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称帝的阻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称帝的阻碍

朱元启的话音落下,殿内顿时陷入寂静当中,朱元璋没有回应,也没有看朱元启,仍旧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外面的冯国胜与郭兴听到之后,心脏的跳动陡然慢了半拍,随即一阵狂跳,当即让人将周边围得水泄不通,一副任何人都不能进去的架势。

朱元启看着朱元璋,脸色平静,他可不相信朱元璋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即便他没有想过,李善长与刘伯温也不可能会不在朱元璋耳边念叨。

毕竟南方一统是已经无可改变,就这一个基础,都已经足够,更何况,当今天下急需一个来继续扛着诛元的大旗,这个人,也只能是朱元璋。

几个呼吸过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

“这个事,百室与刘伯温,包括允升都与咱说过,咱也认真想过,如今,也确实该实行这一步了。

现在正好你提出来了,你也想想,咱要是称帝了,你当个什么好?这事咱一直拿不定主意,咱私下也问过百室,结果这人,硬是一声不吭,说自己愚笨。

咱还能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李善长要都是愚笨之人,这天下间哪里还有聪明人?

而且除此之外,咱称帝了,下面那帮人,总得要封赏吧,像汤和、徐达、常遇春他们,最差也得是一个国公吧,但后面还要北伐呢。

这北伐一旦开始,他们立功之后,咱又该怎么封?总不能给他们封王吧?那这岂不是乱套了?

而且即便就是国公,又该给多少人?也不能给太多了,不然以后谁会稀罕这个?咱深知一个道理,一次给得太多,太容易,反而会让一些人极为不满足,到时一个个吵着要让咱封王,咱该怎么做?

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事太多了,这称帝,并不是那么好称的,必须得做好万全准备之后才能进行,不然不用北伐了,下面一帮人,就开始内斗了。

弟,你跟咱一起想想,先把重要的事解决了,咱们再一个个处理,不然,这称帝咱宁愿再晚一些,免得咱们打下偌大的基业,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朱元璋也是一脸愁眉,他不想称帝吗?他比谁都想,毕竟那可是称帝了,过后就是皇帝了,想他前几年还在为一口吃食苦苦挣扎,家中亲人相继离去,他却无能为力。

就这么一个出身,现如今可以当皇帝了,他朱元璋再沉稳,一想到这些也无法保持那颗平静的心。

但朱元璋一想到称帝之后将要面临的问题,又很是头大,在朱元启出兵北上之后,他就一直在想这些个问题该怎么处理。

除了这些之外,朝廷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又该使用什么制度,朱元璋很看好六部制,但那三省,他却是极为反感。

他也想过朱元启所说的内阁制度,他也一直有在完善,但这个若是称帝后就放出,底下的那帮子文人,会不会服?

除了这些,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就这几点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其中朱元启的安排,更是让朱元璋头大无比。

现在他们兄弟,一个是吴王,一个是淮王,难道称帝之后还能有两个皇帝?这在朱元璋看来,要是这样做,那才是真正的乱套了。

到了现在,他还得为天下百姓而考量,当这个想法被自己否决之后,他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安排差了,他自己这关都过不去,但要安排好,还得不能让新朝乱套,就这个问题,到了现在,他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朱元启听着朱元璋说的问题,也是欣慰的笑了,如今在一切都提前的情况下,他也是真怕朱元璋脑门一热,就心急火燎的准备称帝。

至于朱元璋说的这两个问题,在他看来不是什么问题,第一个他已经有了解决之法,至于第二个,朱元璋历史中也是给出了办法,说不定朱元璋现在就已经想到了一些。

在朱元启看来,称帝之后真正难的,绝非是朱元璋说的这两个问题。

“哥,至于我怎么安排,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这个问题我们最后再讨论,我们先把其他事宜解决。

至于下面的那帮人怎么安排,我相信哥心中一定也有了一些想法,我说说我的看法吧。

那就是称帝之后,已经封爵之人,暂不封赏,待北伐之后,再进行封赏,而对于没有爵位之人,可根据其战功,挑选一些出来封赏,至于想进一步者,同样根据北伐之后来定。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多想,也能调动众人北伐的积极性,毕竟到时的北伐之战,可是影响着他们最终的地位。

这个法子哥你认为如何?”

朱元璋听完,也是笑了。

“弟想的,跟咱想的差不多,不过咱以为得选几个人战功特别卓着的几人出来,先封侯,如今他们的爵位都还是低了一些,咱都称帝了,还是这样也不像话。

至于你的安排,既然最后来说,那咱就依你,另外,那内阁,咱们是称帝之后先建立还是过后建立?”

在封侯这块,朱元启也没有去反驳朱元璋,毕竟朱元璋说的也确实比他说的要周到一些。

而听到内阁之事,朱元启也是有些愁眉,虽然这个制度在如今可行,但这个人选,可是极度不好安置。

内阁首辅,必然是李善长,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李善长一旦知道这个内阁也就那样之时,会不会反应强烈?毕竟在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就是丞相的不二人选,谁都争不过他的,而这两个位置的权力,可是天差地别的。

然而若是拔高内阁的权重,那跟用三省又有什么区别?就换了一个称呼?

