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简化版王宫,儒家新圣高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一章 简化版王宫,儒家新圣高启

火器局的事敲定之后,朱元璋与朱元启便返回应天,不过两人的心中,都有些不太平静。

奉天殿偏殿,朱元璋与朱元启正对坐着。

“弟,这大炮,咱觉着不管能不能改良好,都必须要有,咱看来,这个大炮,必将是战场杀器,能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如今别人都没有,只有咱们有,咱们就必须铸造出来用。

哪怕一次只能射击七次,甚至是六次,都完全值得。

并且火绳枪的配备,咱还是觉得有些少了,咱想配备五万军,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三万军。

咱有一种预感,一旦火绳枪与大炮这些逐渐成熟,战争的模式也会发生改变。

像以前的很多兵器,到了现在,没有再使用的可是不少,如今火绳枪与大炮能够制造而出,将来,谁能说得准还会制造出什么来呢?

而且,现在看来,你比咱看得远,这火器局与铁器局,确实应当重用,并且时不时就能给咱们惊喜,以前啊,是咱对匠人的重视还不够,以后,咱会加强。

至于航船局,咱同样也会重视起来的,外面称呼的三大局,你接着好好带,反正咱不插手,要什么只管去找百室。”

朱元璋说得有些慢,朱元启也听得认真,听完之后,朱元启不得不感慨,这朱元璋眼光的毒辣与军事这块的前瞻性。

也确实如同朱元璋所说的一样,当热武器出现,随后越发成熟时,打仗的兵器,也将会逐步替换成热武器,并且战争模式,也将彻底发生转变,不再如同现在一般。

只能说朱元璋没有像他一样见过,却是依旧能看出其中的一些门道,可见军士造诣也是不低,关键的是,从朱元璋这番话也能看出,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固执、死板、守旧的人。

只是朱元启不知道的是,这几个因素,历史上的朱元璋多少都还是沾了一些,如今只是因为朱元启本身,朱元璋也是被影响了很多。

至于外面对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的称呼,朱元启又是好笑,又是无语,朱元启只能说,是那些人不懂得这三大局的重要性,朱元启却是把这几个当做亲儿子养的,而且,后面还会再弄出一些局来。

“哥,你这眼光真毒,我也是这样想的,若是火绳枪与大炮经过各方面的改良,成为主流武器已是必然,这也是时代的发展趋势。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领先的这个优势一直把控在手中,并且不能传了出去,不然,要是什么时候和外面的敌人有冲突,我们有的他们也有,即便我们的更加先进,但伤亡的,依旧我们的军士。

除了奔雷军扩充至五万人,我觉得水师也应该配备火绳枪,包括大炮,同样如此。

不过,铁矿以及煤矿,也该加派人手开采了,按现在的这个消耗速度,军用可能都有些不足,更不要说民用的了。”

朱元启本想说以俘虏来开采这些矿,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包括草原各族,还是可以同化的,至于海外的那些,朱元启可就有这个想法了。

朱元璋想了想,也是同意了,对于水师,朱元璋还是重视的,毕竟这南方,骑兵难行,可是全靠水师。

“好,先这样安排吧,至于大炮,你火器局尽快铸造出改良后的,若是一直不行,那便让铁器局按现有的,先铸造二十门吧。

至于火绳枪,同样优先铸造,时间越来越近,已经不等人了啊,尽量今年全部配备完成,操练好大军,以待征战。”

朱元启点点头,两人聊了一会之后,朱元启便下去安排各项事务了。

充实又忙碌的日子,总是不经意间过得很快,眨眼就来到了五月中旬。

朱元启的王府,从去年十月开始建造,到现在,总算全部完工。

朱元启的淮王府,与朱元璋王宫就相隔一条街道,至于王府的构造,可以说就是缩小版以及简化版的王宫构造吧,里面该有的,几乎都有,为了点缀淮王府,朱元璋都把府库淘得差不多了,哪怕是内府,也用了许多。

包括各种古玩、字画、书法等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更是多得很,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朱元启的王府,同样有一块农田,这是朱元璋特别交代的。

朱元启知道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将这农田填了,实在太影响美观了,朱元启很想将这农田改成游泳池,但这个想法,也就只有想想了。

