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此时的主将是太史慈。
副将是徐盛,军师是郭嘉。
徐盛是豫章太守,在陶应收到刘备博望坡大捷之后,由于担心豫章会有事,便将太史慈和郭嘉派到了柴桑。由于太史慈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都高于徐盛,便由太史慈担任主将,而徐盛副之。
军队有一万五千人。
豫章本来有三万人马,在陶应发起淮南之战后,陶虎从豫章调走了一万人马进攻庐江,此后太史慈又从连岛带了一万人马赶到柴桑。所以豫章郡的总兵力还是三万人。
不过,豫章的地盘也很大,相当于后世的江西省。
在柴桑放了一万五千军队,郡治南昌放了五千军队,其它各县和节点城关加在一起也才一万军队。
兵力不多,这也跟陶应现在多处开战,摊子太大有关。
……
此刻,柴桑水寨码头,旌旗招展,阵列严整。
近两百艘大船浩浩荡荡,逆水遮江而来,这是陶应的船队到了。由于荆州军情紧急,陶应在安排张辽驻守寿春之后,便带着两万人马昼夜兼程赶来。
这是意在江夏。
想趁荆州之乱,劝降刘表,伺机将江夏夺下。由于信息传达手段落后,此时的陶应还不知道刘表已死,江夏的局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码头上,太史慈与徐盛、郭嘉等人早就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陶应走下大船登上码头,与众人一一相见。
行过主从之礼后,太史慈便对陶应道:“此时荆州内乱,正该挥军夺取江夏。此前末将只恨兵少,如今主公亲率大军赶到,若出兵江夏,愿为主公先驱!”
徐盛见状,也赶紧请战。
陶应闻言大笑,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又拍了拍徐盛的胳膊。开口说道:“两位皆是良将,若出兵荆襄,必有二位用武之地。”
说罢,便招呼着众人向城门方向走去。
不过,就在此时,却见上游江面上有走舸小船如飞而至,未到岸边,便大声喊道:“上游二十余里处,有荆州战船三十余条,正顺江而下,恐是荆州军先锋!”
“荆州军先锋?”
陶应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此前收到的信报,刘表还没死,刘备也没有进攻江夏。但也不能排除黄祖暗中投靠刘备,然后乘柴桑不备而来进攻。
又问:“敌将何人?”
“敌船未悬将旗。”斥候道。
这就更奇怪了。但是,兵不厌诈,也难保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小心无大错,严加提防才是正理。
想到这里,陶应便也不再去柴桑城里,而是折回船上,并下令:“全军备战!”
随着号角响起,刚下船的将士们又纷纷登上战船,然后逆长江而上,迎向顺水而来的荆州战船。
……
荆州战船来得很快。
此时虽是农历三月上旬,但天气多变,这几天刮的依旧是西风,战船从江夏到柴桑,刚好是顺风顺水。
几乎是陶应的战船刚刚摆开战斗阵型,江夏的战船就出现在了视野之间。
陶应站在船头之上。
抬眼望去,却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因为那些荆州船上的将士,头上没戴头盔,身上都没穿着甲胄,手中没握兵器。船上也没有悬挂将旗,而是挂着一块白布!
这是要……投降?
陶应不敢掉以轻心,依旧下令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不过,就在此时,却见对面顺水而来的船上有数声声号角响起,随着这号角响过之后,那些船只纷纷降下船帆,将船速减了下来。
然后,便有一艘大船缓缓地靠了过来。
那船头之上,站着数名男子。
当先一人,是一名二十五六岁的身穿孝服的青年。在这孝服青年的左侧站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儒生,右侧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壮汉。
陶应打量了这三人一眼,又看向这三人的后面。
突然,陶应的眼中一亮。因为较之前面这三人,紧随其后的两人,气势尤为不凡!
左边之人,身躯极其高壮雄阔,其壮实程度与典韦有得一拼。此人长相凶狠,满脸横肉,显得桀骜不驯,匪里匪气。
右边一人,身材健硕,须发花白,目测年龄在五十五岁左右。不过,面相虽老,却显得精神抖擞,沉稳如山!
看到这两人的长相,再结合此前寒鸦司的一些情报,陶应大概猜到这两人便是甘宁和黄忠。
心中暗喜。
不过,却并不急着跟他们打招呼,因为排在最前面的并非他们两人。让传令兵打出旗语,命左右两翼的战船包抄过去,将江夏的战船围在中间。
兵不厌诈。
这是必须该做的防备。
江夏船上的将士们见状,并没有做出任何异常的反应,这说明他们可能是真的来投降。
此时,船队已经靠得很近。
那站在最前面的孝服青年,扑通一声拜倒在船板之上,大声说道:“草民刘琦,家父因伤不幸新丧。今有恶贼作乱,草民无处寄身,无处申冤,乞盼安东将军收留,为草民报仇,以正天道。”
天道?
你家死了个人就是“天道不正”,可知这乱世之中,死人何止千万?
陶应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不过,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而是故做诧异地问道:“莫非镇南将军刘荆州已经仙逝?嗟乎!如此忠厚长者,本将却无缘一见,实乃平生憾事也。”
略一停顿,又问:“敢向公子此次前来,有何打算?”
这是在等刘琦表态:是求助,还是投靠。
“愿为将军治下小民。”
刘琦道:“但求将军为父报仇,诛杀刘备等一干贼子!”
陶应点了点头,这才又说道:“公子节哀顺变,可先去秣陵安居。刘备贼子,与本将亦有杀父之仇,吾必诛之。”
刘琦闻言,再次拜谢。
随后,陶应又问:“公子左右何人?”
不待刘琦开口介绍,右边那位比较壮实的汉子,便率先拱了拱手道:“襄阳张允,见过安东将军。”
左侧那住身穿儒服的年轻人,则深施一礼道:“南郡蒯越,求为将军治下一小吏。”
原来是蒯越和张允。
这两人,一文一武,也算是荆州的上层成名人物。
从两人的自我介绍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两人在心态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张允是刘表的外甥,在军中也颇有权势,自我介绍也就显得有些傲气。
而蒯越则要聪明很多。
蒯越见刘琦主动提出愿为小民,他便主动求官,暗含投靠之意。
这种第一次见面就主动“求为小吏”,将姿态放得很低,可以增加陶应对他的好感和信任。
不过,陶应也没有直接给他们授官。
而是满意地笑了笑,对二人道:“久闻两位才俊之名,如今江东正值用人之际,定不会辱没两位的才能。”
说罢,又看向两人身后,朗声问道:“两位将军是黄汉升和甘兴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