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洪武二年战略初定,李善长的决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三章 洪武二年战略初定,李善长的决心!

财部以及尚书人选落定,朱元璋留下李善长与刘基,便让其余人下去了。

李善长与刘基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莫名,把他们两个留下,恐怕接下来要议的事,是军略方面的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就证明了李善长与刘基所想。

“百室,伯温,咱留下你们,是有一事,那就是咱弟,明王决定在三月初便对草原用兵,咱也觉着合适,留下你们,就是问问你们两人的意见。

有什么话都直接说,这里也没有其他人,说出来咱们一起把这事定下来。”

李善长与刘基听闻,心头都是一沉,他们率先想到的,就是草原各部有动作了,不然怎么会让朱元启提前出兵。

而且听朱元璋这意思,摆明了,出兵的事必然要提前,这不是在跟他们商量,留下他们两个,更多的是想问问出兵如何出兵以及粮草以及军资等后勤上的事。

因为他们两个,就是做这些事的,不然为什么不把户部与兵部叫上?

李善长看向朱元璋与朱元启,出声问道。

“皇上,明王,可是草原部落,侵扰我大明边境,需要提前一个月出兵?”

刘基也是一同看了过去,三月这个时间,草原上恐怕冬雪还没有消融,他是十分不赞成这么早就出兵的。

对于两人的疑问,朱元启直接站起身来。

“据锦衣卫传来的情报,瓦剌部以及鞑靼部,并且漠北的前元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同样也有出兵的意向,如今,上都、宝昌、兴和、集宁、宣宁等地,将会面临草原各部的兵锋威胁。

如今,我大明,同样是不能再等下去了,现在常遇春已经是拿下陕西全境,正在对甘肃逼近,但迫于天气以及兵力,不得不停止。

而在辽阳的徐达,同样也是进展神速,如今已是到了泰宁、肇州(现哈尔滨)、开元等地,由于现在大雪堵路,徐达同样不得已停下行军。

现在辽阳南部,近一半辽阳之地,也可以说辽阳最为富裕之地,已在我大明治下,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瓦剌、鞑靼这些部落灭掉,随后进军前元的岭北行省,攻下蒙古各部。

当然,那些还有些遥远,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将瓦剌与鞑靼拿下,攻下德宁、应昌、全宁等地,让我大明北境之地百姓,彻底不用再担忧草原部落侵扰之灾!”

这确实是朱元启心中的想法,现在的大明,也只能支持他打到这里了,毕竟现在大明内部,都还没有完全统一,加上钱粮紧张,需要发展民生,不会给到他多少钱粮与物资去对外作战,扩大疆域。

这次与李善长与刘基说的,也不算朱元启诓骗他们,这次出兵的本意虽然是诱导白莲教加快出手,但他确实是准备这么做的,这些也都是朱元启的心声。

朱元启都已经想好了,这次的目标完成之后,在大明发展民生的同时,再派出水师舰船下西洋,等大明国力强盛起来,到时再派大军,先去将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这些东西带进大明,这些东西,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很是重要。

等一切就绪,到时他派出大军,一路北上或是走水路去到大洋彼岸,想想这些,朱元启心中一阵心潮澎湃,朱元启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但他一定要去做。

若是他不能完成,朱元启打定主意,一定要将朱标、朱义、朱英以及以后的朱棣那些人培养出来,让他们去接着做。

朱元启想得很多,却是没有想过,中间的困难,可不止他想的这些。

一旁的李善长与刘基,听闻朱元启的话后,心中沉重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通过朱元启的话,他们已经明白,这次出兵的目标,就是攻下甘肃、以及德宁、应昌、全宁这些地方。

但李善长随之而来的又是头疼,因为他记得朱元启曾经说过,到时会在草原上建城,以便于控制。

一想到建城,李善长头都大了,通过朱元启在前元大都的缴获,以为今年能做些大事,结果北地治理就去了大半,再让朱元启这么一弄,又差不多没了。

李善长也是真的苦涩,这大明的国库,似乎就没有富裕过,从朱元璋称王到现在大明成立,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他自己都有些无法想象。

两人对于这次出兵,还能说什么,李善长率先进行回应。

“禀皇上,明王,大明边患,此次出兵若是能一举解决,臣下很是认同,至于钱粮与军资,臣下必定在这几日,筹集到位,不过,此事还需通过朝会,让户部与兵部进行协调,方能做到。

不过,在下有一问,敢问明王,到时是否会在草原建城?”