公元1358年,五月十八,这一日,是朱元启带着郭宁莲,以及朱义、朱英,包括他的两个妾,一同搬进王府的日子,这一日,应天之内只要算个人物的人,基本全都到场,就为了蹭一杯平时在家时常可以喝的酒。

而今天的朱元启,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每一个来的人,都不是空手,地位低的,反而送礼送得多,郭兴与方国珍充当门神,收礼物真的是收到手软。

这两人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这场宴会,什么时候能结束,要不是安排了亲卫在一旁帮忙,他们俩今天得累死。

朱英、朱文正、李文忠以及蓝玉,包括汤和、徐达等人的一些长子,在堂下张罗着。

“弟,这新居如何,咱挑的图纸造的,好吧?”

朱元璋心中多少有些痛苦,但伪装得很好,没有任何一人发现。

朱元启不想说话,可真是太好,抄得好,一点脑子都不用费,不过朱元启心中也是很高兴,要知道淮王府的建造,可是遭到了刘伯温等人的反对的,毕竟这几乎是按着王宫建造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都能跟着仿造的,要是换成别人,谋逆这条罪,是别想跑了。

“是啊,哥你眼光最好了。”

朱元启说完,直接看向马秀英与朱标。

“嫂子,来了啊,快来坐,这次多谢嫂子了,您的心意,我心里都记着嘞。”

“标儿,快来叔父这里,让我抱抱,哎哟,我们家标儿又长大了啊。”

马秀英笑得很是开怀,淮王的装扮,马秀英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你们喜欢就好,现在虽然搬出王宫了,但以后可得常去看看我们,以后啊,我也多来串门,反正离得近。

十三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得,我们都是一家人,永远不会变。”

朱元启一脸幸福的傻笑着,旁边的郭宁莲也满是幸福的笑意。

“嫂子你放心,这是肯定的!”

而朱元璋看这一幕却是有些吃醋,心中暗暗说着朱元启:臭小子,一点面子都不给咱留,等没人了看咱抽不抽你。

不过在心中,很是认同马秀英的话,这些话,也是他心中想说的,同时又无不感慨着,这是他朱元璋的妹子啊。

朱元启怀中的小朱标也是说话了。

“叔父骗人,我才不胖呢,叔父今天很忙吧,就放我下来,我去找义弟玩。”

小朱标话音落下,另一边郭宁莲抱着朱义也是瞬间清醒了。

“我要找标哥,娘,放我下来。”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笑了出来。

“去吧,标儿伱是哥哥,要照顾好义儿,明白了吗?”

朱元璋话音落下,哪曾想朱标却是有些不耐烦了。

“我知道了爹,我是哥哥,肯定要照顾好义弟的,娘早就跟我说过了。”

朱元璋还准备假装发怒,结果朱标叫上朱义,直接出去了,理都没理他。

这一幕让朱元启笑得肆无忌惮,朱元璋一瞪,朱元启才收敛一些。

这时外面的汤和,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傅友德,丁普郎等人,纷纷走向朱元启。

“恭贺淮王乔迁新居。”

随后这些人又看向朱元璋、马秀英以及郭宁莲几人。

“见过吴王、吴王妃,淮王妃。”

如今是朱元启的主场,也是东道主,众人便先对朱元启行礼。

“哈哈,诸位来了就好,还带什么礼品,我都知道,你们我就不用招待了吧,自己找个地方坐着,很快就要上菜了。”

朱元启说完,朱元璋也开口了。

“行了,今天是咱弟新居乔迁,没有那么多规矩,待会自己吃好喝好,今天,酒管够。”

俩兄弟说完,所有人都笑了。

“吴王,这可是您说的,今天我们可就敞开了肚子,可劲的吃与喝了啊。”

“哈哈,为了今天,我昨日就没有吃饭,就等着今天呢,特地留着肚子来喝酒呢。”

“好哇,这事怎么不早说,早知道我昨天也不吃东西,在淮王这喝个够。”

