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城国虽然在金京城面临了粮草不济的困境,但是他也并非没有对战局采取相应的对策。】
【他组织潇军在金京城外建造了巨大的围城的工事。首先是补给线路,总长约有十里,从天江的江边一路穿行到了潇军的落花台大营,这条补给线路支撑起了潇军的主要粮草供应的职责,同时,鉴于金京城中太上天平国的现状,还非常安全。】
【金京城中,城墙上大部分地段都没有军队驻守,只是隔着很远的距离有那么零零散散的一两名士兵而已,用戈登的话来说——尽管常胜军解散,但是他还是前来了金京城一趟——就是如果真的攻破了金京的城墙的话,潇军将不会面临什么抵抗。】
【另外,就是包围金京的墙体壁垒了。】
【潇军围绕金京建造了一圈完整的壁垒,而在壁垒之中,穿插坐落着许多潇军的营地。】
【而根据地势条件的不同,壁垒距离城墙的距离也不同,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大约一百米;不过,太上天平国军队没有人从城墙上向这些壁垒中穿插的潇军营地开枪攻击,而潇军营地中,潇军自己也没有什么发动攻击的一项,甚至没有明确的站岗的哨兵。】
【这是因为,此时金京城中的太上天平国军队,和城外的潇军,双方真正的对战战场是在地下,而非地面上的城墙。】
【鄫城国选择地下作战,或者说挖地道这个方案,是因为他缺少能够直接对城墙造成击穿伤害的火炮——金京城的城墙厚度接近十五米,潇军手中的火炮难以对这么厚重的金京城墙造成什么有效的伤害,因而,他还是选择了经典的挖地道方案。】
【鄫城国专门组织了坑道兵,首先在城墙周边,在护城河中断的地方、或者是护城河河岸之内距离城墙有着足够距离的地方,开始挖坑。】
【首先是竖向挖,挖了有四五米之后,就转变成横向,方向面向城墙。不过,这些是在护城河内侧,不需要考虑穿过护城河的地道;如果地道需要穿过护城河,绕过河底的话,那就需要接着斜着向下挖,足足挖够二十七米的深度,才能保证安全。】
【最初,挖掘地道的动静还是比较好遮掩的,因为潇军在开挖的地方的前面打了一排桩子,包围了洞口,不让城墙上的太上天平国军队发现;但是随着地道越挖越长,需要运到地道口的土石也越来越多,堆积得越来越高,高到超过了前面用来遮掩的桩子。】
【此外,有一部分地道距离地面比较近,这部分地道会具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随着挖掘的长度加长,地面上的草地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黄,不再是原本的绿色,且具有这样的表现的草地会沿着地道的延伸一路延伸——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足以让城墙上的太上天平国军队看到。】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另一个问题。】
【虽然潇军挖掘的地道空间不算小,宽度大约是1.2米,而高度大约能够达到2.1米,为了牢固防止坍塌,还用了木头在内部搭起架子用来支撑;但是这到底是地道,处于地下——空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而,如果地道所处的地方不在河道之中,地道上方没有水的话,潇军就会在上方凿出一个通风孔,用以让空气流入,防止地道内的士兵窒息身亡。】
【可是,通风口这个东西,也是能够被一些眼神好使的太上天平国士兵发现的。】
【针对潇军的挖地道战术,太上天平国军队也专门组织了一批眼神敏锐的士兵充当专门的观察员,并且通过观察员的引导,从金京城的内部向外挖掘地道,用以对抗潇军的地道。】
【一旦太上天平国士兵成功通过己方的地道连通到潇军的地道,就会立刻将滚烫的开水或者污水灌入潇军地道,或者用风箱向潇军地道散播毒烟,从而杀死潇军在地道中的坑道兵,并且毁掉这一条地道。】
【而潇军挖掘地道,也不是一定要真的挖到金京城城中去,他们一部分目的是要挖到城墙附近的适合引爆炸药炸毁城墙的地方——这个目标,他们险些成功过。】
【但是,那一次他们虽然挖到了一个合适引爆炸药的地方,却因为炸药威力不够,没能在城墙上炸出来一个足以让潇军士兵进入的缺口,而太上天平国军队也及时亡羊补牢,在城墙的小缺口后又构筑了一道城墙,补住了漏洞。】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对于太上天平国和潇军的地道攻防颇感兴趣,其他将领们也是一样。
挖地道啊,这个做法在历史上虽然不那么常见,但是也并不鲜见。
诸如汉末时分,袁绍和公孙攒的易京之战,袁绍就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取得胜利;在司马懿和公孙渊的襄平之战中,司马懿也将地道挖掘作为了最终进攻的手段之一——恰巧,襄平之战也是一个先围城后进攻的战事。
哦,话说上面这两个还都是姓公孙的。
当然,地道也不仅可以用作作战进攻,还可以用来撤退,或者传递消息等等。
至于说反击敌军的地道,像是太上天平国军队这样通过自己挖地道来反击,是一种方法;在己方营地或者城池的周围,挖掘陷阱深沟,让对方的地道挖不过来,或者是挖过来就要面对水淹毒烟等困境,也是一种方法。
“太上天平国军队现在是难以出城,否则,在城外的城墙周围挖掘一道深沟,在深沟之中投放毒烟或者灌水,最少也能给潇军的这些地道战术造成点影响。”尉迟敬德道。
看潇军的做法,也不是真想着能够挖到金京城内部去,他们的第一目标大约还是挖到城墙根下,然后设置好炸药,通过炸药来在城墙上炸出一个足够大的缺口,让潇军可以通过地面冲入金京之中,继而攻破金京城。
