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早不宜迟。”
周瑜笑了笑,又道:“宜缓不宜急。”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刘备皱了皱眉头。
有些不太喜欢周瑜的这种说话总是绕弯的方式。但是脸上却并没有让人看出有什么不满,只是一脸疑惑的表情。
这个虽然爱哭,但城府极深。
周瑜见刘备不太明白,又接着解释道:“此时,虽然已是春天,但是,风向大部分时间还是由西向东,这对吾军水战有利。用不了多久,风向就会改变为由东南吹向西北,利于江东而不利于吾军。所以说,开战时间是越早越越好,也就是我说的……宜早不宜迟。”
“那么……宜缓而不宜急呢?”刘备问道。
“跟柴桑的守军多少有关。”
周瑜摇了摇头道:“此时柴桑共有守军三万五千佘人,以其舰船之利,士卒之精,吾军并无胜算。
但是,陶浪子穷兵黩武,多处用兵,现在的兵力相当吃紧。之前也是看到咱们荆州内乱,才亲率两万人马来到柴桑,想要“趁火打劫”。
而后来,又由于蔡瑁突然出手杀黄祖而夺江夏,荆州内乱快速平定,使得陶应错过了趁火打劫的机会。因此,只要咱们不要做出进攻柴桑的样子,陶应就会再将主要兵力调去豫徐战场。
等到陶应的主力调走之后,咱们才可以在内应的帮助下快速夺取柴桑,并一举拿下豫章。
所以,咱们不宜太急,得等到陶应的主力离开柴桑才可用兵。而在此之前,务必不可调动军队,以防陶应生出警惕之心。这就是属下刚才所说的宜缓不宜急。”
刘备听完,大感佩服。
周瑜歇了口气,又总结道:“属下所说的“宜早不宜迟”,指的是要抓紧时间,把握战机;而所说的“宜缓不宜急”,则指是……谋定而后动。”
稳如老狗!!
这就是现在的周瑜。
廖立等人闻言,尽皆心服口服。
……
如此又过了三天。
第四天上午,正当刘备与周瑜、廖立等人议事之时,别驾从了伊籍走了进来,对刘备施了一礼道:“禀报主公,江夏守将魏延,托人送来密信一封。”
说罢,便将一根铜管交给刘备。
刘备接过铜管,检查了一下蜡封。见蜡封完好无损,才拿出小刀将蜡封启开,从里面抽出一块绢布来。
展开绢布一看,但见上面就写着一句话:“陶浪子已离开,柴桑守军一万五千人。”
下方的落款处,用毛笔勾勒着一个胡瓜的图案。
胡瓜,亦称黄瓜。
也就是……你们经常吃的,她们经常用的,经常是她们用了再给你们吃的那种又长又粗……黄瓜。
黄瓜和茄子一样,都是在西汉时传入我国。刚开始时被称为胡瓜,过了两百多年到东汉末年,正式的名称依旧叫做胡瓜,但是,因为颜色是青黄色,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把它叫做黄瓜了。
与之前那封信上的茄子图案代表蒯越一样,这个黄瓜的图案,代表的则是张允。
这是张允专属的暗号!
刘备见信大喜,拍案而起道:“良机难得,夺取江东门户,就在此时!”
说罢,就将来信递给周瑜和廖立等人观看,廖立看完,也是觉得这是夺取柴桑的绝佳机会。
不料,周瑜看了张允的来信之后,依旧眉头紧皱。
沉思良久,对刘备道:“此事……仍旧需要万分警惕。为了稳妥其见,属下建议还是再等十几天。等到确认了陶应的去向之后,方可出兵。”
也就是前几天所说的宜缓不宜急……戒骄戒躁、谋定而后动。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鞋!
由于在陶应和郭嘉手上吃了不少的亏,现在只要对上陶应和郭嘉,周瑜就有些心存余悸,所以就变得格外谨慎。
不过,廖立、关羽、张飞等人却有些异议。
因为,如果按周瑜的想法,要打探到陶应去了秣陵或豫、徐战场才对柴桑发起进攻,那就可能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又与周瑜之前说的“宜早不宜迟”相矛盾。
刘备没说话。
但是,很显出也是觉得周瑜这一次是太谨慎了。
众人争议良久,经过讨价还价,双方都各自做出让步,最后一致同意:再等八天,八天之内若无异常,便挥师攻打柴桑!
……
确定了动兵日期之后,周瑜将众人叫到舆图(即沙盘)边。
顺手拿起一旁的竹鞭。
先是点在江夏的西陵位置,再顺着长江水道向东南划向柴桑。又在柴桑的位置用力点了两下
才开口说道:“此战,不可冒进,该当寓攻于守。”
一听寓攻于守,张飞就恼了。
“军师何须如此胆小?”
张飞胡须乖张,双目圆瞪,大声说道:“俺老张就不明白了,此前与刘表手下诸将作战,军师总是游刃有余,指挥若定。为何现在一对上陶应手下的将领,便变得如此缩头缩脑、畏首畏尾、胆小如鼠?!”
“将军何出此言!”
周瑜皱了皱眉,也是很不客气地反驳道:“古有贤者曰:夫战前庙算,当先料败,而后料胜;先虑守,而后虑攻。必先不败而后可胜。汝身为统兵之将,万千将士生死系于一念之间,又岂可逞莽夫之勇。”
“你……!”
张飞被怼得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关羽见状,心中也是不悦。冷哼一声,斜着眼睛看了周瑜一眼,开口说道:“吾看未必如此。关某虽然兵法不精,却也知晓“狮子搏兔,当用全力”的道理。既然要打,就该无所顾虑,一往无前!”
“二弟三弟,休要多言!”
刘备及时地喝止了关羽和张飞。
然后,对着周瑜深施一礼道:“备之二弟性傲,三弟性莽。虽战场搏杀不让他人。但论及兵略,却不及公瑾万一。刚才意气之言,备当代为陪罪,还请公瑾莫怪。公瑾之才学,备早已深信不疑。但有所计,备亦无所不依!”
刘备这段话,将自己的态度放得很低。
也完美地表达了对周瑜的尊重和信任。
周瑜心中感激,也赶忙向刘备回了一礼道:“多谢将军信任。张将军和关将军皆是性情中人,些许言许争执,属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属下刚才也是一时口快言语不当,还请关将军和张将军原谅。”
说罢,又向关羽和张飞拱了拱手以示谦意。
关羽和张飞见状,也对周瑜拱了拱手,以示相互谅解。
周瑜见大家都安静了,才走到大堂中间。
大声说道:“诸位请听吾一言,周某并非畏首畏尾之人。刚才所虑者,实乃关乎最基本的谋略之道!
忆昔当年,周某年岁尚幼,还是垂髫小儿之时。初学谋略之日,老师所授的第一课,便是因人设谋!”
周瑜顿了一下,换了口气,又接着说道:“盖因天下之人,何止万千?每一个人,其性格、学识、阅历、武力、智力各有差异,所思所想亦不尽一致。故,对于不同的人,所用谋算的方式亦当各有不同。
刘表老迈昏馈,虽有蒯良等智士相辅佐,然主上若此,帐中智士也难尽其用、难展其才。所以,要灭之不难。
但是,陶应则不同,此贼勇而多诈,机敏乖戾,行事常出人意表。又兼有鬼才郭嘉相助。对付如此狡猾之徒,无论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众人闻言,尽皆点头。
而刘备则对周瑜道:“公瑾之言在理。但请安排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