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对朱元启的成见,所有人心中都是知晓,一度在应天,闹得沸沸扬扬,应天的那一夜,所有人都深深的记得。
然而现在,刘基跟着朱元启北伐一次回来,却是转性了,这点,让李善长很是警觉,有些不敢相信。
在李善长看来,刘基对朱元启的态度,是理念上的,不是针对的朱元启,而针对的是朱元启现有地位对朱元璋以及朱标的威胁,作为同样的顶尖智士,李善长深知,理念几乎是不会出现动摇的,除非问题已经得以解决,所以才会这么惊讶与担忧。
朱元璋没有理会这些,反而是在皱眉深思着,朱元启说的那些,他心中很清楚,明年即便是出兵草原最绝佳的时机,但在朱元璋以往的想法中,他更看重的,是大明的发展,是民生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征战。
朱元璋看过很多史实,知道很多本是强大的朝廷,却因为接连不断的对外用兵,导致国力越发衰弱,最后民不聊生。
这是朱元璋一直在意的一个点,对外出兵,都很是慎重,然而朱元启说的,以及朱元启的决定与想法,朱元璋不得不考虑。
这个事情若是换一个人来说,朱元璋想都不用想,是绝对不会出兵的,内政民生不稳之时,主要的精力是要放在内部,对于外部,更多的是防备,强大之后,再考虑出兵的事情。
朱元璋思索着出兵的得失,又想到曾经两人的誓言,想到这些,朱元璋也不再犹豫。
他思考,是因为他现在是大明的皇帝,需要为大明考虑。
“弟,出兵草原,咱同意了,需要用多少大军?尽管跟咱说。
那草原的威胁,确实极大,历朝历代,都遭遇过草原的侵扰,而且如今北地正要恢复民生,确实不能让他们前来侵扰。
既然如今有很大的机会彻底将草原各部落压下去,那就值得一试!”
长痛与短痛,朱元璋还是分得清楚的,尤其是草原部落对北地的危害,朱元璋同样无比清楚。
这样的机会,极其难得,朱元璋也不想错过,更何况这还是朱元启提出来的,早打晚打,都得打,何不趁着现在付出少很多,草原混乱的情况下先打呢。
朱元启对于朱元璋的同意,还是尤为开心的,虽然他知道,朱元璋会同意他的出兵,除了这是两人早前的约定,更多的是,这些事情,朱元璋同样能看得透彻。
朱元启现在可丝毫不怀疑朱元璋军略与政事方面的能力,若不是他有着一些先知先觉,眼前的这帮人,可以把他按在地上摩擦,现在有了这样的身份,加上自己不断的成长,也只是能勉强跟上,只要是在朝堂上跟这些人混,他感觉自己不是对手,一不小心就会着了这些人的道道。
朱元启不再去想,便是开口。
“若是对草原用兵,需要二十万大军,同时还需要十万水师,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将前元控制的其他地方,接收过来,至于治理,只有慢慢来了。
现在趁着妥懽帖睦尔投降的风口,是绝佳的机会,一旦草原各部统一,这些地方又会重新依附过去。
现在趁着他们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大都跟随一起投降,这些地方的兵力,都较少,即便我们出兵收复,难度也会小很多,这也是我将徐达以及常遇春他们留在北地的原因,就是让他们抓紧收复各地。
如今他们的进展都很是不错,只不过因为入冬,便是停了下来,待开春后,路面可以行军,就会继续进行。
而这次进军草原,我打算在草原筑城,也不是什么大城,主要将城墙建起来,囤积军士,将草原的部落,彻底同化,直接纳入大明版图,而并非依附大明!”
