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盯着地图上许昌的位置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陶应还是摇了摇头道:“时机尚未成熟,还得再等一等。”
身边,郭嘉没有说话。
郭嘉是主张打徐州的。一直奉劝陶应联合曹操先将势力强大的袁绍打败,再回头与曹操决战争夺中原霸主。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是极有道理!
郭嘉自然知道曹操比袁绍的能力更强,但郭嘉却也认为陶应夺取徐州易如反掌!因为陶谦、吕布、陶应三人,都在徐州有非常好的名望,都在徐州抗击过曹操这个杀人魔王,陶应进攻徐州,必会得到徐州百姓的拥护。陶应打徐州,简直就是回自己的家乡。
而且徐州靠海,凭借强大的水师舰队,陶应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兵力投送过去。
趁着颜良的军队在萧县与夏侯渊死磕。
给颜良背后刺上一刀。
并一举夺上整个徐州。
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尤其是吕布,这厮做梦都想打回徐州,再坐回他徐州牧的宝座。
贾诩也没有说话。
这厮明哲保身,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每当有什么争议时,他就“嗯嗯啊啊”和稀泥。
或者露出很和善的笑容。
人兽无害地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他说的也有道理。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
总之就是谁都不得罪。
庞统也不说话。
这厮的眼中有兴奋之色,盯着沙盘上许昌那块地方,如同看着某个神秘的山洞,嘴角流着长长的哈拉子,相貌极其猥琐。
这厮的主张与郭嘉刚好相反。
庞统好出奇谋,喜欢剑走偏锋。
他主张的是用重兵围着宛城,然后出动骑兵奔袭许昌,将天子刘协抓过来,然后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骑兵能攻破许昌?
当然不行!
但是不要忘了历史上的……衣带诏……事件。衣带诏事件,正是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199年)这一段时间。
而且国舅董承已经送来了“衣带诏”的副本,并且致信陶应,只要陶应答应出兵许昌,他们就在城中里应外合,为陶应打开许昌的城门!
机会难得。
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总之就是,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郭嘉的主张很有道理,庞统的主张也有道理。他俩的主张都有道理。
这就是谋士多了的烦恼。
袁绍遇到的麻烦,陶应现在也遇到了。
……
三位军师都没说话,倒是一旁的荆州刺史鲁肃站出来拍马屁道:“主公英明啊,现在确实还不到动手的时候。”
顿了一下,又道:“既然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自然是要等到袁绍和曹操两败俱伤时才可出手。现在袁曹两家势力未损,咱们还是需要再看看,再等等。”
郭嘉闻言,却摇了摇头道:“曹仁在并州大败,可能会导致袁绍迅速夺下整个并州,从而将整个北方连成一块。再联合胡人的十几万军队,强势南下,导致曹操速败。
如果曹操败得太快,不仅不会削弱袁绍的势力,反而会使袁绍更加强大!
只有在袁曹两家势力相差不是太大,能够打得有来有往势力均衡的情况,才能起到相在削弱的作用。
而现在两家势力失衡,咱们就应该帮曹操一把,让他们重新变得均衡。所以,郭某还是建议攻打徐州,一方面壮大咱们的势力,一方面为曹操牵制袁绍的一部分兵力。”
这个说法也对,听起来极有道理。
三个人,三种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
陶应转向贾诩:“文和,你怎么看?”
“属下觉得,他们三人说得都有道理。”
“…………”
陶应直接转过身去,没有理他。
心里却在默默地想着另一件事……司马懿出仕曹操。
司马懿这个人的智慧,绝对不输诸葛亮。可是,以这个人的眼光,在现在这种局势之下,不去出仕袁绍,却选择跟随曹操,必然是有他的道理。
关于司马懿,陶应其实有些后悔。
本想杀了泄愤。
却孰料弄巧成拙!
不过,事已至此,不说也罢。倒是该好好想想他为什么会在此时投靠曹操。以及,司马懿投靠曹操之后,接下来会有什么变故。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显然是按郭嘉所说,攻打徐州才是对的。
但是,万一有什么变故,攻打徐州就是错误的!
因为自己攻打徐州可能会导致袁绍速败而曹操速胜,到了那时,自己就要面对强大的、比袁绍厉害得多的曹操。
还是得再想想,再想想。
多谋而寡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各位兄弟,如果你是浪子陶应,又该如何抉择?)
……
陶应背着手,在堂上晃悠晃悠地踱着步,来回晃悠了十几圈,也不敢轻易决断。
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铜板,想着要不要抛一下,落地之后“字”面朝上打曹操,“无字”面朝上打袁绍。
……
(附录:五铢钱正反面图片。)
……
正想着管他三七二十一,一抛定之!
谁知变故又起。
却见陶虎匆匆走了进来,对陶应行了一礼道:“主公,太行山寒鸦司乌雀七十三号飞鸽传书送来紧急消息,说是黑山张燕投靠了曹操。随后,张燕手下大将杨凤率数万人马破坏了滏口陉上的栈道,阻断、干扰了高干的粮道和退路。”
陶应心中一惊,赶紧问道:“那么,张燕呢,张燕的主力去了哪里?”
“去向不明。”
陶虎道:“潜伏在太行山中的寒鸦司遭到了破坏,有不少兄弟们被捕或遇难,消息的传送也受到了严重的阻断和干扰。
在寒鸦司乌雀七十三号拼死传出的消息中,只提到张燕带着十几万人马沿山腹陉道北上。”
“井陉!”
说话的是郭嘉。
郭嘉皱了皱眉头,脸色凝重地说道:“郭某在游历天下时,曾经走过太行八陉。据郭某所知,从山腹陉道北上,可以到达井陉。再从井陉向西,出苇泽关(即娘子关)可入太原。这是要断了胡入军队的退路!”
陶应点了点头,对郭嘉的判断表示严重支持。
又问:“可有司马懿消息?”
“没有。”
陶虎道:“但是,使者皇甫郦的随从中,有一名亲兵脖子很长,据说能看到自己的后背……”
鹰视狼顾。
这就是司马懿了。
有司马懿在并州,曹操的并州恐怕会失而复得,那么,局势就又不一样了。
正想着这事,又有寒鸦司人员来报:“曹操留守许昌的大将曹洪,已护送天子前往长安,迁都之事,也由荀彧负责,正在进行之中。”
娘希匹!
陶应将手中的铜板随手一丢,苦笑道:“会议解散,静观其变。”
众人明白陶应的意思,纷纷走出战研堂。
陶应走到门口。
又回头看向那枚丢出的铜板。
却见那铜板旋转着落在地上,在地上滚了几个圈,然后撞到墙角,又滚了回来,叮地一声平躺了下来。
仔细一看,朝上的一面,刻着“五铢”两个篆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