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必须得给咱弟加加担子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七章 必须得给咱弟加加担子了!

朱元启说完之后,也没有再说话,而是等着所有人的慢慢去想,他自己也知道,这么一个新东西出来,而且又是涉及到每一个人,必然需要时间去思考。

而朱元启所说的,也差不多是大明新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不会代替现有的,而是新增加的,只是这个增加的制度,会将现有的制度进行压缩。

这些,都是朱元启之前有一定的想法,经过昨晚彻夜想出来的,他也不敢说这样做就一定会杜绝那些一直存在的,但只要总体之上,是好的一面,那就可以了。

朱元璋在经过兴奋、激动之后也是慢慢平静下来,开始想着朱元启所说的话语,但即便是平复下来,朱元璋依旧觉得这个法子无比的好。

若是实行朱元启说的这个法子,那些真正接触百姓的底层官员,才会真正将心思放在发展民生之上,而不是想着走一些歪门邪路。

纵然不能说全部人都会这样去做,但起码,大部分人绝对会去这样做,而且各部联合组织协调,加上监察部与锦衣卫的介入监督,也基本能有效杜绝那些想要行贿或者受贿的人。

在这一点的看法上,朱元璋与朱元启是完全一致的。

朱元璋随即看向李善长。

“咱弟所说的这个百强县,你们以为如何?

百室,你先说说。”

众人听见朱元璋的声音,也是缓缓回过神来,尤其是李善长,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中也是一苦。

朱元启所说的,对于大明而言,确实是极大的喜事,也确实是为他们这些儒生官员谋取利益,因为这些奖赏,一般人都是极难能够得到的。

尤其是载入史册,大书特书,供后人参考,使留名者真正能够做到流芳百世,才是最大的杀手锏。

不管是任何人,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及所做的,记入史册,并且进行注明,哪个不眼红?

但尽管朱元启是真正的给他们争取到了这些,真正的是为大明为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启所说的,是一种新制度的敲定与执行。

朱元启所说的这个制度,完全是颠覆过往的,往前没有任何文献可以作为参考。

这就意味着,这一次,实际上是对大明的一种改革,而纵观古今,改革带来的,有好有坏,尽管现在听着非常合理,但实际执行中呢?

而且每次改革,几乎都是伴随着鲜血,没有哪次改革,是平静的。

只不过这次朱元启提的,确实是站在他们读书人的角度上,这才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但是否支持,还尚未可知。

现在朱元璋让他来说,这事他只能选择站队,要么支持,成为牵头人,要么反对,直接站在朱元璋与朱元启的对立面,李善长心中,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朱元璋的话语落下,所有人顿时又将目光放到李善长身上,李善长见状,只得站出身来。

“禀皇上,明王,对于明王所说的这个百强县,在下认为,这对于大明而言,确实有利于大明,对于底下官员,也是极为有利的。

但此法,还需进行商议,因为明王所说的新制,尤其是这个指标,无比重要,这将关乎是百姓以及大明官员的未来。

而这个指标的制定,还需要彻底在每一个方面,全部商议落定之后,才能执行。

除了指标,中书省牵头,各部协调,同样需要商议出具体的职责,以便进行落实到位。

尤其是大明每一县的了解,也是一个需要时间以及人力去完成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的。

简而言之,在下认为,此新制可行,但需要将各方面的细节之处全部敲定,才能推行。”

朱元璋与朱元启听到李善长的话,都是暗道一声老狐狸,李善长这番话,看似说了,但又什么都没有说,看似站队了,但又没有完全站队。

李善长说的这些,谁心里都清楚,这个新制,定然是不能草草推行,必然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商议,确定好细节,才能推行的。

至于时间,定然也需要时间,人力更是不用多说,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为什么才说李善长说了这些废话呢。

不过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元启,也没有去怪李善长,毕竟别人已经是丞相了,国公了,进无可进,又涉及到新制,谨慎一些也是正常。

而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随即将目光看向刘基,他现在就希望刘基,能够继续发挥出以往的实力,只要是真正对大明有益的,他就无惧任何人,任何话语。

朱元璋眼神期待,缓缓开口。

“百室所说的,确实不错,这个新制,确实极好。

伯温,你也说说,咱弟明王所说的百强县,你认为该如何?”

刘基神色严肃,当即站出。

“禀皇上,明王所说百强县,在下认同,在下认为,应当尽快商议出指标、各部如何执行等事宜,以让此事尽快推行。

如同李相所言,此事不仅是对大明,更是对百姓以及官员的幸事,有了这一套具体奖惩指标,可以让那些真正为大明,为百姓而努力的官员,不被辜负,也能让皇上以及天下人,都知道是如何做的。

除此之外,也能让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无处遁形。

并且明王已经言明,此制度,只是在原有制度之上,进行的新增,并不作为取代。

此制度,当推行大明!

此新制,若有阻拦者,当诛!”