朱元启说完,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人都是一惊,他们本以为朱元启出兵就是将草原部落打压下去,让他们俯首称臣,让他们没有能力劫掠大明北地边境,然而朱元启却是直接将草原纳入大明之内。
众人心惊过后,尤其是朱升,神色之中尽是有些犹豫,在他眼中,大明乃宗主之国,对周边邦国,只要他们年年上供,应友好相待,彰显大国威仪才是。
朱元璋同样很是心惊,但想着朱元启曾经说过,要为大明打下极大的疆域,心中又有些自豪,在他看来,前元掌控的这些地方,大明同样应该掌控才是。
历史上同样也差不多,朱元璋几乎就是根据元朝的疆域在打,只是由于元廷的北逃,精兵全在,北元依旧势大,牵扯着明初时期绝大部分兵力。
哪怕后面是后面朱元璋的儿子,也全都分封到北地,抵御北元,建立防线。
而李善长与刘基、高启几人,虽然有些觉得不合适,但也没有想太多,在他们几个眼中,考虑的是攻下这些地方之后,不好治理,并没有受到儒家思想太多的束缚。
朱元璋还没有说话,朱升却是忍不率先开口。
“禀皇上,明王,草原部落对北地的危害,确实极大,理应出兵,让我大明北地边境,不再受到草原部落的劫掠。
但是,如今明王所说,将草原各部之地,纳入大明,又在草原筑城,这会不会太过残忍了一些,臣下看来,只需让他们上表降书,臣于我大明,年年上供即可,这也能彰显我大明大国气度,也能让周边邦国安心,还请皇上、明王,三思。”
朱升站出开口,李善长几人没有丝毫意外,他们几人都知道,对于儒家强调的这些,朱升看得可是极为重要,自己平日里也是严苛要求自己的。
朱元璋与朱元启一同看向朱升,朱元璋没有说话,这个事,他不适合开口。
朱元启也知道朱元璋现在这个位置,不能轻易下场,于是便开始出声。
“允升,你既知草原部落对我大明边境的危害,又为何会出此言?至于大国气度,只要我大明,依旧昌盛,依旧强大,他们才会记住,我大明,是大国!
翻一翻史实,历朝历代,他们便就是这样,但草原部落一旦恢复过来,就会在汉家朝廷虚弱之时,来咬上一口。
前宋之事,历历在目,允升岂可忘记!
北地,如此多年陷入草原统治当中,就是因为前宋的软弱,无能而致。
他们做到了允升你说的,但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们看见的,前元替代大宋,统治了华夏大地。
如今本王以及北伐大军,极为不易的打造出这样一个绝佳机会,怎么能错过?
只有将他们彻底纳入大明,进行管束,大军的压制,才能让北地,让我大明,无忧!”
在朱元启眼中,只有同化这些草原部落,几代人之后,便皆是大明子民。
前元的统治,也是奠定了同化的基础,语言已经不是障碍,需要加强的,就是行为与思想的建设,同时筑以高城,进行约束。
朱元启说完,朱元璋心中很是认同,既然有一劳永逸的机会,那便去做,朱元璋深知一点,打蛇不死,反被咬的道理。
朱升听后一滞,想说些什么,又发现说不出口,到最后,朱升有些颓废。
“禀皇上,老臣年迈,深感精力不足,老臣愿前往翰林院,还请皇上应允。”
朱升说完,所有人都惊了,尤其是朱元启,他是真无语了,朱升要是想去翰林院,换个时间提行不行?
这个节点提,一旦传出去,还不得成了他朱元启,打压从龙之臣?他朱元启岂不是成了一个奸王?
李善长等人同样很是惊讶,本以为只是理念间的碰撞,没想到这朱升竟然会有这个想法,现在提出来,不是在打朱元璋与朱元启的脸吗?
朱元璋看着朱升,一时看不出喜怒,但心中却是有些生气,随着朱升年纪上来,他也知道处理政务这块,朱升有些力不从心,但如今借着这个事说出,朱元璋很想知道朱升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
然而事情终究要处理,朱元璋当即扶住朱升,语气温和的劝着。
“允升,何必如此,如今大明初立,政务繁多,还得需要允升帮助才是,此事休要再提,便如此决定了。”
朱升想说什么,发现退路都被朱元璋给堵住,又只得咽了回去。
朱元璋此时看向众人。
“行了,明年对草原的用兵,由咱弟全权负责,百室,到时记得调配物资,具体出征以及物资需求,过后你与咱弟商议。
接下来,咱也准备说一个事,如今各部已经进入正轨,中书省一直空置,今日,咱准备废除中书省,设立内阁,咱们来好好商议商议吧。”
朱元璋话语平静,却是直接惊呆了李善长等人,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废除中书省?设立内阁?
