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同样被太上天平国的这个发展震了一震——特别是,太上天平国距离大明的时间,可要比距离宋朝近了许多许多。
他难得的感到了那么一丝丝茫然,还有些不安。
土地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是最重要的东西!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意味着什么?那简直能够等同于一切,等同于一个农民一生都在不断渴望的所有。
作为正儿八经的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是非常能够体会到农民们对于土地的渴望之情的。土地,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就是希望,就是未来……
当初,若是他家自己能有几块属于自己的地,说不得他也不会那么快的走上举兵这条路。而同样加入军队之中,辗转多地的那些农民们,他们想要的也是一份土地、一份安定——若是他们家中还有地可以耕种,多半还是不会加入军中的。
这一切的一切,朱元璋都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但是,但是那些太上天平国的人,虹仁秀,虹谦吉,封乙光,蒋萧武,杨龙嘉……他们是怎么敢的?他们怎么敢,怎么敢说出什么“彻底平分土地”这样的话的?!
——不论是出于感同身受,还是拉拢民心,给老百姓分地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分地,与宣称天下土地全部均分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给百姓们一份土地,规定好买卖流转的相关制度,规定好耕种的赋税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安生生地耕种生活,这就可以了,已经是农民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了。
怎么还真要去做什么全部均分,不给官员或者其他人员留上点?
朱元璋对于什么“天下均分”的言论,完全是付以嗤之以鼻的态度。
太上天平国口号喊得这么响亮,通过这样的口号引来了大量的百姓投奔,那等到需要他们兑现的时候,他们能兑现吗?怎么可能?没有人能够真这么做。
有谁没有存在自己的私心,就算自己可以忍受清贫节俭,可以不要荣华富贵,但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呢?难道让自己的后人们还要面临种种贫瘠生活、挣扎求存吗?况且,太上天平国那帮人看起来可不像是没有什么欲望的圣人,不然也不会爆发金京之变了。
就像是大明,他朱元璋打下来这个天下,当然是想要让天下的穷苦百姓们能够活下来,能够有一口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生儿育女活下去——但是,他更想要让老朱家的子子孙孙们日后可以安心生活,不用再担心有朝一日吃不饱穿不暖,担心自己流离失所,担心自己……
因而,他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安排好了一切,给了他们土地。
再说了,他打天下,不就是为了这些吗?!要是打了天下还不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个保障,那他这个当这个皇帝干什么?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的心情只会比朱元璋更加糟糕。
太上天平国没能成功?倒是件好事。可即便太上天平国没能成功,央洲朝廷也是板上钉钉的苟延残喘了,还是非常难看的那种苟延残喘。
——对于现下的天下以及殿中的重臣们,康熙并不担心。左右,能被他允许一同观看神迹的都是大清重臣,他们个人和他们的家族都与大清紧密捆绑,根本无法断开,不论是汉人还是非汉人。
再者,真正划分清晰的界限也并非是汉人与非汉人,而是旗人与民人,殿中可基本上都是旗人!即使有那么几个民人出身之人,他们和太上天平国的这些纲领也并不属于同一立场。
让康熙烦躁的是神迹最后的那几句评语,“日后废除旧有制度”,这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日后这什么平均分地的天方夜谭真的变成了现实?
从这个可能之中,康熙更深刻地感触到了曾经在语录之中出现过的民和共和这两个时期、或者至少其中一个时期的可怖之处——土地的问题,是和朝廷的根本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朝廷,并不是指央洲朝廷,而是指过往数千年之中的无数个朝廷,包括秦朝以后,乃至秦朝以前。没有一个朝廷不能给农民一份土地,但是更没有一个朝廷不能给自己和百官勋贵们一份土地。这是朝廷上下、乃至每一个有点认识的普通百姓都明白的根本逻辑。
怎么能够真的做到完全平分呢?怎么可能呢?即使朝廷格局出现变动,即使改朝换代,这个规则都是不变的。
甚至——康熙也想过——如果皇帝这个制度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也是“皇帝”出现问题;皇帝制度的问题与朝堂、与官员、与士绅的制度并不能完全等同。即使皇帝这样的存在真的发生了变动,其他方面也未必会出现变动。
而,想要改变士绅这样的存在和制度,是要比改变皇帝更难的。
【除了关于土地的直接分配问题外,关于产出等方面,太上天平国的纲领文件中也进行了规定。】
【太上天平国实行圣库制度,也可以称为“国库”——与一般朝廷中讲的国库并不相同。】
【太上天平国以二十五户为一个单位,设立“两司马”,每二十五家设立一个“国库”,每当耕种获得守成的时候,除了留足够二十五家每家人日常所食的粮食之外,剩下的粮食收获全部都上交到“国库”之中;除了粮食之外,布帛苎麻、鸡鸭等以及银钱同样按照这个制度执行。】
【太上天平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下人人不受私”的理念。】
【而上交到国库的所有东西,全部由两司马记载在案。每个“国库”之下的二十五家,只要有婚丧嫁娶生育等事宜,所需要的粮食物品银钱等全部可以从“国库”之中支取;如果有鳏寡孤独残疾等人,同样由“国考”划拨钱粮来维持生计。】
【在金京之中,还设立有“圣库”,城中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划归到“圣库”的秩序之中。】
【圣库的这一制度,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在太上天平国上层尚且清醒、面对巨大外敌的时期,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譬如前期起兵征战,以及定都金京之后央洲朝廷军队的几次围城,圣库这一制度都让京中的百姓和士兵们团结在了一起,成功稳固了民心。】
【不过,太上天平国的这些个关于土地的准则,并没有完全得到执行和实现。只是,有了这个口号在前面宣传过,到底还是给百姓们留下了一些印象——特别是与央洲朝廷重新统治各地之后,百姓们面临的现实情况相对比之后。】
宋朝,开宝年间。
“圣库?国库?”赵德芳对于这个制度不是非常看好,虽然看起来好像不错,但是吧,“一时间可能没有问题,但是长期下去,难道那些百姓们真的愿意一直把收成银钱等物全部上交,只留下自己一家日常吃穿?”
