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王俱酒想起,后世曾经有场战役,原本计划打一场小规模的歼灭战,后来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越打越大,史称从“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

诚如今天这一场因“孙膑叛梁”所引起的战争,由一场局部的战争逐渐演变成关乎众多诸侯的、北方地区的大规模战斗。

既然要打,就不妨打大点!但这种大仗打起来,可不能简单地拘于一地一城一国,而是要着眼天下诸侯。

之前,俱酒出于对吴起的信任,不多干预军事。这一次,俱酒决定亲自当一回操盘手,过一过武装力量总司令的瘾。

“传令:批准孙膑、带佗的军事作战计划,此次战役,内外十二军均要围绕孙膑的作战计划,各自开展行动。”

对孙膑的作战计划,俱酒没改一字,但早已做了盘算,接下来对汉国的三公、六部、五大刺史、内外十二军各自下达了相关的命令。

现阶段汉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孙膑的作战计划,打好配合,打好联动、打好协同,争取汉国利益的最大化。

“传令:命庆载携厚礼出使郢都,感谢楚王这些年来安分守己,没在后方添乱。告诉楚王,鱼复关税,汉国愿再让一成,楚汉两国,六四分成。”

楚王熊良夫诚如真实历史中一般,在其任内,富国安民,没有挑起大的争端。

如果楚国在后方乘虚挑事,汉王绝对不敢轻易离开成都,还这么放肆地开打代郡和燕国之战。

继续稳住楚国,是俱酒的既定国策,对楚国让点小利,没什么大不了的,计利当计天下利嘛。

最好让楚国就这么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慢慢地消磨,直到汉国平定北方。

“传令:鹿毛寿以燕国特使身份出使临淄,正式承认田忌的正统地位,尊田忌为齐王,换取燕齐友好之局面。”

既然孙膑选择了“和齐”的政策,俱酒也顺水推舟,同样不与齐国为敌,毕竟贪多嚼不烂。

特别是公孙衍抛出的“五国联合”计划,对汉国“各个击破”的策略具有相当的杀伤力,“和齐”政策就是对公孙衍计划的瓦解、分化和消解。

之所以派鹿毛寿出使,打着燕国的名义,既是给傀儡燕国留点面子,也藏着俱酒狡黠的小心思。

一旦某一天汉齐两国真要开打了,不必有任何道义负担。签协议的是燕齐两国,与我汉国何干?

“传令:征北将军淳于浩,集结斩馘军、艅艎军一部于琅玡附近,一旦田忌有所异动,立即对齐用兵,吸引田忌回师。”

毕竟对田忌还是不放心,俱酒把越国的兵力向北调动,牵制田忌,一旦齐国硬要搅这道浑水,那么战火就会烧起于到泰山、琅玡一线。

“传令:前将军章蟜,在关中秘密散布当年魏国害死秦公渠梁的真相,激起关中民愤,趁势打出为渠梁复仇的旗号,关中军伺机东渡大河,进攻河东。”

关中军主动出击,袭击河东地区,对魏国的安邑进行猛攻,就是为了分散魏国的精力,使其不能全力对付孙膑,为孙膑全力消灭西赵提供战略支持。

“传令:右将军儿良,率军十五万,集中于句注塞。待西赵兵力东出太行之后,立即南下进攻晋阳。”

晋阳,是历史上有名的坚城,赵氏在晋阳经营近二百年,城高池深,壁垒森严,是历史上着名的不破之城。

真实历史上,赵氏从公元前497年建成,到公元前264年被秦军攻破,二百余年间,从未失守。

刚刚安排部署到这儿,端木伯御就急了:“王上,王上,臣想去打晋阳!”

俱酒微微一笑:“伯御,颇念绛都旧宅否?”

端木伯御一听眼眶湿润了:“臣当年在曲沃随王上南下,游荡各国,未知绛都风物,凡二十年矣!”

俱酒道:“好,就命汝收复故都。待儿良围攻晋阳之时,汝率朔方骑兵穿境而过,一路之上不必恋战,直驱绛邑,恢复晋国旧都。”

“然后,配合章蟜,进攻安邑。能不能拿下魏国旧都,就看朔方军的本事了。”

“王上,伯御顺便将韩国故都平阳也拿下吧!”

“不可!”俱酒严肃起来:“此次开战,诸军对韩国城邑皆不攻取。斗孟雄攻打野王之后,也要相机撤出。”

伯御不理解了:“王上,这是为何?”

吴起接话了:“王上,臣以为不仅不进攻韩国城池,还要放出风声,就说王上颇念韩文侯当年知遇之恩,也与相国韩弱有同袍之谊,故汉不与韩为敌。”

俱酒笑得十分灿烂:“知我者,武安君也!”

听到这里,众臣都笑了,这是俱酒对三晋的分化手段,灭赵、攻魏、孤立韩。

估计用不着汉军出手,魏王?就会勃然大怒,率先对韩国大打出手,到时候,汉国站着看笑话就可以了。

“再令,卫将军公子信,率领雁门军出管涔,过羊肠,扫荡离石、皋狼、蔺阳、兹氏、中阳等地,占据赵国沿河地盘。”

这一带,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离石一带,等到晋阳城一开打,赵国必然要从这里抽调兵力救援,公子信趁虚而入,正好将这一带掌握在汉国手中。

“再令:工部尚书田系,征集人手,加快对硝石的开采、猛火油的提炼,实行三班倒、连轴转,加快火器的制作。”

俱酒安排完一切,对吴起道:“武安君,朕有些技痒难耐,今次就越俎代庖了,接下来的具体作战细节、队伍调拨、武器供给、民夫征集、粮草运输等等诸事,还得由武安君操劳啊!”

吴起躬身施礼:“王上英明,臣敢不效死?”

这一仗,几乎是举国之仗,从前线的作战部队,到后方的后勤保障,再到诸侯间的纵横捭阖,一个齿轮咬着一个齿轮,一根链条连着一根链条,环环相扣,层层挤压,节节相连,汉国的国家机器再一次轰隆隆地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