一众人你一嘴他一嘴的说着,朱元启与朱元璋也是听得直发笑,这些人精,着实有趣。

后面的马秀英与郭宁莲也是各自笑着,随即两人又开始聊着自己的,很快就回后院了,毕竟这两人如今有着身孕。

朱元启这边也开口了,他可不能让这些人再说下去了,不然,这群人能说一天,都不带重样的。

“行了行了,早知道你们会这样做了,放心,酒管够,不过喝得要是回不去了,我会让人把你们叉回去的,想在我这留宿,不可能。

这新房,我都没有住过,哪能就这样便宜了你们啊。”

一部分人的想法被拆穿,也是没有丝毫尴尬,反而都笑了起来。

这里热闹之时,外面有一人,却是有些形单影只,那就是刘基。

此时的刘基有些忧愁,尤其看着这淮王府,忧虑之色更是明显。

“吴王啊吴王,前宋之事,才过去多久啊,这就忘了吗。”

刘基摇摇头,这件事,他已经极力劝过朱元璋了,奈何没有一点作用。

而刘基周围的人看向刘基,都是一脸冷笑,当初刘伯温惹的事,可是闹得很大,他们可都深深记得,没有一人对刘伯温有什么好感。

江浙地方一些人,虽有些不忍,但也没有办法,他们虽然有刘基这个代表,但这个刘基,也实在能惹事,谁都看得出来,哪怕朱元璋没对外表现,也知道朱元璋对刘基没有表面那般好。

只有一人,无所畏惧,拿着两杯酒,来到刘基面前,递给刘基一杯。

刘基一愣,想不到还有人会亲近他,仔细看去,顿时释然了。

“季迪啊,许久未见了,没曾想在这里相遇。”

这人,正是高启,字季迪。

刘基回礼接过酒杯,与高启一饮而尽。

“本不想来,但在家收到淮王邀请,故而来此,此特来伯温身前,便是有一话对伯温所说。

我等身为臣下,虽需做好臣之本分,但上位之事,也不可插手过多,伯温如此聪慧之人,这些想必不会不知。

吴王与淮王之间,想必伯温已是有过足够的了解,心中必然有自己的判断,我等虽自幼开始学习儒学,便更应知道,不能太过死板,无论哪家学识,都应有所变通,方会有突破。

我等身为儒生,与其将时间用在注定没有结果的事情上,不如沉下心来,想想如何为吏,应为天下百姓,谋福,为天下太平,出力,为圣学,留传承!

如此,方为我儒家学子当做之事!”

高启言语激动,动作有些放荡,但这些话,却是深深刺激着刘基内心。

“好!说得好!哈哈,不愧是季迪啊,我没看错人!”

朱元璋与朱元启正往这里走着,当看见刘基独自一人时,朱元启就准备来叫上刘基一起,朱元璋虽不喜,但如今是一个好日子,也与朱元启一同到来。

当见到高启与刘伯温交谈时,两人都特意放缓了脚步,很快,两人便见识到了高启这个儒生,是何等的风采,有着何等志向。

两兄弟都很是高兴,毕竟耳闻不如眼见,如今见到了,尤其是朱元璋,眼中一片火热。

朱元璋与朱元启的到来,打断了刘基的瞎想。

高启见后,也是有些愣神,他如今不过是一小吏,没曾想却是引起了这两人的注意,随即也没有骄傲自满,仍旧如同往常一般。

“在下高启,字季迪,见过吴王,淮王。”

声音不卑不亢,沉稳有力,朱元璋与朱元启不禁更加欣赏。

“刘基见过吴王,淮王。”

如今虽有大才在侧,朱元启可是没有忘过来的目的。

“伯温一人在此做甚,走,随我过去一同热闹热闹,不许拒绝,走。”

朱元璋这边也是邀请着高启。

“季迪先生,如今这里无事,不妨随咱们一起,过去热闹一番,定有好酒供先生畅饮。”

朱元璋知道高启喜欢饮酒,虽算不上多大的瘾,但酒也算是高启为数不多的爱好。

高启也没有拒绝,主要是喜欢美酒。

“那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朱元璋一声大笑。

“好,季迪先生随咱一起。”

不一会,朱元启带着刘基,朱元璋带着高启,来到李善长这一桌,随即又给众人介绍了高启。

所有人都很是高兴,而李善长眼中,却是多了一分莫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