这样一来的话,太上天平国在金京城外如果能够布置一道应对地道的陷阱,或者深沟,就可以对潇军的地道战术造成阻碍。
可惜的是……太上天平国军队现在出城困难啊,还在己方控制的城门,就剩下了一个东门一个北门,西面和南面都已经丧失作用了;东面的那个城门,还需要面临对面的两座要塞之中一座高地要塞被潇军控制的境况。
更不要说,潇军甚至都已经在金京城外围着城墙建了一圈壁垒了,两者距离最近的都只有一百米……此时的潇军,尽管确实面临粮草问题,但是单从此时来看,那实在是占尽先机和优势。
“现在就看剩下的那座东门要塞了。”李世民道,双方地道对地道,一时间分不出什么高下来;但是地面上虽然大体上处于平静,可还是有着战事的——东城门外的那两座要塞。
潇军前面夺取了山顶的那一处要塞,剩下个山脚的要塞还在太上天平国的控制之中;而这样的重要地点,鄫城国必然不会放过。
更不要说,虽然这两座要塞之中,分为山顶和山脚,可就算是山脚的那个要塞,高度也是要比金京城高的——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战场上可不算小。
【到了六月份,潇军已经挖出来了三十多条地道,在挖掘和对抗之中还战死了四千余人,但是地道方面的战事却依旧没有什么进展。】
【不过,很快,潇军就取得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在七月初的时候,他们夺下了金京东门外的位于山脚的要塞。太上天平国在东门外已经没有一个在控制中的要塞了。】
【而山脚要塞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虽然名为山脚要塞,但是这座要塞还是能够做到居高临下地俯瞰金京城,同时,比起山顶的那座要塞,山脚要塞和金京城城墙的距离也要近上许多,最近的地方,几乎能够挨到金京城墙的墙体。】
【因此,在夺取了山脚要塞之后,鄫城国所部在这座要塞上架设了一百多门火炮,开始了对金京城的昼夜不息的炮轰。】
【连续炮轰对金京城中的影响极大,因为炮弹不断地被发射进城中,城内的民心越发涣散起来;同时,炮弹在发射的过程中必然会越过城墙,这导致城墙上的太上天平国士兵——特别是观察员们——不得不随时躲避到安全的地方,难以维持对潇军的地道的观察。】
【由此,潇军的地道挖掘工程越发顺利,在火炮的掩护下,地道的长度越来越长。】
【而同时,潇军还在寻求着其他突入金京城中的方法,在山脚要塞的那部分士兵开始从四处拉来石头、泥土、草等等,用来填补山脚要塞和金京城城墙之间的凹陷,尝试着能否将这处凹陷填实,到时候潇军就能够直接从山脚要塞走到城墙上,进而走入金京城中。】
【挖掘地道的坑道兵们,也在挖掘一道关键地道。】
【这一条地道挖掘的起点距离城墙约有七十米,向着城墙的方向直直进发,坑道兵们每天能够挖掘四到五米,而在距离城墙比较近的时候,坑道兵们开始分开挖掘,从这一条主地道分散成数支分支,每个分支地道单独挖掘,并不联通,而分支在挖掘的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凿出一个洞穴来。】
【太上天平国的军队知不知道潇军有一条地道已经挖的如此之近了?当然知道。但是,山脚要塞对金京城连续不断的炮轰,绵延不绝的炮火,导致太上天平国军队压根没有办法用挖地道的方式来对抗这支潇军地道。】
【七月中旬,一天的半夜时分,李文寿带着数百名骑兵从东门冲了出来,想要通过地面作战对潇军这一条地道的入口处的桩子发动攻击,攻破那道围桩,但是没有成功,被地面上的潇军逼回了城中。】
【而这也是太上天平国对这一条地道、对潇军的最后一次机会。】
【三天后,潇军的这一条地道就差不多挖掘完成了,鄫城国开始下令在已经挖掘出来的、位于城墙下方的数个洞穴中埋藏炸药。】
【由于之前的数次炸药爆炸失败,以及多次地道挖掘失败,这两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央洲朝廷对鄫城国所部施加的压力,鄫城国决定,来一把大的,不怕火药放多,就怕放少了迎来又一次的失败——】
【他决定,在城墙下埋藏了六千个袋子,总计装有二十吨的火药。】
【七月中下旬,潇军引爆了这二十吨的火药。在引爆炸药的时候,潇军已经安排好了第一波冲入金京城中搏杀的士兵,分别是四百名精兵,就驻守在城墙外的空地上;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山脚要塞附近,又驻守了一千人,准备跟在这四百精兵身后冲入城中。】
【这一次,鄫城国为了保险而埋藏的大量的火药没有让他失望,它们成功地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厚达十五米的金京城墙被这些火药炸裂,无数砖石被炸上半空,遮天蔽日,随后落灰地面,黑烟滚滚——那被挑选出来的四百精兵尚未来得及冲入城中,就已经死于这些爆炸和砖石砸落。】
【但是,对于鄫城国而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京城墙,终于被炸开了!这一道缺口足足有六十米宽!】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神情微妙,他就说这鄫城国是不是被之前的屡屡失败搞得脑子不清醒了,或者说央洲朝廷给他施加的压力、潇军面对的粮草问题让他已经失策——怎么能够在下方埋藏着炸药的城墙外的空地上放置士兵呢?!
把士兵放在这个地方,看起来是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冲入城中,为潇军抢占优势,让太上天平国军队来不及防守或者堵住缺口……
但是,他就不怕士兵们都死在这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