朱元璋听着刘基的话,顿时笑了。

尽管他有时很是不喜刘基,但有的时候,刘基说的话,朱元璋对其就很是满意,因为那些话,别人不敢说,他不能去提,只有让人说出来,而刘基完美符合。

李善长在听到刘基的话语,心中也是一叹,有的时候,他也不得不佩服刘基,这人有些时候,是真的不怕得罪人。

在李善长眼中,刘基这个人迂腐是真的迂腐,固执己见,但为了大明,有些时候是完全不怕任何人,哪怕朱元璋,刘基都敢直接反对,并且说得朱元璋有些时候哑口无言,他李善长,自认为做不到。

哪怕就是现在,刘基说得也是干净利落,立场鲜明。

其余人在听到刘基的话后,只是心中略微沉重了些,但都没有去反对。

这套制度,朱元启就已经说明了,只是新增,而且新增的目的,也是为大明的官员好,而他们听完,也确实如同朱元启所说的。

他们绝大部分人,想要高升,想要被载入史册,大书特书,无疑很难,甚至基本没有可能,然而如今,机会来了,这么一个机会,所有人怎么能错过。

而且这些日子,外面可是人头滚滚,他们并没有忘记,这种本身又是利好他们的事,他们压根不会去反对。

至于惩罚?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不是惩罚,若是连指标都完不成,这样的人也不配得到这些奖赏,就该罚。

而这时,朱元璋的声音也是传到众人的耳里。

“你们认为明王所说的百强县如何?是否推行大明所有县进行实施?”

徐达与朱文正率先开口回应。

“臣下赞同推行!”

两人的表态,也是引起了连锁反应,先是武将,即便这事与他们无关,但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谁家里没几个人,到时候自己家里的那些人,就不能去做个文官吗?

随后则是各部大佬,纷纷出声赞同,而其余人,也是紧随其后,纷纷赞同,百强县的推行,就在这所有人都赞同的声音中,成功敲定。

朱元启看着这一幕,没有丝毫意外,因为他知道,人性本就是如此,若是这个百强县,没有这么诱人的奖赏,只有倒数的惩罚,这些人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赞同他说的。

即便是他与朱元璋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以及实行过程中,也必然是漏洞百出,因为下面的人,不会尽心尽力去做这些事情,必然会形成官官相护的状况存在。

即便有监察部以及锦衣卫的介入,也只会让这些人对这一策令,更加抗拒,不愿去进行实行。

当反对声太大,他与朱元璋,还能真将这些人全部换下不成?那大明恐怕瞬间就会乱套了。

朱元璋听着众人赞同的声音,也是身心愉悦,这种如此整齐,又无比顺畅的赞同,朝堂之上他已经有些时候没有见到了。

同样这更加让朱元璋心中坚定想法,无论是实行怎样的一种策令,在既要达到目的的同时,还要让大部分人跟着受益,才会无比顺利,才会让这项策令能够真正的从上到下的实行下去。

朱元璋声音平静的开口,尽管心中很是欣慰与高兴,但面上以及语气,却是没有显露半分。

“既然大伙都赞同,那这百强县的事宜,就这样定下,百室,你带着中书省,各部协同,尽快将百强县的指标标准,以及如何执行等等问题,全部整理出来。

此事,由明王全权做主,你们整理出来之后,交由明王,明王认同之后,再交由朕这里来。

记住,务必将此事的方方面面,全部落实到位,尤其是每一个县的具体情况,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指标,都需要全部弄清楚。

此事从现在起,一直到推行结束,就如同明王所说的,中书省牵头,吏部协同,其余各部全面配合,再以明王为主。

弟,此事就交给你来负责了,既然是你提出来的,这些事情,想必你也最为清楚,定下之后,最后再给咱就可以了。”

这件事,其实本来可以他来负责的,毕竟是关乎着整个大明的盛世,但朱元璋也是想在朱元启身上加一加担子了。

尤其是朱元启的转变,让朱元璋尤为欣慰,他必须得让朱元启将这个状态全面保持下去,这个事交给朱元启,也是朱元璋在内政事宜上,对朱元启的历练。

反正到最后,还有他来把关,他也不怕出什么岔子,大不了他来给朱元启擦屁股就是了。

只要朱元启在内政的事务处理上,能够像在大军中一般,他就高兴了。

朱元启听着朱元璋的话,心中高兴的同时,又很是无奈。

他提出这个,本意是为大明未来,但执行这块,他是真的不想去负责,在他的规划当中,他还得筹备另外的一个重要部门,而且他以后的重心,都将会放在那个部门之上。

然而朱元璋现在在朝会中说出的话,他也没有办法去反驳,毕竟朱元璋的面子,他必须得给,不然就会降低朱元璋的威信,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朱元启只好站出,缓缓开口。

“臣弟遵诏,必将百强县之事,做出详细的规划,以便实施!”

朱元璋听着朱元启的话,面无表情的脸,顿时笑成了一团,他这时也是发现了朝会的好处,那就是在这里说的话,朱元启心中即便不想,但只要他安排下去了,朱元启还是会听的。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这些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不然下去之后,朱元启铁定要发脾气了。

朱元璋这也是有心想让朱元启知道:让你小子不提前跟咱说这些大事,就别怪咱给你加加担子了。

朱元启说完之后,李善长与各部尚书,纷纷开口应下。

在李善长等人话音落下之后,朱元璋也是随即开口。

“这事虽然要尽快,但京查之事,你们同样不能落下,一个月之内,必须将京查执行起来。

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三府之地出现这样的情况,整个大明,又该如何?

若是一个月之内你们不能敲定京查一事,你们便脱下官服,摘下官帽,自己回家吧!”

朱元璋也是怕这些人因为百强县的事而耽搁京查的执行,毕竟百强县的事情已经定下,那些细节方面,也是需要商议一些时间的。

而京查,却是刻不容缓,这是他与朱元启在建宁府时,就定下的基调,必须趁着现在的关口,加紧执行。

李善长等人听后,也是心头沉重,刚刚百强县的欣喜,也是已经消失。

众人都知道,这是朱元璋给他最后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