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铁器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启点点头,算是答应了陶成道所说,这个事他也知道急不来,只能给予充分的时间了。

火绳枪的改良看过之后,朱元启又在火器局内逛了一圈,最后想着之前给火器局说过的大炮制造之事,即便他知道现在没可能,但他还是忍不住的问向陶成道。

“当初火绳枪制作之时,我便与你们说过的大炮,有没有进展?”

朱元启问起这个,陶成道更是一脸无奈。

“禀淮王,这个大炮,我们一直在与铁器局沟通,但现在主要是炮身与淮王说的那个引线,还无法解决。

要达到淮王所说的发射出大的铅弹,炮身长度我们从从一尺到两尺再到如今确定的三尺,炮身做出来后,我们便进行过试验。

由于那个引线没有解决,我们仍旧使用的是如同火绳枪一般,在炮管底部留出一道凹糟,倒入火药后在十步外用火绳引燃,然而每次试验,炮身都无法承受,炸膛了。

试验过后,我们也是得知了炮身无法承受铅弹的发射,便把三斤重的铅弹改为一斤,同时再次加重炮管厚度,再进行试验之时,但还是出现了炸膛。

最终我等与铁器局的同僚交流才知,或许是铁质不够,便暂时搁置,而我们也在重新设计炮身与铅弹,包括引线,为了能够更好达到淮王所说的射程,以及威力,我们最终决定,将铅弹重量初步设计为五斤,并且还保留了八斤与十斤三个法子,炮身长度再延长一尺。

这也是我们在通过多次试验后才得知,铅弹重量越大,只要使用的火药量足够,可以射击得更远,就像回回炮那般。

这样下来,炮身重量预计在两千斤左右,需要十个壮汉一同才能抬动。

如今铁器局的铁质已然改良,想必很快这大炮就能有结果,到时若是成功,在下必定在第一时间上奏与吴王、淮王。”

朱元启点点头,随即又拍了拍陶成道的肩膀。

“好了,我明白了,以后,辛苦你们了,火器局上的担子,很重,做的事也是以往没有过的,但只要能够成功,就是天下人的进步。

比如像火绳枪,就是非常成功,你们如今作为天下人的先驱者,不要让吴王与我,失望。

现在你们静下心来,主要把新式枪械以及大炮,制造出来就是,其余的,都可以推。

我可以在此告诉你们,一旦这两者都能成功做出,除了赏赐,我会向吴王上奏,为你们,封侯!”

陶成道以及周边的人,都开始有些口干舌燥,有些激动起来,他们作为这方面的手艺人,能得到朱元璋与朱元启的信任与大力支持,就已经很是满足。

更何况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就追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以往碍于现实,无法进行,现在朱元璋与朱元启给了他们机会。

而现在,朱元启的话让他们知道,除了这些,居然还能封侯,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他们这些匠人,可以说基本与爵位、官职无缘,只能在底层,但朱元璋与朱元启的出现,却是打破了这个规律。

如今,他们之中有几个人已经得到爵位,加上丰厚的赏赐,已经是足以让他们舍身忘死的去做事了,如今居然还能封侯。

那可是封侯啊,绝大部分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如今,这个机会却是摆在了他们眼前,怎么不让人激动。

这是他们作为匠人,光宗耀祖的机会,谁都不想放过。

即便是陶成道,也掩饰不了眼中的渴望。

“淮王,您与吴王,对在下等人,实在太好了啊,能遇到吴王与淮王,是在下等人的福气,还请淮王放心,即便在下等人不吃不喝,也会尽快将新式枪械以及那大炮,制作出来。

必然不会让吴王与淮王失望,在下等人,绝不会辜负吴王与淮王的信任与支持!”

