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家的日子实在无聊,张佳花让林顾城给她找份工作,林顾城看出她很喜欢小朋友,打听到香山村村小缺老师,找到村小校长,向校长推荐张佳花。
见校长前张佳花准备了一堆教学理论,而校长只问她读了几年书,问了几个知识点,张佳花对答如流。
校长很满意:“其他老师是知青,是由生产队分配过来的,每人每天记十个工分参加生产队的收益分配,每个月有八块钱的补助。你不用记工分,每月工资16块。”
学校老师不像面粉作坊那样辛苦,而且是张佳花喜欢的工作,便欣然答应了。
香山村离家属院不远,走大路三十多分钟,走小路二十几分钟,这点路程对张佳花来说不叫事。
学校学生不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就二十几个学生,除张佳花外还有四个老师都是知青,学历都比张佳花高,原主张佳花只是初中毕业。
张佳花负责二年级和五年级除体育外的全部学科。
香山村没有初中,学生读完五年级,只能到镇上去读初中,校长告诉张佳花,五年级的学生要两科考试及格,才有资格读初中,张佳花心想,考及格那不是轻轻松松。没想打脸来的那么快。
张佳花在数学课本上找了几道题给五年级的学生摸摸底,能做出来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张佳花感觉不可思议而后冷静下来。
自己是谁?在21世纪,是开培训机构,从小学到高中,多少学生在自己手中卓有成效,区区二十来个学生还搞不定?
二年级学生可以跟着课程走,五年级学生的时间不多了,以他们现在的水平,一半多人没资格上初中,先把工作重心放到五年级学生升学上。
张佳花摸了个底,大体知道他们的水平,制定了教学计划。
语文:拼音是关键,学生拼音还不过关,七十首重点古诗必背,一百零几个多音字必会。加强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上来了写作水平也跟着上来了。
想起学生那龙飞凤舞的字,张佳花在计划上加上一条:练字。
数学: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必须分清,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必须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认识、球和立体图形的知识重点讲,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重点不只是知识,还有思维,思维打开,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就迎刃而解。
回想学生的计算能力,张佳花无奈地加上一条:乘法口诀。
看着张佳花按照21世纪小学的教学大纲和要求整理的学习计划,林顾城似笑非笑说:“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张佳花信心满满的进行着自己的计划,从aoe开始,带着学生学习拼音,一笔一划教学生规范书写。
民主投票出班长和小组长,监督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和古诗背诵。
似乎一切都在顺利进行,而事实不如张佳花的愿,学生迟到早退回家帮家里干活屡见不鲜。
有时上着课,家长就来喊学生回家,因为村里有人家办酒席,难得吃一顿好吃的,叫学生回去吃席。
班里有个小调皮,不听班长和组长的话,该背的不背。张佳花无奈,吓唬他背不完不能回家吃饭,小调皮被吓着,当天的背诵任务,张佳花很满意。第二天,小调皮的奶奶找到学校,向校长告状,质问张佳花为什么不让她孙子回家吃饭,饿着她孙子怎么办?
校长理解张佳花的良苦用心,但家长不理解。张佳花说担心期末学生考不到60分,不能上初中。
校长说做好教育,先了解学生。
张佳花才明白自己用21世纪的观念要求现在的学生,而忽略了实际情况:当下人人都为吃饱饭发愁,对孩子教育不重视,觉得学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学校对于家长,更像是一个托管孩子的地方,学生能帮家里出力就辍学去挣工分,经常听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张佳花改变教学策略,不再把重心放到升学考试,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上初中,所以张佳花尽可能的在课堂中教给他们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张佳花的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她的小班长秦月娥,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长相清秀,性格文静,每天功课完成得很棒,下课就围着张佳花,听张佳花讲有趣的事。
在秦月娥眼中,这位漂亮的老师,不仅懂得多,而且上课风趣幽默,不像其他老师,上课只讲枯燥的课本内容。
张佳花也很喜欢她,勤学好问,小班长的工作也是尽职尽责。
秦月娥平时都是乐呵呵的,这几天却闷闷不乐,上课走神,张佳花问她哪里不舒服?她摇头说没有,问她是不是有心事,她不说话走开了,也不再围着张佳花问问题,张佳花纳闷,却也得不到回应。
这天,秦月娥没来上课,张佳花问学生谁知道秦月娥为什么没来上课?学生说不知道,张佳花想可能是生病了,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秦月娥今天出嫁,以后都不来上学了。”
张佳花脑袋翁一下,再三确认:“你再说一遍,她怎么了?”
“今天她出嫁。”
张佳花站着久久不能说话,看着台下学生亮晶晶的眼睛,整理下情绪继续上课。
下课后跑去找校长,校长无奈地说:“在农村,女娃子结婚早,这种情况很常见。”
张佳花说:“她的书还没读完,起码等她毕业了吧,而且,她实在太小了。”
“她家里就没打算让她上初中,她的书读没读完,没人在乎。”校长看出张佳花的心事,知道她没心思上课,“今天的课我帮你上,你去看看她吧。”
张佳花感激不尽,和校长交接好工作,找个学生带路,直奔秦月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