李善长说完,朱元璋与刘基一同看向朱元启,这个问题,朱元璋都还没有怎么知晓,他也想知道朱元启究竟建不建。

草原建城,必然需要极多的物资与人力,人力这块都还好,在朱元璋眼中,草原上的人,就是修筑城池的人力,至于建城物资,在朱元璋看来,也只有从大明之内运过去了。

朱元启见几人都看了过来,也是肃声开口。

“若是能完成目标,必然是要建城的,不然,仅仅是打败,让草原各部递上降书,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从古至今,这些草原部落在被打败以后,都向我华夏王朝献上降书,每年上供,但其一旦恢复,或是趁着中原虚弱之时,又会像饿狼一般扑上来,这不是我想要的。

这样做,只会白白牺牲我大明军士性命,换取数十年安宁,不值得,唯有建城,彻底掌控草原,让草原成为我大明的牧场,才是根本。

即便中间难度极大,耗费极多,但慢慢来就是了,而且所建城池,也不是要有多大,只要能够屯兵,能够有效防止草原各部做大,就可以了。

到时,再将草原各部族群迁入一部分到中原,数代人之后,他们就是我大明百姓。

而且从宋开始,这些草原部落,对我华夏语言的接触程度,已经熟悉,这也是,我大明融合草原部族的重要原因。

到时,历来没有得到解决的草原侵扰中原边境的难题,将会直接解决,一劳永逸,往后大明,也不用为此事烦忧。

只不过是现在苦一苦,我认为,值得!”

对于朱元启的话,朱元璋却是极为认同,草原部族,完全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加上他们本身的地理原因,以及各部的竞争,导致他们不得不进行掠夺,不然就活不下去。

而且在朱元璋看来,无非是大明苦几年罢了,这些时间能换来草原各部的彻底平定,就是划算的,起码在以后,大明不用忧心边患。

即便是从其他地方过来的敌人,想要进入中原,现在这些修建的屯兵之城,就是他们要闯过来的难关。

李善长虽然认同,但心中还是有些抗拒,在他看来,若是过几年,都大明稳定之后,再行朱元启所说的事,将会更为稳妥。

“皇上,明王,此事在下认为可行,不过,可否晚几年进行?现在大明,还是太穷了啊,仍然有许多大明百姓吃食都尚有问题。

在下认为,还是以先稳定大明为主,如今北地即便要进行治理,加上辽阳等地,以及还没有收复的云南、四川等地,这些,都需要钱粮啊。

在下认为,可以不急于一时,如今我大明初立,完全有的是时间来做,还请明王,三思。”

刘基在一旁没有说话,李善长总理内政,对于这些,他最有发言权,但刘基看来,今年出兵草原,也是极好的一个时机,虽然他不建议这么出兵。

在刘基看来,若是等上几年,草原各部必定能够消化并且恢复一些前元的损失,而大都等地,也将面临危险之地,这些地方若是失去,大明再去征伐一个一致对外的草原,到时即便能胜,但付出的代价,与现在相比,将会多太多。

朱元启听着李善长的话,心中的想法,却是没有一点动摇。

“百室,你说的,本王能够理解,但你可知,现在,正是草原各部,极度虚弱之时。

去年北伐,草原各部精锐,大多集中在北平以及周边,要么被我大明军士所杀,要么降于我大明,而且前元廷的投降,正是造成了现在草原权力的缺失。

若是等草原各部协调一致,到时进军,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是难以想象的,现在他们各部相互排斥,正是各个击破的机会,只需要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够做到。