朱元启看着周边皆是激动的众人,也是笑了,他希望的,就是这样。

朱元启心中很是明白,朱元璋称帝已经是近在咫尺了,而称帝之后,必然是要发兵北伐的,他就是希望,能在北伐之前,这大炮能够做出来。

这样一种攻城利器,有了大炮,无论是攻坚,还是将来进入草原后的野战,搭配上火绳枪或者正在研发的燧发枪,都是可以扭转战局的。

尤其是在这个火铳都还没有盛行的年代,这些热武器,完全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朱元启不想用太多时间去等,他知道,他这里大力发展火器之下,敌人只要不蠢,同样也会如此,现在只有利用时间优势,他有的,敌人没有,就是降维打击,而不是优势打击。

但他对这些制作原理,又真的不懂,只能希望眼前这些人,能够尽快研制出来,他给出的爵位,以及丰厚的赏赐也好,还是现在给出承诺的封侯也罢,都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朱元启没有插手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这三个部门的事。就是因为他知道,术业有专攻。

他一个外行人的指点,很容易让他们的研发道路更为艰难,他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思维,至于如何实践,如何做出来,全看这些人。

陶成道话音落下,其余人也是纷纷许下承诺,表示不让他们的吴王与淮王失望。

旁边的郭兴与方国珍,这时都依然有些震撼,更别说这些人了。

尤其是方国珍,他曾经作为雄霸一方的人物,非常清楚,眼前的这些人,只需要给他们一点钱财,甚至有时候钱财都不用给,他们也会去做。

而朱元启呢,却是直接抛下封侯的话,简直与当下,完全相反,所有人,都没有认为朱元启是在说谎,因为之前说的,都一一兑现了的,他们都相信,这一次,朱元启说的也是真的。

方国珍震撼的是,朱元启会为了这些人,真的给他们封侯,这些人可真是从平民到封侯新贵,一步登天了。

方国珍心中同时又非常热切,越发的庆幸当初的选择,朱元启对这些人都这么好,他相信,只要他能做出事来,将来必定不会比眼前的这些人要差。

要知道,他现在可是朱元启,堂堂淮王的亲信的啊,据他跟随朱元启以来对朱元启与朱元璋的了解,他很清楚,朱元璋要提人,可能会深思熟虑,但朱元启要提拔哪一人,朱元璋直接当场就能定下,甚至是原因可能都不会问的那种。

朱元启听后,点点头,又是与众人聊了几句,嘱咐陶成道尽快将改良的火绳枪大量制造出来,便离开火器局,前往铁器局。

负责铁器局的人,名叫班背,由于对这块比其余人相对有一些经验,朱元启便是让他来负责。

朱元启的到来,让铁器局的众人都很是兴奋,平日里他们在这里忙碌,几乎没有人来看过,如今淮王却是亲自到来,他们怎能不激动,哪怕是班背,同样也是如此。

“参见淮王。”

朱元启扶住班背,笑着回应。

“辛苦你们了,如今本王征战归来,从火器局出来就特意过来看一看,这里的一切可顺利?”

班背一时间心中很是感动,他们这些平民,能得朱元璋与朱元启的重视与信任,已经是极为不易,让他们极为高兴了,如今朱元启还亲自过来巡视,足见对他们到底是有多看重。

“禀淮王,铁器局一切顺利,前些日子我们又有所突破,便是很大程度提高铁的杂质,淮王若有兴趣,在下可带淮王前往一观。”

朱元启当即来了兴趣,在火器局的时候,听到对铁器局对铁质的提纯有了进步就想着来看看,现在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好,带本王去看看吧。”

朱元启也很好奇,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些技术性的突破可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即便他这些都不懂,但丝毫不影响心中的好奇。

朱元启跟着班背往里面走去,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忙碌的人,以及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郭兴与方国珍紧紧跟着朱元启,同样好奇的打量着周边,心中的惊讶也是不少。