这怎么可能,赵德芳完全不对此抱有什么积极看法。
之所以说一开始或许可以,那是因为在这个制度实行初期,百姓们大约都还处在于吃不饱的阶段,这个时候,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只要不给他们过高的赋税,只要给他们划拨土地,他们什么条件都能够接受——不就是要上交多余的钱粮嘛,交呗,况且交上去日后自己还能支取呢。
但是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呢?之后他们还会是这样的想法吗?
多余的钱粮,什么才算多余的钱粮?想要每天比以前吃好点、吃多一点,那么多余的钱粮是不是就会比以前少?家中想要攒钱日后购买一些其他物品,或者想要攒钱干一些事情,那还要继续上交钱粮吗?
再者,绝对还存在那些“就算我不攒钱,就算我攒不了多少,但是我也就是不想上交”的人。
面对这些问题,太上天平国该怎么办?能怎么处理?到时候,只要出现第一批不愿意上交、想方设法地耍心眼的人家,这个圣库也好,国库也罢,根本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赵匡胤的心思还沉浸在那个土地均分的事情之中。
这个“圣库”制度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需要特意关注的重点。反正不就是粮食划分的问题么,看起来是要比交赋税好,但是触及不到根本。
那个土地均分的事情,才是掘了所有人的根。
——太上天平国没能将这个土地政策落实下去,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或者说,他们要是真的能够落实下去,那才奇怪呢好吗!
赵匡胤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想到太上天平国大约是落实不了、并且真正看到神迹证实了他这一推论之后,自己的内心之中是松了一口气的。
……太好了啊。果然是实现不了的。这就好,这就好啊。
他就说,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怎么可能成真了呢?不过是一群农民的白日做梦而已。就算他们在起兵的初期做这种梦,等到他们真的发展壮大,等到他们定都金京,等到他们面临央洲朝廷的攻势的时候,他们也会发现,这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要是太上天平国真的要这么做,那些不论是否觉得央洲朝廷应该挽救、有没有拯救的意义的人,都会反对太上天平国的——那可是土地啊,怎么能够剥离他们拥有的土地呢?
就像是大宋,之所以不抑兼并,完全也是现实原因不允许。
那些在各地拥有土地的大族们,不太好动,最起码不太好全动了;而他想要将武将们的兵权解除,怎么也得给出去点比较有价值的财富——不然,薄情寡义这个名头还是次要问题,引发动乱、江山动荡才是真要命的事情。
“不过,也不怪央洲朝廷日后的苟延残喘了,还苟延残喘不了多久。”赵匡胤总结了一番,最终道,“有了这么个口号在那里吊着,央洲朝廷又做不到给百姓们减轻赋税,可不是根本做不到多延续一段时间。”
虽然太上天平国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但是他们应当还是实现了一部分的——而在央洲现如今的战乱、饥荒、高赋税、丧失土地……以及其他各种天灾人祸之中,能够实现一部分,就已经是值得许多百姓心心念念、四处传颂了。
而央洲朝廷在覆灭太上天平国以后,显然不可能给百姓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论是土地,还是赋税问题。
这么一来,各地的百姓们怎么可能安稳得下来?
——央洲朝廷能够拖上个将近五十年,怕不是还是托了莺莺国那些国家的福。
【除此之外,太上天平国对于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比如,在分配土地的时候,不分男女,只看人口和年龄;比如,参拜上帝的活动之中,女人和男人都要参加;比如,设置一部分女官,开过女科,军中也有妇女参与;再比如,在婚姻问题上,规定给男女发放自由结合的婚书;此外,还提议废除缠足等。】
【当然,鉴于种种现实因素,这些条例也没有全部获得彻底执行,但是已经使得太上天平国治下的女性生活环境整体比外部的好上一些。】
【而除了这个“央洲田亩制度”之外,太上天平国还另有一份纲领——虽然,由于这一份纲领写成时间较晚,已经处于太上天平国的中后期,彼时太上天平国内部的状态导致这份纲领并没有来得及进一步落实和发展,但是依旧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先思考了一下这个“第二份纲领”,这个时间段,能够写出一份纲领性文件的人……“虹谦吉写的?他抵达金京的时候就已经不算早了。”
虹谦吉并不是和太上天平国的大军一同进入金京的,他是在后来辗转了一些地方后才抵达金京。那时候,金京内部的动乱早已发生,太上天平国的上层格局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且这一变化的影响也已经传导至了中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