至于草原建城,所需的粮草与物资,确实需要大明供应,但百室也应当知晓,那时的草原,也可为我大明,供应大量的牛羊,以及战马,除了这些,我们即便掌控草原,那么他们的钱财,同样可以反哺大明。

这些草原部族,在我华夏大地纵横上百年,百室你觉得,他们会没有钱财吗?前元大都所有的,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这些,同样也是我大明所需,其实真正做起来,所需要的,更多是建城物资,以及将草原一部分部族迁入中原,所需要的一部分粮草。

此事一旦做成,将会是功在千秋之事,现在虽然艰难,但未必有那么艰难,现在所做之事,也必将被后人铭记!”

朱元启对这事的态度,极为坚决,除了朱元启说的那些,就是因为他还想在大明强盛之后,再次北征。

像岭北(现蒙古、苏联一部)那些地方,朱元启同样是不打算放弃的,以及哈喇火州(察合台汗国,新疆)、宣政院辖地(西藏)等地,虽然现在没有那个条件,但还不能先行准备吗?

朱元启现在的规划,就是为了将来的出兵,虽然他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现在他也算是能明白,为什么古代人都不想征伐那些地方了,什么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在朝堂的那些人眼中,又有几个是真正在乎百姓的?不过就是这些地方,太穷,出兵即便打下,纵然全部劫掠,都还不够弥补出兵的损耗,从此就被打上了不毛之地的标签,在士大夫眼中,这些地方就是苦寒之地,打下来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不如彰显大国气量。

主要就是那一撮人,得不到相应的利益,就不会赞成出兵。

朱元启已经能够想象,朝会之时说起这事,必然会吵成一团,不是劝他不出兵的,是劝他不能建城的。

经历了上百年时间的洗礼,这些人还是能够认识到草原各部带来的威胁的,但若是治理,恐怕就没有什么人愿意了。

就像之前说过的,不毛之地,去了相当于是变相的贬,要是做不好,说不定命都得搭进去,而他们,什么也得不到,而且环境气候还不好,哪个读书人愿意去遭受那种罪?

朱元启说完,李善长久久没有回应,他刚才所说,确实有一些私心,他是真的不愿意去治理草原,做好了,是他的责任,做不好,底下一堆人等着他倒台。

李善长心中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很想说,只要大明一直强大,何惧边患,但他更清楚,历朝历代,有强盛之时,也有虚弱之时,这个话他还真没法说。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朱元璋的声音,此时传进几人耳朵。

“这件事,百室、伯温,不可透露出去,后日朝会,只说出兵一事,平定草原之后无论是人口迁移,还是铸城,都不可说。

但此事,你们两人,尤其是百室,要有一个心里准备,这事,终究要做,不如就从咱们开始做。

百室你也不要忧心太多,伱陪着咱,还有咱弟,一起从弱小之时走到现在,你只管放手去做,无需担忧其他,咱今日,就给你这个承诺,咱弟与伯温皆在,便是一个见证。

如今大明初立,什么都需要咱们来定下规矩,等后日朝会,咱会定下你中书省丞相之权,至于内阁,待你过后,再行实施。

咱希望你能够记住,正是因为大明初立,做任何事,都得抱有进取之心,要有魄力,做事果断。

你哥李存义那里,咱准备提升他为太仆寺少卿。

另外,百室的麒麟儿如今也是不小了吧,如今太子与吴王身边,缺少一伴读,过后你带过来吧。”

朱元璋林林总总说完,李善长沉默一会,方才露出决然之色。

“臣下,谨遵圣谕!”

刘基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一直努力的压制着自己内心躁动。

而朱元启却是脸色有些沉重,内阁本在试行,本以为要正式实行,如今朱元璋这一说,不仅要推后,还直接开启了中书省,更是确定了李善长丞相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