这里随处可见大型铁质物件,许多是他们都没有见过的。

走了一小段路,总算是来到提炼铁水的地方,这里周边都是铁棒与木头结合搭建的,顶在盖着青瓦,有三个大烟囱。

进入到里面,给朱元启的感受就是热,非常的热,即便现在外面已经是有了寒意,但走到里面来,就像走入了一个蒸笼。

里面的人正在忙碌着自己手中的事,只见一半米粗的铁柱上绑着两个大圆盘,两个圆盘都被密封装盖着。

上面那个圆盘在二十余个裸着上身的粗壮汉子用拳头大粗绳拉动着顺时针转动着,同时在圆盘顶部,几个粗孔,又有十余人将这些粗孔连接到一根根管子里,这些管子通往外面。

而在圆盘之下同样有一个凹槽,不一会便有液体流入到下面的圆盘。

这时班背的声音也是传来。

“淮王,里面太热,到外面在下跟您说是怎么发现的,还请淮王应允。”

朱元启进来没一会,就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旁边的郭兴与方国珍,还戴着甲具,更是热得不行,朱元启见状,也没有强留,便同意了班背所说,走了出去。

朱元启虽然不懂铁这些的制作与提纯,但他看得出,在这个没用机械替代的时代,什么都只有靠人力去做,效率有些低下,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朱元启深知,任何进步都是需要时间的,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进步,或许都要经历很多次的失败,最终才能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他所能做,依旧是鼓励,鼓励他们,去积极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他的鼓励,不仅有物质鼓励,更是有身份地位的鼓励,这就是为什么他当初大力劝谏朱元璋,对这些人,出众者,贡献大者,都要进行封爵了。

来到外面,朱元启突然觉得外面的空气是那么新鲜,这寒意是那么令人舒爽,这也让他深深知道,里面忙碌的那些壮汉,又是何等的不容易。

“我问你,里面的那些人,可有说过工钱不够?他们在里面干着活,一定不能让他们寒心,若是工钱给得不足,伱要及时说出来,铁器局是你在负责,也要为底下的弟兄发声才是。

另外,天热之际,可有做好防备措施,以免有人因为高温而晕倒?”

看着朱元启满是关心的神情,听着朱元启满是关怀的言语,班背知足的笑了。

“淮王,吴王给下来的银钱已经足够了,而且除了银钱,吴王还给我们发粮食,发布帛呢。

除了这些,我们在里面干活,吴王与淮王还给我们做吃食,时不时的还有肉勒,这么好的活,大家都很满足,也都非常感谢吴王与淮王,每个人都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

大家做起活来,都是热火朝天的,只要不是累趴下,都不忍心停下来休息,大家都知道,吴王与淮王对我们这么好,不能辜负了吴王与淮王的恩德。

到了炎热季节,吴王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冰块,我们都会提前准备凉水,适当加入一点冰块,在里面实在太热,就会用这个来降温。

并且吴王还给我们配了大夫,大家都很感动与高兴,吴王与淮王的恩德,大家都记在心里面的。”

朱元启一时也找不到说的,给的这些报酬,朱元启也是参与制定的,可以说根本不高,放在几百年后,这样的待遇连人都招不到,而放在这个时候,给出这种待遇就是上位者对他们的大恩。

他们可以为了这些,用他们的命来换。

班背说完,见朱元启没有说话,便是又说起了铁质提纯一事。

“淮王,其实提炼杂质,也是我等无意间发现,上个月有一次,圆盘上的顶盖被掀开了,外面的大门正好又是开着,当时正有大风,大风就吹了进来。

那次本以为这一炉铁汁会浪费,过后不曾想,这些铁汁做成的铁质成品,强度还要高上很多,所以后面我们试验过后,就按着那样在开始做了。”

朱元启也有些愣,他还以为是谁研究出来的,搞了半天,是工作失误了给发现的,对此他只能说,缘分到了。

“不错,也是发现了这个法子,我会与吴王说明的,不过,做活的还是要再小心一些,这次是因祸得福,以后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了。”

班背当即应下,毕竟这事,实在是太过巧合了一些,而且也是他们有过在先,说起来,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疏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