烈焰滚滚,浓烟冲天。
焮天铄地,金蛇乱蹿!
长达十余里的木制水寨,再加上数百条战船尽被点燃,其烈火的威势,堪比原本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公孙度通过这一把大火,保住了两万多兵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自己的颜面。就如同原本历史上的曹操,每当谈及赤壁之战,都会说……孤自烧战船,徒使竖子成名。
以后,公孙度也可以这么说。
籍此便可以不承认自己失败,而以“转进”、“战略转移”、“转征”、“转战”等词汇代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的名词都特有意思,比如说:“调研”、“考查”、“失足女”、“同志”、“小三”、“盖章辛苦费”等等。
能不能明白。
全靠“悟性”和“慧根”。
在这种环境中“酒精考验”的人,烂船也有三斤钉。
……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也阻挡了大夏军队向旱寨的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大火并没有波及到旱寨,因为人家公孙度也没那么傻。那些战船都是开到靠海一侧才放火点燃。
而且,旱寨与水寨之间还隔着一块沙滩。
海边的旱寨与长江边的旱寨是有些不同的。长江边上的旱寨是沿江堤而建岸墙,但是,海边却不能这样做,因为有涨潮落潮。
还经常有风暴。
刮大风时,浪高十几米。
所以,海边的旱寨的寨墙必须建在沙滩外围。
由于大火的阻挠,大夏的舰队无法立即推进。不得不暂时退兵,先退往外围的岛屿上休整,待沓氏港的水寨烧完之后,再去攻打旱寨。
……
公孙度也回到了沓氏县城,召集手下的文武群臣商讨当前的战事。谋士谢蹊对公孙度道:“咱们还是低估了陶浪子军队的战力。依微臣看,咱们还得做出更周全的打算。”
公孙度挥了挥手,示意谢蹊接着说下去。
谢蹊道:“首先,咱们需要调集更多的军队,全力死保岸上旱寨和沓氏县城。失了水寨,对咱们的士气打击很大,若是旱寨和沓氏县城再失,则大夏军十几万人马长驱直入,咱们辽东危矣。”
公孙度点了点头。
对谢蹊的说法也深表赞同。
但随即又摇了摇头道:“此次,大夏军队兵分两路,陶应的手下大将太史慈已经率军五万出卢龙塞,正在进攻辽西郡的长城以北地区。咱们在辽西郡的郡治阳乐及各关键城池,共用去了三万多人马;州治襄平也还得用两万人马进行守护;其它关隘城池也都需要驻守。
如此一来,咱们的兵力已是捉襟见肘,又哪里会有多余的兵力用来增援沓氏县?”
“可向高句丽借兵。”
谢蹊道:“高句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所有男丁皆可为兵。若向其晓以利害,借兵十万也不成问题。”
这个问题,公孙度也不是没想过。
东汉时期的东北地区,以高句丽势力最大。其活动区域不仅包括了一部分的辽宁,还包括了大部分的吉林、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的中部和北部。
人口总数超过了百万。
在全民皆兵的情况下,遇上战争,兵力可达二十五万以上。若是愿意相助公孙度,借兵十万自然是不成问题。
但问题是,人家凭什么帮你。
沉吟半响,公孙度还是摇了摇头道:“兵争为利,要高句丽出兵,就得给他们更多的利益。高伊夷谟虽是本王的女婿,但终究还是高句丽的国王。
想要让他出兵,就得给他送去大量的粮食!
而自从陶应占据幽州之后,便卡紧了与中原之间粮食的交易。咱们的粮草自给尚且紧张,又哪有多余的粮草送给高伊夷漠。”
“其实不然。”
谢蹊笑道:“陶应对待胡人的态度,与大王不同。大王是先示之以威,再施之以德,然后与胡人共处。互有交易往来,各取所需,教化融和,潜移默化,逐步蚕食。
而陶应对胡人的态度,却与之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类似。甚至尤有过之,视胡人如仇雠!”
换了口气,又接着说道:“几年前居庸关孔道一战,陶应杀俘数万,将胡人尸骨垒成京观。
后来夺取幽州之后,又在冬天出兵两路分攻乌桓和鲜卑草原,对草原进行屠杀和血洗,屠杀乌桓二十余万人,屠杀鲜卑五十余万。
尤其是鲜卑王庭之战,更是惨不忍睹,极伤天和。杀得鲜卑和乌桓仓皇远遁他方,至今不敢在幽州北边草原牧马。
若是真让陶应占了辽东,恐怕高句丽人和夫余人,都得步鲜卑与乌桓后尘……要么灭亡,要么远遁!”
听了谢蹊的话,公孙度也大概明白了谢蹊的意思。
但还是示意谢蹊接着说下去。
谢蹊见状,便又接着说道:“微臣以为,只要向高伊夷谟派出使者,跟他道明利弊得失,让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无须给他粮草,他也会立即出兵,全力相助。”
“如此甚好!”
公孙度重重地点了点头,又道:“咱们不仅要派出使者去说服高句丽,还要派出使者去夫余国说服夫余国王简位居。三国联盟,一起全力对付大夏国的入侵。”
阶下群臣闻言,尽皆高呼:“大王圣明。”
唯有范方给出来,出言劝谏道:“此事尚需三思。”
“为何?”公孙度不悦地问道。
范方道:“凡事当留余地,大王切不可因此而断了自家后路。”
公孙度皱了皱眉,还是耐心地问道:“此话怎讲?”
“大王可曾记得郭图和审配?”
范方道:“原袁尚手下谋士审配,因向袁尚献策引胡人入关相助,后来被陶应俘虏后,不予宽赦而杀害;谋士郭图,因多次代表袁氏连结胡人,被陶应俘虏后不予受降,身受千刀剐刑而亡。
陶应视胡人为仇雠,更恨那些联结胡人的汉人。
大王若真是联结高句丽和夫余人,与高句丽和夫余人同进同退共同对付陶应,那么,将来与陶应之间,便再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敢向大王,大王是真的想好了吗?”
公孙度闻言,沉默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