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达、常遇春:请明王,斩刘基祭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达、常遇春:请明王,斩刘基祭旗!

朱元启回到家中时,天已黑了下来,当来到后宅,此时的郭宁莲正抱着睡着的朱义,见到这一幕,朱元启心中突感愧疚。

时常的出征,他在家的日子可以说有些少,而即便在家,加上平日的忙碌,也极少陪伴在郭宁莲与朱义身边。

尤其是朱义,朱元启陪他的时间更是少得很,朱义的教育这块,都是郭宁莲、马秀英以及朱元璋一同在操心。

朱元启有时很想待在家中,丢下一切事务,好好陪家人,做个闲散王爷,但心中所想,让他无法这么平静的过下去。

摇摇头不再去想,朱元启来到郭宁莲身前。

“莲儿,辛苦了,让我来抱一抱义儿。”

郭宁莲幸福又甜蜜的将朱义小心翼翼的交给朱元启,生怕动作大了将朱义吵醒,然而朱元启接过手来,朱义却是闭着眼睛大叫了起来。

“娘亲,我要娘亲。”

郭宁莲随即双手拖着朱元启抱住朱义的双手,身子靠近朱义,朱义深吸一口气,缓缓平静了下来。

“娘亲的味道。”

听着朱义嘟囔的话语,朱元启心中无比自责与心疼,胸口突然好生疼痛,看着朱义的小脸,朱元启逐渐打定主意。

“等这次北伐回来,哪怕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不能打扰我陪你们!”

这是朱元启心中给出陪伴的誓言。

随即,朱元启慢慢将朱义放到床上,盖好被子,两人来到床榻旁边的圆桌。

朱元启抚摸着郭宁莲隆起的小腹,贴耳静静的听着,过了一会,才直起身来。

“莲儿,三日后,我要率军北伐元廷,这次,时日恐怕不短,暂时不能陪在你们身边了。”

郭宁莲主动拉着朱元启的手,放在自己腰间,笑颜在脸上盛开。

“夫君,我知晓了,义儿与腹中的孩儿,我会小心照料的,家里的事,不用担忧。

夫君在外征战,还请夫君能够保重,记得家中,还有你的莲儿、义儿,以及尚未出世的孩子,一定要平安归来。”

郭宁莲说着说着,眼角的泪珠,还是不争气的掉落下来,她其实知道的很多,也很懂事,况且朱元启率军出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就是因为她懂的很多,很多时候都独自承受着,这次,她真的没有控制住。

朱元启用手抹去郭宁莲脸庞的泪痕,将其抱在胸前。

“莲儿放心,我一定会得胜归来的,等这次北伐回来,一段时间内,我就陪在你们身边!”

两人抱着温存了一会,郭宁莲说道:

“这两晚,你去陪陪婉儿妹妹和贞儿妹妹吧,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夫君,贞儿妹妹有身孕了,今日才让府上的大夫确认,婉儿妹妹那里,夫君这两夜可留宿。”

郭宁莲说婉儿叫林丽婉,贞而名叫张颖贞,两人皆是良家女子,家中也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是之前郭宁莲为朱元启挑的两名妾室,另有三人被选入宫中。

两人进入王府当夜,郭宁莲就让朱元启在她们那里就寝了,这些时日,朱元启陪她们的时间,可以说更少。

毕竟朱元启连郭宁莲与朱义都没有多少时间去陪伴,更别说林丽婉与张颖贞了。

听到郭宁莲说起两人,朱元启也有些叹气,如今都是他女人,也不能完全丢在一边啊。

朱元启点点头。

“我再陪一会你。”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郭宁莲睡去了,朱元启才小心翼翼走出房门,只是在朱元启关上房门的那一刻,郭宁莲的双眼却是缓缓睁开,看向朱元启离去的方向。

朱元启率先来到张颖贞的房间。

“明王?王爷!”

张颖贞在房内,满是不可思议的看着推开门的朱元启,神色隐隐有些激动。

朱元启急忙走了进去,扶住了张颖贞。

“快坐下,如今你有了身孕,要小心一些,若是身边缺什么,去跟莲儿讲就是了,知道了吗?”

