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进位丞相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天子刘协还是一脸懵逼。
不明白什么时候自己又册封了一位丞相。
不过,也是无可奈何。
自上次的衣带诏事件之后,天子刘协就几乎是处于一种囚禁状态。怀有身孕的皇妃……董妃,因其兄董承是衣带诏事件的主犯,被武士们拉着双脚倒拖至宫殿门口,以白绫勒死。
曹操将自己的女儿曹节送入皇宫为皇后。宫中刘协的近侍也全换成了曹操的校事府的人。
朝廷很平静。
天下间,倒也有不少的汉室宗亲出言反对。据说,就连益州尚未识字的三岁小儿刘禅,也发出檄文,揭露、声讨曹操的不臣之心。
不过,反对的声浪并不是很大。
曹操现在也根本不在意这些。此时的曹操,心思全都放在与陶应的决战上。
数天之后,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
曹操便叫来刚刚投靠过来的文豪陈琳,让陈琳写一战书,派人送去陶应军营。
……
下书约战,始于春秋时期。
在春秋时代,列国诸侯皆由周天子分封,彼此之间多有血脉渊源。任何战争都必须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当双方不得不开战时,都要提前下好战书。也就是奉行“有战,必有战书。”
有诸侯被人一棒子打倒在地,翻身爬起来,破口大骂:“娘希匹,你丫的下战书没有?”
打人的诸侯闻言,将棒子递给被打的人:“嬲你麻麻别,刚才忘了,要不,你也打我一棒子吧。”
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形。
而发展到战国时期时,出现了“兵者,诡道也”的理论。有了突袭战、掠夺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下战书就会让敌军有了防备,也就很少用了。
通常只用于决战。
曹操约陶应出来,就是决战。
……
陶应接到战书,展开一看,但见上面写道:
“操顿首,陶将军足下:
无恙,幸甚,幸甚!
陶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为国尽忠,立功立事,乃得天子器重。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如何一旦为恶,拥众祸乱,欲步二袁后尘耶…………”
洋洋洒洒数千字,全是唱红打黑,骂曹贬陶之言,看得陶应有些犯困。看到一半就不想看了。
让文吏拿来笔墨,在战书的背面挥笔写上一个“战”字。
意犹未尽。
又再写上“曹操”两个字。然后,让人抓了送信的使者,在使者的手上划上一刀,放出一些血来,用碗接了。
痛得使者哇哇直叫。
再用笔蘸上些碗里的血,在“曹操”两个字上打上一个大大的红色的……“x”。
在后世,相当于判死刑。
古代没这种说法,但相信曹操也看得懂。
随手将信丢给使者:“将战书带回曹贼!”
使者吓得拿了战书赶紧往外跑,跑到军帐门口,身后又传来陶应的喝斥声:“站住!”
赶紧站住转身,却听陶应问道:“决战定在何时?”
原来,陶应并没有看完!
使者吓得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倒是刚才在旁一起看战书的郭嘉道:“明天卯时。”
“不可!”
陶应道:“改成三天之后,卯时!”
……
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决战之前,还有许多安排。
虽然之前各级将领已经就双方决战进行过沙盘推演,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必须让所有将士都明白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遇到怎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陶应拿起笔来,上前将时间改了。
然后,挥了挥手,让使者自行离去。
转过身,对亲兵道:“通知都伯以上将官,来战研堂参加军议!”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时值冬季,天气阴沉,朔风浩浩。没有下雪,却滴水成冰,撒尿成棍。
天亮时分。
西边曹营方向首先传出了沉闷的战鼓之声。紧接着,东边的陶营也传出沉闷的战鼓之声。
双方营地中间是一片无垠的空旷之地,各自敲响数十面大鼓,一时之间,鼓声彼此呼应,虽是相距十四五里,彼此也都能听得见。
随着鼓声响起,双方营寨的数十处栅墙几乎同时被推开,旌旗招展中,一队一队的将士从营中快速跑出,在外面的旷野中列出整齐的队列。
然后,踏着鼓点,结阵而进。
……
陶营一方,一辆高大的望车从军营中缓缓推出,望车顶上,十几面各种色彩搭配的彩旗迎风飘场,而在这些彩旗之下,有一人身材高大,金盔金甲,身披火红战袍,极其骚包。
这人就是大将军陶应!
此时的陶应,一手搭在望车顶上的栏杆上,一手拿着望远镜,低首翘臀,那样子,跟气宇轩昂扯不上半点关系,倒是有些辣眼睛。
有了望远镜,曹军的阵形尽收眼底。
一边观察着曹操的阵形,一边口中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果然不愧是兵法大家!”
忍不住出声嗟叹道:“军阵整齐,旗帜鲜明。阵与阵之间互为依托,往来交通便利,寓攻于守,可进可退。曹操用兵,吾不如也!”
这不是谦虚。
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试问三国时期,若论指挥大兵团作战,又有几人能比得过曹操?
一年之前,陶应见过袁绍十几万军队列成的庞大军阵,当时心中已经有些震撼。但今天见到曹操这十几万人组成的军阵,感觉比袁绍那军阵更加精妙,更加适用。
那么,自己能不能打得过呢?
陶应有些心里没底。
虽然这一战自己也是有备而来,但这种大兵团做战,主帅的临场指挥能力,通常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比起士卒的装备、战斗能力等等,主帅指挥能力会更重要一些。
毕竟双方的经验摆在这里:陶应二十四岁,从未指挥过这种大兵团的军阵决战。而曹操现在是四十五岁,经历过很多次大兵团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不过,这一战不可避免。
这是必打之战,只有硬碰碰地跟曹操打上一场决战,并且在决战中击败曹操,自己才能真正奠定中原霸主的地位。
“曹操摆的是鹤翼阵。”
郭嘉在一旁低声说道:“是巨大的鹤翼阵,其骑兵有四万余人,摆出这种鹤翼阵,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
陶应点了点头,也低声说道:“鹤翼阵进攻犀利,刚好克制着咱们的雁行阵。这一战,咱们要如何才能取胜?”
“主公勿忧,且战且看。”郭嘉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