朱元启都在恶意的想着,要不就还是先不实行内阁,等胡惟庸当上丞相之后,便像历史一般,让他膨胀到去架空朱元璋,这样不仅能宰一批人,还能直接成立内阁,就像原有的历史一般。

但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朱元启否决了,要是这样做,内耗太大了,一下子就会损失太多人。

“哥,内阁之事,我觉得还是得实行,不过可以适当增加一下内阁的权威,毕竟是百室要去的地方,等过后我们再削减一番就可以了。

而且这个也是初次成立,没有经验可以总结,不妨先试一试,中途遇到问题,我们再去解决就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让权力集中在下面某一个人的手里,而是必须哥你自己抓在手中。”

朱元启后面的一番话,朱元璋很是认同,在他看来,底下的人权力太大,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恐怕都会滋生出来,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朝代之人,验证过了。

朱元璋也是学习了不少秦、汉、唐、宋等的制度,了解了很多,也都是在为以后做准备。

“好,这事咱听伱的,过后咱先跟百室通通气,看他是怎么一个说法,毕竟不能寒了他的心啊。”

朱元启也是点点头,这点也是他想要说的。

这几个问题解决之后,朱元启也是说出了他准备的问题。

“哥,除了这些,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这个白莲教,哥你不觉得,他们力量,似乎有些大了啊,随随便便就能拉出数千教众,要是哪天这些人不如意了,要行那造反之事,可是极为容易的。”

朱元启的话让朱元璋心中一惊,以往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对于白莲教,也没有这么重视,如今仔细一想,还真就像朱元启说的一样。

朱元璋还深深记得,在他游历期间,在外的所见所闻,白莲教的影响,可是真不小,煽动人心,极有一套。

朱元璋随即想着,即便这数千人的造反很容易就平定,但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朱元璋亲身的经历深深明白,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是真能够造反的,就当初的他与朱元启一样。

朱元启看着一脸凝重的朱元璋,随即将北教之事,以及徐寿辉算计他们的事情讲来,朱元璋听后,也是舒了一口气。

“这徐寿辉,咱们还是小看了他啊,临死前还摆了咱们一道,不过,如今看来,受益的还是咱们。

至于这白莲教,确实得收拾一番才行了,北教咱们得尽快引过来,先让他们自己斗吧,不过得随时关注着那些人,毕竟他们可是掌军的。

即便他们不会去参与教内的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过这白莲教之事,现在咱们不宜插手,等后面,咱们再慢慢收拾他们,而且,这白莲教当中也有忠心之人,到时得好好安排一番了。”

白莲教的事,朱元璋以为自己能掌控得住,经由朱元启这么一说,他还是低估了,不过如今有了防备,他也很想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在那里跳。

他朱元璋的刀,砍起人来可是一点都不顿的。

朱元启也没有再说这个事,他也知道如今没有办法对白莲教做什么,不然他们要是有动作,那些不坚定的人说不得就会立刻反叛,这样的内斗,只会牵扯他们的精力,并且消耗他们的钱粮。

只要有了防备,过后一一清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好方法吧,毕竟占据主动的,还是他们啊。

当这个问题解决,朱元启便说起接下来的一个问题。

“哥,大军这块,你刚刚也说了,大将领兵,很容易就会掌控军权,这个事,我们可得注意呢。

我有个想法,就是建立京营,待称帝之后,在都城应天,建立京营,只要我们京营强大,任何地方反复,我们都可以平定,也是最有效能防备外军的法子。

虽历朝历代都有这样做,在都城大营有大军,但却都有两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战力以及指挥。

京营建立之后,时日一长,战力就会不断变弱,其次是大军的指挥仍然是统兵大将,时日一久,只识将军,不识帝王。

所以我建议,军士一旦超过特定的年龄,必须进行清理,将其剔除,另外再单独建立一个只对哥你负责,且忠心的部门,负责给底下军士讲解他们是为谁而战,是谁给他们提供了这么丰厚的待遇。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谁,同时每一段时间,哥你也亲身去往军营,让大军知道,他们效忠的是谁。

除此之外,对于大军的待遇,我认为应该加强,就是要鼓励天下人,纷纷入军,同时提高待遇,也是让他们能够更加忠心,更好的操练。

其中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但这个法子,哥你认为如何?”

朱元璋愁眉沉思,朱元启的这番话,他能理解,建立京营,同样也是他本有的想法,但朱元启说的建议,他却在思量能不能有效的执行。

经过前宋,且自己亲身的经历,他无比明白大军的重要性,尤其是忠心这块,以往历朝历代,都是重视将领,然而朱元启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却是重视下面的军士,这让朱元璋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至于另外组建一个忠心他的部门,这事朱元璋略微思考一番,便认为很是可行。

他也是从小兵过来的,他很清楚,将领想要带走自己部下之军,简直不要太容易,因为作为普通军士,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谁,或许也根本没有效忠之心,只是为了那一口吃食。

而另外提高军士待遇,在朱元璋看来就是为了实行忠于谁、为谁而战这个问题做的准备,加上现在大军原有基础,这些若是实行下去,定然能更加有效果。

朱元璋想了一会,过后才看向朱元启。

“咱弟说得是,不过,若是直接提高待遇,可能会适得其反,当他们只需要入军就能得到这些,到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在战场拼命厮杀呢?

而且咱们现在对他们,不够好吗?就现在这些,只要能一直做下去,他们定然会铭记在心。

当然,也可适当增加一些,不过是在抚恤这里加一些,另外大军得胜,也可以增加一些赏赐,这样便是足够。

弟你要知道,当他们不用在战场上搏命便能拥有的,只会让他们越发懈怠,咱们只要牢牢做好抚恤以及赏赐,他们必然会为咱们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