张颖贞紧紧握着朱元启的双手,泪眼婆娑的点点头。

朱元启也有些无奈,只得安抚张颖贞,不管如何,哪怕她是以妾的身份进府的,但如今成了他女人,他也不能太过无情,虽然即便那样做了他也不会遭受到非议。

朱元启对待他女人这块,还算是极好的,也并没有把她们两人当做妾来对待。

在张颖贞这里待了半个多时辰,嘱咐了很多,待张颖贞情绪稳定之后,便是离开来到林丽婉房前。

当朱元启推开里面的房门,看见林丽婉已经是躺下睡觉了,当他进来,林丽婉仿佛被惊醒,睁开眼缓缓起身来。

“王...王爷?真的是您吗?”

朱元启走到床榻之前,揉着林丽婉柔顺的头发。

“怎么,连我都认不得了?”

林丽婉顿时有些激动,还是止住了想要扑在朱元启怀中的动作。

“认得,只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朱元启随即开导了一会,便是在林丽婉房中睡下。

第二日,朱元启早早的离开了温柔乡,来到了城外大营。

“人都到了没有?”

朱元启一边走一边问向身旁的郭兴。

“王爷,人都到齐了,正在帐内等着的。”

朱元启听后点点头,随即加快脚步向着营帐走去。

当朱元启进帐之后,便是看见所有人端坐在两侧,包括刘伯温,同样已是在这里。

“参见明王。”

众人随即起身行礼,朱元启抬手示意,随即坐了下来。

“如今大军准备如何?其余各地调集的大军,可有想好在什么地方集合?”

徐达当即站起身来。

“禀明王,大军已是开始准备,明日便可准备完成,至于各地大军,今日正要通传,准备分别让各地大军前往淮安路以及归德府集合。”

汤和说完,便是退了回去,刘基此时起身。

“禀明王,在下已与李相协调过,各类物资会从今日开始,陆续抵达营地,明日便可全部完成。”

朱元启点点头,随即看向众人。

“此次北伐,事关重大,乃我大明第一战,绝不容许失败。

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你们三人立即集结十万水师,随军北伐。

徐达,通传下去,从各地调集之军,改为十万,集结之地就按伱说的去执行。”

朱元启话音落下,俞通海与廖家兄弟顿时激动万分,这次北伐,他们以为水师最多是打酱油的存在,没想到竟然是主力之一,这怎能不让他们惊喜。

“谨遵明王之令!”

而徐达等人却是有些犹豫,也很快就释怀,如今朱元启已经安排下去,多说也无益,而且三十万大军,他们认为也是足够了。

随后,朱元启又定下哪些人参与北伐,除了常遇春、徐达等人,另外原徐寿辉部将尽皆参与,原刘福通部下同样如此,而包括汤和在内的冯国用、陈德、缪大亨等人,却是被朱元启留了下来。

毕竟他虽北伐,但也得在应天留下人手才是,这件事,朱元启在来大营之前,就已经与汤和等人说过。

如今还让汤和等人聚集在此,就是为了让其余人服气,因为这次留下来的人,也是不少。

很快汤和等人便是离去,朱元启便问向其余人。

“如今出征在即,这次较为匆忙,但行军路线,以及如何攻取大都,都是需要定下的,诸位都可畅所直言。”

随即,众人看向刘基,众人皆知刘基与朱元启不对付,而且刘基又是随军参议,很想看看他的本事。

刘基见此,也不怯场,他本身就准备第一个说,如今正好应这些的人意,只是心中,却是有些沉重,因为他真切的看见了,朱元启在军中的威望。

刘基随即起身。

“明王,在下认为,当兵分四路,大名路方向一路,东平路以及泰安州一路,益都路一路,最后水师为一路。

大名路方向的攻取路途,可向西移动,逐步蚕食元廷的城池,一直向着大同路行进。

因为元廷一旦撤离,将会有两条线路,其一是经龙庆州、直达上都路。

其二就是经宣德府、兴和路退往草原,而一旦攻下大同路,可以有效的威胁集宁路以及宣德府,让元廷撤离有所忌惮。

而在东平路、泰安州之军,可直接沿中书省中部,直取元大都。

益都路与水师,可以一起协同出击,东部地区沿海,且如今益都路东部的宁海州已是被明王攻取,水师亦能长驱直入,会同益都路大军,直取元廷大都。

至于元廷撤离,如此匆忙之下,必然无法带有大量物资与人口,待驱逐北元之后,我大明只需休养几年,重整大军,再次北伐,可将北境一举光复。”

