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永宁、张焘两人一门心思的准备进行坩埚炼钢,没有心思理睬毛承斗沐天波俩人,只要做出来了成果,两人再怎么不敢相信也只能相信了。

周永宁莫名的也有些激动又紧张,询问了一句:“蓄热室建好了吗?”

张焘安排两名工学读书人搬着坩埚,一起朝着北塘千户所的角落里走去,亢奋不已的说道:“蓄热室早就准备好了,坩埚炼钢所需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这国舅爷过来了。”

周永宁点了点头,对于张焘快速准备了所有东西,十分的满意,不愧是能接连推陈出新枪炮,又对枪炮进行了改进。

一行人来到北塘千户所的下风口角落里,这里已经建造好了蓄热室,一共有甲乙两个蓄热室,用厚实的砖块建成,两个蓄热室的一头分别连接着熔炼炉子。

张焘放着好了坩埚,准备了煤炭进行燃烧加热,由于需要没有烟气的煤炭,又从西山千户所运来了大量的精煤。

随着精煤的燃烧,熔炼炉子里的温度逐渐上升,在周永宁的注视下,火焰的颜色开始由暗红色慢慢变成橘红色。

周永宁看到火焰变成橘红色以后,说了一句让毛承斗沐天波两人听不懂的话,张焘等工学读书人却是听懂了:“虽然没有温度计,从熔炼炉子里的火焰颜色可以判断出来,变成橘红色以后,熔炼炉子里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度。”

张焘等工学读书人听到这句话以后,赶紧拿出官青纸记了下来,记录了周永宁随口说出的话语。

在别人听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过去了,在张焘等工学读书人听来却是至理名言。

尤其是这句火焰的颜色变为橘红色,熔炼炉子里的温度接近一千度,完全可以编纂进入工学的典籍里。

随着时间的过去,坩埚里的铁块融化成了铁水,‘咕嘟嘟’的开始沸腾冒出气泡,时不时的还会冒出一缕缕蓝色火焰。

周永宁红光满面,不知道是被熔炼炉子里的橘红色火焰照耀的满脸红光,还是心里十分亢奋:“你们看见蓝色的火焰了吗,那是熔炼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正在燃烧。”

又是个谁也听不懂的新词,一氧化碳。

毛承斗沐天波两人像是在听天书一样,只能选择把这句话过滤了,没有听见一样。

两人只是看着蓝色的火焰颇为亢奋,当成了一种景观,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火焰。

就连橘红色的火焰也没见过,只见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烛光。

听不懂周永宁说的话,也看不懂周永宁和张焘等人所做的事情,不过在两人看来却是难得的奇观。

见识到了别人从来没见过的场景,尤其是对毛承斗来说,又有了值得吹嘘大涨脸面的事情了。

张焘等工学读书人就不一样了,一样是听不懂,手里的毛笔飞快写下了一氧化碳几个字。

打定主意,等的坩埚炼钢结束后,逐一询问他们困惑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要把这些新词的准确字眼问清楚,整理好了以后,交给孙元化编纂到工学典籍里。

“可以打开熔炼炉子的炉门。”

周永宁感觉火候差不多了,立即吩咐了一句,让张焘赶紧打开熔炼炉子的炉门。

随着熔炼炉子的炉门打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比起三伏天的酷暑热气还要烤人。

热浪扑面,逼的毛承斗、沐天波、张焘等所有人连连后退,退出了好几步远,勉强站住了身体。

周永宁早就有心理准备,没有任何反应,脚下像是生了根一样站在原地。

毛承斗、沐天波、张焘等人看着这一幕,全是一脸的佩服,佩服周永宁的镇定自若。

几乎可以说上一句泰山崩而面不改色了。

接下来的一步,需要捞出漂浮在铁水表面的炉渣,周永宁拿出了一根很长的勺子,准备亲自捞出炉渣。

等到他捞出第一勺子炉渣,倒在地上,发出滋滋的焦烤声,冒出一一缕缕白烟。

张焘眼巴巴的望着周永宁,希望能够亲自捞出一勺子炉渣。

周永宁无语了,没人干的辛苦活,张焘反倒是上赶着了。

想想也是,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炉的坩埚炼钢。

周永宁把手里的勺子交给了张焘,嘱咐了一句:“把表面的炉渣捞出来就可以了,小心别被坩埚里的铁水溅在身上了。”

坩埚炼钢能够把铁块炼成铁水,谁都清楚铁水的温度有多高,一般人就连热水沸腾以后都承受不住,更不要说正在沸腾的铁水了。

张焘赶紧接过来勺子,小心翼翼的伸进了坩埚里,捞出来里面的炉渣。

随着一勺又一勺的炉渣捞了出来,落在地上冒出大量的烟气,坩埚里慢慢平静下来。

周永宁指着地上的炉渣说道:“这些炉渣基本上都是碳酸钙和硫化钙,需要清理干净,否则会影响钢铁的质地,让钢铁变得脆。”

钢铁变脆了,就是一摞废钢了。

张焘拿着勺子在坩埚里搅了搅,想要捞干净铁水里的炉渣,捞了半天没能捞出来新的炉渣,彻底的放心了。

周永宁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钢钎,本来是准备在坩埚里使劲搅拌,见到张焘的举动,放下了手里的钢钎:“捞完炉渣的下一步,要对坩埚里的铁水进行搅拌,加快铁水的脱碳,使得脱出来的碳更加容易与氧气生成一氧化碳,随后变成蓝色火焰燃烧干净。”

张焘急忙放下了手里的长勺,已经讲过了一遍,还是捡起地上的钢钎用力搅拌了起来。

旁边的工学读书人认真观看,手里的毛笔飞快,记下了周永宁所说的每一句话。

同样是全部整理出来,交给孙元化编撰在工学典籍里。

铁水经过搅拌以后,关上了炉门。

周永宁没有下一步的动作了,只是带着众人走到观火孔旁边,观察着坩埚的情况。

等到坩埚里没有蓝色的火焰燃烧了,周永宁点了点头:“熔炼的差不多了,可以把坩埚取出来了。”

张焘亲自走了过去,拿着一根铁钳,小心翼翼的钳出来坩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