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朝,贞观年间。

“生产力……”李世民默念着这个词,他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神迹对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情况没有详解,但是也不算一概而过,讲到了蒸汽机,讲到了蒸汽机在各种方面的应用,讲到了最终的结果:生产力极大提升。

还有例子,就是纺织品的产量提高了五倍——五倍啊!

现如今,不,每个朝代,赋税之中都包含着布帛,不论是大唐,还是过往的王朝、或者日后的王朝,都不会放弃布帛这个日常必需品又能够充作货币的物品。

而通常的布帛产出,一部分是普通百姓家中自己织布,一部分是大族商人大规模织布,而这些都离不开人力。

离不开人力,一个人能够纺织出的布帛的数量是有限的,纵使手巧熟练的女性也不可能超出一定限度;而英国,依靠这个蒸汽机,就能增长五倍。

这是在纺织方面;那还有采矿、冶炼……这两个行业,可都是能够与武器制造相关的!

采矿速度更快,一定时间内能够采出的铁矿等各种矿物就更多;冶炼,大唐就已经证明了冶铁技术的提升最终能够带来的效果。

英国……

但是那个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李世民陷入了沉默,他隐隐约约能够猜出来一部分可能发生的变化。

毕竟,原本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改变,英国又这么重视商贾之事,那,也就是说以往的、最起码在大唐、在中原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纵使不会变成“重商抑农”,起码也变成了两者并重,商贾、商业之事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这样剧烈的变动,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大唐的世家大族,当然都有自己的商业、有依附于自己的商贾、有自己的商贸渠道,但这不代表他们非常重视这些事务,也不意味着他们会乐意见到商贾之事、商人的地位大规模提升——即使他们本身也有着自己的商贸渠道。

大家都是以土地为本的,怎么能够抛弃土地,跑去干什么商贾之事呢?

即使是商人,有钱了除了扩大自己的事业,基本上也都要买田置地,为家族积累一些根本基业啊!

一旦朝廷国家的重心转向商贸,即使愿意带上那些大臣们,也意味着他们原本的资产会产生缩减,还有可能出现不能在新的环境中抓住机会、变得衰落的风险;此外,除了这些能够上朝,能够将自己家族的意愿传达至皇帝耳中的大家族外,全国上下,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地主、多少大大小小的家族?

这些土地拥有者,就是一个王朝的得以维持统治的根基。

——虽然百姓是基础,百姓是水君王是舟不假,但是……君王也同样不能脱离了这些家族和土地拥有者啊。

李世民看了看自己的大臣们的面色,果然从大家都非常平静的面容中,还是窥见了那么一星半点的犹疑。

【是的,英国将自己的目光转向清朝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自身不断发展、内部利益获取的需求。】

【在清朝开始进行“通商管制”的通商方式后,也就是设立几个通商口岸、在其他地方禁止通商之后,外部的商人的来往交易就必须在清朝的监管之下;而在乾隆进一步缩减通商口岸,只留下了广州一处之后,外部商人的活动范围就更小了。】

【而清朝的经济模式是什么样的?是一个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模式。换句话来说,就是自给自足,自己就能够完成经济内循环,并不一定需要外部国家或者经济的介入。】

【也因此,清朝内部,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并不那么高;最起码,是与英国等国家对清朝的商品需求是不对等的。如,清朝生产出来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各国的市场中都非常受欢迎,但英国出口的羊毛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能收获太多的利益,清朝的市场并不怎么消费这些商品。】

【这样的不对等,造就的结果就是巨大的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就是一个国家的进口额高于这个国家的出口额的现象。】

【另外,此时清朝的主要交易货币还是白银,但是英国已经转向了金本位——英国为了和清朝做生意,需要从欧洲购买白银,这让英国也产生了不小的亏损。】

【种种因素加起来,让英国对于清朝的贸易情况已经心生不满。】

【同时,英国的工业发展,也对市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清朝的市场——人口众多,最起码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倾销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选择:甲.直接开战,武力夺取自己想要的市场 乙.武力还是暂缓一二,观望观望,先尝试从其他方式来夺取市场,比如,找一个大家拒绝不了的商品】

宋朝,贞观年间。

赵匡胤觉得英国应该还是会尝试一下寻找一种新商品的,毕竟,开战这种事情,还是要谨慎决定的。

这一点,放在英国身上应该也不会例外。

如果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取到市场,那么何必开战呢?——虽然这个商品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赵匡胤实在想象不到英国能够通过什么常规方式制造出清朝迫切渴求的商品。

清朝的经济状态与中原过往一样,那么说明起码的种种生活物资清朝都是有的;而若是什么新奇事物,只要不是生活必需品,那普通百姓购买的欲望就不会那么高。

英国有没有什么能够变作日常用品、或者说让人愿意大量购买的正常产品?当然有!比如那个蒸汽机……

但是,赵匡胤也清楚,英国显然不会愿意就这么卖出他们的蒸汽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