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策其二:土地国有,不得私授。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实行授田制。国家按照每夫百亩的标准,授田于民。同时鼓励开荒,开荒实行“五免五减半”,前五年内免除一切税收;后五年内减半缴纳租税。迅速扩充巴蜀盒地的可耕面积,鼓励粮食生产。

坚持土地国有化,是俱酒最坚定的信念。因为历史血的教训说明,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是因为土地兼并。

一个新王朝建立时,耕者有其田,故能稳定发展。当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土地向大地主集中,大部分人无田可耕,无粮可食之时,就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之际。

这个规律,伴随着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俱酒作为穿越者,必须要为新政权立下规定,规避这一条灭国大患。

“国策其三:奖励生产。农则勤于耕织,工则精于制作,商则货通天下,工农商三者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此兴邦富国,裕民足兵之根本也。

卫鞅眉头微微一皱,欲言又止。

俱酒早就看在眼里,卫鞅在历史上,是坚定的“重农抑商”派,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力资源是十分宝贵的。大家看到商贾不用劳动,就可大富,于是人人向往,从商者云集,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人口严重流失。

但新政权的生产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在手工业发展之路上业已经过了南郑实验,采矿业、冶铁业、酿酒业、淘金业等等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特别是巴国的大型煮盐厂,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按历史教科书的说法,这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啊!

这个时候再提“重农抑商”,明显不合时宜。俱酒的想法就是要依靠强大兵力,推进商品交换,充分用好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以极小的代价,换取列国巨大的物资,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俱酒主动道:“卫鞅,可欲言重农抑商?”

卫鞅惊了,这位新王上难道会读心术?自己就是在心底小声嘀咕了一下,就被王上听到了?

了不得了不得,汗都下来了。

但卫鞅仍老老实实地答道:“臣窃有此思。”

俱酒微微一笑:“仲敖,卫鞅之惑,就由卿来解!”

端木仲敖是南郑经济腾飞的主导者、参与者与见证者,对于俱酒的经济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体会,相信他会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辩是非,以理服人!”

端木仲敖信心满满地道:“臣领命!”

“国策其四:依法治国。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俱酒要求按照南郑经验,全面推行李悝的《法经》,制定并颁布具有全国性质的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特别强调要加大普法力度,使人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而不像诸侯那样,将法律藏之高阁,保持神秘感,搞什么“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国策其五:重学尚贤,义务教育。官办义学,七龄以上,皆得入学。忙时务农,闲时上学。”

“尚贤”也是老墨子的思想,拿来就用啊!

国家兴旺,科技发展,必须注重教育。首先是政治正确教育,“兼爱”“尚同”的大旗当然要写在课本第一页,纵目王的巨大功绩同也要适度宣传,搞搞个人崇拜,进一步统一思想,讲究定于一尊。

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摒弃中国古代重文轻理、重理论轻实践的坏毛病,从基础的识字和简单算术,从耕田种地、开矿冶铁,到一些基础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知识,全部搞上。

南郑有初步成型的课本,俱酒再下令调来一批“小先生”,尽快普及识字算术教育。

中国两千年来只有贵族、上层才有接受教育权力的格局,必须打破,且打得粉碎。

贯彻墨家“尚贤”理念,在三年之内,推出科举取士的制度,一方面要选拔巴蜀本地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吸收中原学子入蜀,这是赤裸裸地和中原诸侯抢人才。

科举,必须一开始就实行糊名制,将这一制度的公平性优点发挥到极致。

同时强化汉水军校建设,培养一批听王指挥,作风优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中下级军事人才。打仗的时候,主要靠他们真刀真枪的干啊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建立类似于稷下学宫式的论坛式顶尖学府,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蜀山论坛”,使巴蜀之地成为天下有真本领、有真学识、有远大抱负人才的向往之地,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国策其六,崇尚军功。卫鞅啊,考虑建立军功爵制,使军人成为万众向往,人人景仰之职业。每战必修建纪念塔,国家建立凌烟阁。令军中勇士,活受厚遇,死受香火,永铭天下!”

整个中国古代对士卒的生命不够重视,甚至还有点贱视,俱酒这就是要建立起军人荣誉制度和烈士纪念制度,树立军卒正面的社会形象,弘扬忠君报国的正确舆论导向。

“此六策者,诸君有何异议,可以商榷。无异议后,颁行天下。”

众人都已经被这些新奇特的思想理念震惊了,甚至有些思想,在南郑搞过“试验田”的端木仲敖也是第一次听说。大家只有拜服的份,齐齐山呼万岁,不敢有异。

俱酒道:“今日新年初一,初五之后,各军速速归建,拔归驻地。诸臣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众人再一次轰然应诺。

俱酒对工部侍郎相作符道:“相侍郎。”

“老臣在。”

“随朕西归。”

“王上欲往何地?欲作何为?”

“岷江上游,玉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