几人听闻,久久无法回神,实在这个冲击,对他们来说,太大了。
这也怪朱元璋还没有与他们沟通内阁的事宜,他们全然不知,对于未知,每个人都是惧怕的,尤其是这个还关乎着他们自己。
朱元启也是惊讶,这内阁,现在就要开始设立了?
朱元启本以为朱元璋会缓一缓,等政务平稳之后,或是找一个时机,来设立内阁,不曾想现在就要开始了。
朱元启望向李善长等人,尤其是李善长,那被惊呆的样子,既是觉得好笑,又是能够理解。
中书省丞相这个位置,几乎已经确定了是李善长的了,李善长也一直在等着朱元璋的诏书落定,如今一旦废除中书省,他丞相的位置,相当于就是飞了,这怎能不让他惊讶与惶恐。
过了一会,李善长缓了过来,满是凝重与严肃。
“禀皇上,不知为何要废除中书省?这内阁,又是何物?”
李善长现在必须得弄清楚原因以及内阁是什么,若是相差极大,他必然要反对,而且,这事即便是在朝议当中,也必然会遭到各部的反对,这点李善长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朱元璋也能强行推动,但这样做,君臣之间的关系,将会直接彻底的陷入争斗的漩涡当中。
朱元璋的声音接着传来。
“这内阁,咱思虑了很久,到如今才确定下来,咱与你们先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行。”
随即,朱元璋便将内阁相关的,逐渐说了出来,直到朱元璋说完,李善长等人依旧处于思索当中。
直到现在,他们大致明白了这个内阁是什么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替朱元璋处理折章文书等事务,同时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来进行商议,提出解决方案。
六部所呈上之事,先由内阁进行处理,经内阁审理,提出解决方案之后,再由朱元璋最后查看,进行审批,通过之后,内阁起拟诏书,再由朱元璋校验,随即便上盖印章,进行存档执行。
但同时,六部有紧急折章,也可直达朱元璋,朱元璋批红之后,再由内阁进行存档。
而内阁设置内阁学士七人,其中一名首辅、两名次辅,其余为阁士。
当内阁有争议之时,由首辅组织阁议,拟票进行通过。
内阁组建事宜,朱元璋说了很多,大大小小全部编排在内。
朱元启听完,也是不得不感慨,朱元璋的细心以及慎重程度,朱元璋所说的内阁,不是历史上明初一般,一点权力没有的殿阁一般,也不像大明后期,内阁权力的集中。
很多都有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内阁对下,有执行权,没有决定权,对上,有建议权,同样没有决定权。
对下执行,需要内阁统一意见之后,交由朱元璋批红,则可向下执行,对上建议,则是朱元璋拿不定主意的,需要找人商议,内阁就承担这个角色与定位。
六部之事,尽皆需要经内阁存档,方才能生效,这点,算是内阁权力之一。
李善长等人回过神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若是论权力,内阁首辅的权力绝对没有中书省丞相大,但是对于政务处理来说,效益会更好,更快,这点他们能够看得出来。
李善长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失望的,但是他更知道,如今朱元璋能提出来,就说明有这样的想法。
朱元璋看着沉闷的李善长,心中也很是清楚原因,随即便开口。
“这内阁,咱并不是说现在就定下来,咱认为,可以先试一试,就是咱们不宣读出去,试一试这内阁,是否可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咱们在一起商议,是否执行,这样如何?”
朱元启率先站了出来。
“我同意。”
朱元璋顿时瞪向朱元启,示意他别打扰,朱元启也只好重新坐了回去,吃着糕点喝着茶水。
高启与朱升,对这个没有多大的感觉,毕竟一个马上要去北地,一个想着朝堂不适合,想去翰林院。
李善长虽心有不愿,但朱元璋都已经说试行,他也只好同意,正好他也想看看,这内阁首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不同。
“皇上,可先一试,只是如今内阁阁士尚缺阁士,需尽快补全才是。”
朱元璋点点头,便是看向李善长。
“既然如此,尚缺的阁士,你拟一个折章,呈上来吧。”
李善长知道,这是朱元璋对他的补偿了,心中也还是有些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