朱元启听完,暂时没有回应,刘基说的这些,可以说是眼下最稳的方式,只要这样去做,稳扎稳打之下,元廷必然不是对手,元廷同样会被驱逐,再次进入到草原。

但朱元启想的,可不仅仅是将元廷逼入草原,而是一举将元廷的主要力量,给留在这片大地之上。

历史上充分证明了,回归到草原之后的他们,想要去打,代价更大,只要在这里将元廷的主力留下,将来远征草原,也能轻松很多。

徐达等人听后,顿时陷入寂静当中,他们不是笨人,知道这样做,是能够将他们的优势最大化的,且这个行进战略,他们也挑不出毛病来。

刘基目不转睛的看着朱元启,过了一会,朱元启抬起头,看向刘基。

“伯温所言,本王认同,确实是一个极好的行军线路,但本王,不愿这么做!”

朱元启说完,刘基顿时一急。

“明王!在下虽向皇上弹劾过明王,但在下也并没有说错,如今,此次北伐乃国战,我大明首战,还望明王,不要意气用事!”

刘基脸上极为不好看,就这样盯着朱元启,没有丝毫身为下属的觉悟,徐达等人见状,顿时起身。

“刘参议!别忘了你乃臣子!

且如今,明王只是说了不愿按你说的行进,明王具体行军路线,还未说出,你便如此这般,当初你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若是明王所说行进路线你不认同,可向皇上说明,但现在你如此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颠倒是非,质疑明王,按军法,当斩!

明王,末将请命,刘基妖言惑众,诋毁明王,不分黑白,不尊军令,请明王,处斩刘基祭旗!”

徐达话音落下,随后大部武将皆是齐声开口。

“请明王,斩刘基祭旗!”

另有小部分武将,稍一抉择,同样向朱元启开口。

“请明王,斩刘基祭旗!”

刘基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他认为荒唐的一幕,随后却是突然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尔等别忘了,你们忠于的是皇上,并非明王!”

刘基指着徐达等人,手指头都有些颤抖。

徐达抬起来头来,看向刘基。

“我等武将,皆是忠于皇上,忠于大明,这点,无需你来说。

我徐达,当初上战场杀敌之,为皇上,为我大明攻城略地之时,你还不知还在哪里呢!

我等若是不忠,自有皇上处置,但你身为臣下,污蔑明王,质疑军令,甚至颠倒黑白,按军律,当斩!”

刘基看着徐达以及其他人充满杀意的眼神,神色一悲,随即看向朱元启,他想看看朱元启,会不会斩了他。

到了这个时候,刘基仍旧未觉得自己错了,他心中坚持的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朱元璋,为了大明的以后。

在刘基眼中,朱元启的存在,就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因素,能够随时影响到大明前路的不稳定存在。

刘基挺直腰身,毫不畏惧,他自认,自己自始自终,都是为了大明,有何可惧。

朱元启看着刘基,又看着团结一致的徐达等人,他知道,刘基这是犯了众怒,别看徐达等人这时团结,私下里,可是泾渭分明得很。

而刚刚刘基那番话,朱元启同样也是恼怒无比,就像徐达说的一样,他连如何行军的路线都没有说,就遭到了刘基如此的强烈反驳。

朱元启同样很气,难道这北伐路线,他就一定要按照刘基所说的去做?即便他刘基说的很对,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行军路线了吗?

同样如同徐达说的,他朱元启,才是大明的王,是这次北伐的总指挥,他刘基,只有建议权!

最终的决定,是掌握在他朱元启手中的,而且今日之事,若是传出,外面的儒生,指不定会怎么口诛笔伐他朱元启呢。

尤其看着刘基这般倔犟,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做的全是为大局考量的样子,朱元启更是怒火中烧,内心逐渐开始暴动。

营帐内发生的事,郭兴在外,早已让亲军将营帐围得水泄不通,同时,郭兴又派一亲军进宫,将此时报与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