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孙无忌也顺着想了下去:“结合央洲财政存在问题的情况,这些士兵平时能领到多少粮饷?”有时候确实需要怀疑,这些士兵这么闹事儿,是不是与他们平日里领到的饷银不足有关,“还有,他们的军中制度是什么样的?”

军中制度,包含了许多。其中包括,士卒从何而来的制度,是招募、还是什么父子传承等等;也包括士兵训练的制度,平时央洲的军队进行什么训练、如何训练、训练的成果如何等;还包括士兵、军队的装备制度;军队的驻扎和调动制度,一地驻扎多少兵力,调动其他兵力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调遣多少人……

这些都是一个军队的重要问题。

李世民想了想,推断道:“按照央洲的情况,多半应该是可以进行父子家族传承的。”也就是说,父亲当兵,儿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也可以进入军中,这样的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士兵的基本水平不好保证。

不过,一个王朝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不少都是除却需要重点关注的几支军队外,其余的军队就是各种方式充兵员。

但是,这样的情况放在平日里无妨,放在真的需要面对实打实打仗的情况下,就很不妙了。

对于央洲的训练情况,李世民还真不确定,但是鉴于各方面的情况,他也同样觉得这种训练估计能掺水分,掺多少,还要看军队的长官、这一军队是否为重点军队、以及其他情况。

至于说调遣军队的条件和人数,这点同样不太好判断,但是速度还是可以推断的——鉴于当时的消息传递速度,以及步兵的行军速度,估摸着也并不快。

按照前几次与莺莺国交锋的情形看,如果央洲没能提前部署好军队的话,等到交战之中再进行调遣,这些援军很可能是在作战结束之前赶不过来的。

虽然有些地方还不能判断,但是李世民已经尽可能进行推断了。

不过,这就是全部的问题所在了吗?

他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地方还是不太对。但是让他现在说,他又说不上来。

【与静安一样被下令革职、进京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先前被皇帝调到曲江处理军务和海中洲后续事务的伊农。】

【在海中洲一战后,伊农奉命调到了曲江,他在出发前,就因为海中洲的战事,自行直接调动过手下的军队、划拨过军费。可以说,他算是一个非常主动且有些胆量——指并不一定要一切等到皇帝下旨才动作的胆量——的大臣了。】

【但是,来到曲江之后,他发现问题与他之前处理过的种种情况并不一样,有点棘手。】

【同时,皇帝给他的旨意还不仅仅是保持当地的局势平稳,皇帝还要求他要带着水军渡海,击败莺莺国的军队,重新夺回海中洲。】

【在判断过局势之后,伊农认为,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是水师。】

【这并不是说此时曲江的军队人数不足,事实上,虽然富尔察乌等人没能及时增援海中洲,但是他们也确实陆陆续续调集到了五千人,其中有三千都是水军。加上伊农到任时,还在路上的其他地方的援军,总体兵力理论上可以达到将近七千余人。】

【但是问题在于,要渡海作战,水军人数是不少了,可船只不足啊!】

【没有足够数量的战船,水军人数再多,又怎么前去作战?怎么击败海中洲驻守的莺莺国军队?】

【要是现场制造的话,曲江的树木又不符合条件。】

【于是,伊农便向皇帝请旨,希望能够征调宁州府、福州府、滨南省三地的水师,与曲江水师一同作战。】

【皇帝并没有同意。一方面,这种方案未必能够有什么效果;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要调集其他三地的水师,那么调集多少、对方又能抽出来多少?这必然产生一定的拉扯。等到拉扯完毕之后,三地的水师出发,抵达曲江,又需要多长时间?】

【皇帝深刻怀疑,伊农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同时,皇帝还怀疑,他是在尝试推卸责任,将责任甩到其他地方的官员身上。】

【伊农当然表示他绝对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事实上,他也确实对收复海中洲的任务感到困难,左右踌躇。】

【他觉得不敌对方,更害怕战败后,自己个人的官途、名望、身家性命遭到打击甚至不保。】

【不过,此时莺莺国的乔治和查尔斯等人抵达了沽市入海口,局势发生了改变,皇帝又给伊农下令,让他暂缓收复行动,先观察一下情况。】

【随后,更好的消息传来,莺莺国一方南下关口,虽然海中洲的军队还没有撤离,但是即将在关口展开和谈。】

【因此,皇帝再度命令伊农,不要对莺莺国随意开战,伊农也顺势开始逐步裁撤当地的防守力量。】

【同时,伊农作为一个宦海沉浮的老臣,他还非常聪明地做了一件事情。与他之前不上报皇帝,就自行根据局势集结兵力——虽然这确实属于他的职权范围——不同,在曲江的这一段时间中,他将自己面临的一切决策问题,都经过润笔后写到了奏折上,交由皇帝批阅,然后由皇帝做出决策,自己再进行执行。】

【这种做法,对于他后来的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伊农最终也犯了和静安一样的错误——夸大描述“作战情况”。】

【他本身是对击败莺莺国夺回海中洲抱有疑虑的,只是好在最终他不需要通过武力夺回海中洲。在皇帝态度转变后的一遍遍催促中,伊农不断地拖延时间,并且在奏折中不断撒谎糊弄,虽然惹得皇帝极为不满,但也终于等到了一个转机:关口派人传信,表示双方达成协议,莺莺国将要撤出海中洲。】

【虽然莺莺国撤离海中洲,主要还有他们的士兵水土不服、大量生病的原因在,但到底是准备撤离了。】

【伊农为了抢占这最后的立功机会,便迅速派人前去海中洲,最终在对方撤离后,收复海中洲。】

【但是他在奏折上对此次“作战”大加描述,宣称央洲军队英勇作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终于击败了这些逆贼。】

【但这样的奏折与静安的奏折一样,让皇帝更加不满——我央洲军队如此英武,若是你伊农没有一直拖延,岂不是早就能够收回海中洲了?】

【随后,他也被皇帝免职押入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