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医生,麻烦你安排人照着清单去购买一批。”穆爱华将养精丸所需药材清单递给廖宇说。
“院士,真得要大批制造养精丸?”
“有什么问题吗?”
“养精丸尚未注册登记,更未到生产许可,而叶风又说他自己才毕业,也就是说他还不具备开方抓药的资格。如果我们就这么大批量的生产,是不是太冒险了?”廖宇颇有顾忌的说。
穆爱华:“我明白你的意思,无非就是责任问题,不过这个养精丸已被大量试用,且尚未出现不良情况,应该没有大问题。再说,这种怪病已经研究了几天,除了对病症有一定的了解,致病原因和救治方法还没有任何头绪,独有这个养精丸可以令患者精神状况略有好转,可以先试试。”
“但叶风说它不是药……”
穆爱华打断廖宇说:“好了,是不是药不重要,只要能改善患者的状况就可以试一试,先安排下去吧,然后召集科研人员开个研讨会。”
廖宇应了声好,便去安排了。
“罗大哥,这个病有多久了?”叶风询问干活的搭档,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叫罗大海,是罗家村的人。
“听说差不多一个星期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啥病,整得人心惶惶的。”罗大海抱怨的说。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得病的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我们村就有人得了这个病,据说一开始是精神不好,想睡觉,然后就是嗜睡饭量大,最后是昏迷人变瘦。”
叶风在打听患者症状的同时,穆爱华已召集各研究小组相关人员开会。
第一组负责症状观察,小组长是个五十来岁的女性,叫做杨丽娟,有三十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
第二组负责生化检验,小组长是廖宇的导师陆大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第三组负责临床治疗,有神经、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等方面的顶尖专家,小组长是穆爱华。
第四组同样负责临床治疗,与第三组不同的是,第四组为中医,清一色的老头,组长是个叫吕方平的,已经七十多岁了。
第五组负责后勤保障,兼顾病例追踪和预防,组长是Y市第一医院的院长张博涛。
各小组负责人依次发言。
杨丽娟:“调查发现,患者病症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疲倦、精神不好,持续时间一般约二到三天,但也有特殊情况,叶家村有几个病例的持续时间是三到四天。第二阶段表现为困倦嗜睡,清醒时饥饿感强,持续时间为三到五天,但是这个阶段的患者清醒次数和时间长短不一,并且与人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有关联。第三阶段表现为昏迷,这类患者已出现了35例,昏迷时间最长的是三天。我简要说这些,具体情况,可以参阅刚发给大家的调查数据分析。”
陆大宽惭愧的说:“很遗憾的是我们检验组尚未查出致病因素。”
穆爱华:“没有任何发现吗?”
陆大宽:“我们排除了支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衣原体等所引起的感染性,也排除了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坏死、内分泌疾病和脑出血、脑外伤、丘脑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除此之外,我们还从精神疲倦和饥饿感等方面的病症排查,还是没有新的发现。”
“至少排除了很多可能性,为后期的检验打下了部分基础。大家都知道,西医组和检验组是一体开展工作的,他们未查出原因,我们也无法对症下药。”穆爱华说着就把目光投向吕方平,期望中医组有所发现,“不知吕老师你们有没有进展?”
吕方平苦笑着说:“发现倒是有发现,不知是坏消息还是好消息。我们认为患者气血不足,于是就用了养气补血的药物,起初患者确实有所好转,但是久了反而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出现了胃胀气、呕吐和便秘等症状。不过,穆医生介绍的那个养精丸,我们给患者使用后能够减轻病症,和养气补血药物混用后,效果更明显,但只起到了缓解症状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发现就是好消息,至少有了线索和方向。当务之急就是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预防。”穆爱华说到这里,就把目光投向张博涛,说道:“张院长,病例追踪有没有进展,物资供应等方面还有没有困难?”
张博涛:“目前,我们已安置了所有患者且建立了联络清单,已经确定一位姓梁的患者是第一例患者,因其不配合且现在又昏迷未醒,在何时何地因何得病尚不清楚。物资供应暂无问题,工作人员也都基本到位。”
先是各说进展,然后是集体讨论,最后是穆爱华做总结性发言。
穆爱华:“起初我们是专项调查组,现在变为了防治工作组,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距离工作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各位都是各医学方向的顶尖医生,请大家不要气馁,之前开展的工作还要继续干起走。另外,我们当前已经陷入了困局,如果不能早日掌握救治方法,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出现,因此,我打算申请增补一些同仁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中来,人多力量大。不知各位意向如何?”
众人纷纷举手同意,病理研究和疾病诊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展,多些人多些思路,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另外,养精丸的效果相信各位都亲身体验过了,有可能对怪病有效果,我打算请人新配制一批养精丸。”穆爱华接着说。
“听说会熬制养精丸的那个人目前不在清源县。”吕方平担忧的说。
穆爱华说:“那个年轻人叫叶风,边南镇叶家村的,刚从沪海回到Y市,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还是他和我同一辆车一起回来的。而且他答应了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