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芙道:“爹,娘,既然慕心回来了,不如就让她......”
江坤打断她:“芙儿,爹知道你要说什么,只是眼下不行。”
“过不了几日,你就要登基为帝,在这个节骨眼上,容不得一点差池,还是等些日子再说。”
慕心向江若芙郑重福了一礼道:“姐姐别担心,这些我不在乎的,谢谢你这些年把江家,爹娘照顾得这样好,我已是感激不尽。”
“能再见到爹娘,家人,我已经是满心欢喜,这辈子,再不奢求其他的。”
江若芙扶起她,温柔地说:“这些你不必放在心上,都是我该做的,我也帮你报了仇,身份的事,就依爹说的,过些日子再说吧。”
四月十五日,登基大典。
江若芙身穿明黄色龙袍,头戴冕冠,携着萧奕恒接受众臣的三跪九叩大礼。
复杂的仪式之后,她终于登上了那最巅峰的位置。
新皇登基,改国号为顺,大赦天下。
登基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文武百官的封赏。
组建内阁,原本的一品官员入职内阁,其他所有的文武百官,官升一级,最低品阶的官员另行甄选。
武官除了官升一级外,还按照之前在军中的立功表现,论功封赏。
萧家禅位有功,特免萧家众人的三跪九叩之礼,朝中大臣凡是满五十岁者,也免除三跪九叩大礼。
朝廷对老臣多有恩赏,武官五十岁可退休,文官可五十五岁退休,朝廷会出养老银子让他们荣归故里,颐养天年。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此道恩旨一出,有不少年老的官员提出告老还乡,从此远离朝廷纷争,避免被那些当红官员秋后算账。
原户部尚书告老还乡,江若芙想都没想就批准了,原崇州知府何庆调任户部,任户部尚书一职。
原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均已告老还乡。
礼部尚书由傅青接任,这次登基大典,他做得很不错,不失礼又不会拘泥于礼,因此江若芙也有意让他任礼部尚书。
刑部尚书由李沫的哥哥李法接任,此人说话行事有些刻板无趣,但人很实在,事业心也很强,在刑部尚书这个要求公正廉明的位置上也算是恰当。
殷树良任兵部尚书,这是江若芙早就想好的,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定可以施展抱负,做得更好。
大理寺卿没变,王桓担任。
左都御史也没变,依然是韩明担任。她很想把他这个墙头草换掉,但她不想被人诟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只能以后再作打算,反正他在她面前也不敢造次。
只是这吏部尚书的人选,让她有些头疼,吏部尚书关系的百官选拔,升迁,评级等重要事务,关系到国本的稳固。
这么重要的位置,不是可靠的人不能担任。
后来在桑湛的推荐下,用了凌云出身的有品又有能力的年轻朝官陆行知。
说起来这些她新任命的各部门一把手,都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她任人唯贤,但也不避亲。
至于桑湛,裴宴两人,她没有勉强他们入朝为官,她想让他们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桑湛帮她管理一些江湖,以及凌云宗的事。
李沫,之前她征求过他的意见,虽然现在他在刑部公事上也是很有能力,但是他愿意把尚书的位置让给他哥哥。
他本来管着江若芙和他合伙的多个产业的生意,有了傅灵儿的帮忙,才不会手忙脚乱,只要求在刑部保留一职,不让老爹跳脚就行了。
那些后宫嫔妃有生育子女的,给他们一笔安置费,让他们出宫安置,又另行封赏。
没有子女的嫔妃,可出宫自由婚配。
宫女一律遣散出宫,太监们可选择出宫或者在宫中继续服务,但一律让他们脱离奴藉,还他们自由身。
先帝身边的大太监李丰年告老还乡,江若芙让内务府支给了他一大笔银子,派人送他回乡,李丰年没想到自己还能善终,对她极是感激。
在江若芙,颁布了多项法令后,朝廷各项事务走上正轨,她也才松了一口气。
谢敏进了宫见她,请江若芙允许她和翼王和离,江若芙思量了一会,在和离书了画了一个准字。
她没有多言,她知道谢敏既打定主意和离,必定想好了后路,所以她不操那份心。
五月来了,在理顺了朝廷的事后,她就要去江南出差了,之前签下的很多订单需要落实。
依靠直升机来回,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对她的直升机不再陌生,就算直升机在上空日夜穿行,他们也不再惧怕。
江南的鱼米之乡,今年都会种上产量高,易管理的水稻,其他地方,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作物都安排上。
她现在不再为任何种子农药,铁器等费心。
因为她的空间真的是和现代联通的。
她只要写一张纸条放进了空间,纸条上写上所需的东西,以黄金付款。
那边就有人给她安排好,她只要用意念取出就行。
裴宴让她进去探查一下,空间里面可是有人,她几番探查也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裴宴天马行空地说,那边会不会有一个男人正帮她做这件事,而这个男人正好是古代的裴宴穿过去了。
听他这样说,江若芙忍不住心痒痒,试着在纸条上写道“你是裴宴么?”
那边回了三个字:神经病!
两人和慕心一阵大笑,从此才作罢,再也不敢造次,怕惹得对方不快,再也不跟他们合作。
江若芙渐渐发现,这慕心和裴宴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与日俱增。
她跟慕心打趣道:”不如就嫁给你宴哥好了,这样成了江家的儿媳妇,可以名正言顺地叫爹娘,又可以一辈子在他们面前尽孝。”
江坤和周氏听得她透露的意思,也深以为然,觉得这个方法实在好。
这样既可以顾全了身份,也不用担心慕心以后外嫁后会露出破绽,还能以后每天都看到女儿,这好处真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