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96章 推广土豆的第二步杀手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6章 推广土豆的第二步杀手锏

又过去了几天,土豆推广关系着老百姓的口粮,没有预料之中的那么顺利。

乡老和一部分百姓说的口干舌燥了,老百姓始终不相信世上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只当做乡老收了黑心钱一起狂骗乡里的老百姓。

乡老无可奈何,只能和一部分见识过永平府种植土豆情况的老百姓,先一步种植了土豆。

佃户老百姓看到乡老的行为,不禁开始质疑官绅的说法了,难不成世上真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倘若真是这般,往后就能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了。

周永宁孙传庭有这两天也没闲着,一直在乡间骑着马溜达,时刻注意着土豆推广的情况。

“听说李乡老家里开始种土豆了,难不成真的有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不好说,李乡老虽说凭借写杂记小说能够赚一些银子,那些银子不足以养活全族上下一百多口人,如果土豆是个编出来的谎话,李乡老就是带着全族上下一起饿死。”

“那咱们赶紧种土豆,那可是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再也不用受官绅的窝囊气了。”

老百姓嘴上说了两句咒骂官绅的话,却没有一点动作,为了能够吃饱饭还得维护着官绅。

没有亲眼见到,谁也不敢把全家老小的性命赌在官员一句话上。

尤其在这个年月,官员说的话还不如放屁,整天就想着捞银子什么时候干过一件实事。

周永宁确实点了点头:“第一步让他们心里产生怀疑,已经差不多了,咱们可以开展第二步了。”

孙传庭温和笑道:“等到老百姓种了土豆,再也没有了顾虑,本官的腰刀下就要多几颗脑袋了。”

陪在一旁的褚宪章苦笑了一声,那可不是多几颗脑袋的事情,如果官绅不把这么多年来侵吞老百姓的土地吐出来,全家老小都要被孙传庭杀光了。

褚宪章苦口婆心的劝了一句:“孙总督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杀了永平府的官绅还可以用流寇肆虐来掩盖过去,作为京畿的顺天府与其他府县不一样,在朝廷里有着很深的关系,孙总督不怕官绅的报复,要为山海关考虑一下。”

周永宁一直到现在,还是以混账的脾气游走在刀尖上,在东林党里不停的当个搅屎棍。

太子党在东林党面前十分弱小,还不是正面对抗的时候,动了顺天府的官绅让他都感到十分的麻烦。

东林党狠下心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铲除了孙传庭,谁也阻挡不了东林党的报复。

东林党背后站着全天下的官绅,还有边关的军头们。

周永宁都吃不消,何况是孙传庭。

孙传庭温和一笑,没有当回事。

为了大明王朝,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周永宁好不容易改变了孙传庭的命运,哪能看着他没死在敌人的手里,死在了东林党的手里。

周永宁拍了拍孙传庭的肩膀,没有拦着他,小声说了一句:“流寇的借口不能用在顺天府,倘若建奴越过长城来到了京畿,四处洗劫有钱的官绅可就不一样了。”

这句话一出,褚宪章的脸色吓得苍白,几乎都要尿裤子了。

明摆着是告诉孙传庭,放开山海关的缺口,让建奴冲到中原来。

这个借口确实好用,但是放任建奴进入中原的后果,谁能承担得起。

孙传庭听到这话,收起了温和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孙某就算不杀官绅,也不会放过一名建奴入寇中原。”

这句话说得极其认真,表明了孙传庭的心意,在他心里抗击建奴才是第一位。

杀官绅可以慢慢来,绝不能让建奴靠近京城一步。

周永宁知道他们两人想错了,解释了一句:“我说的不是放开山海关的缺口,前几天做了一个梦,建奴绕道长城的其他缺口,进入了中原。”

孙传庭陷入了沉思,刚想说加紧山海关的防守,却又哑口无言了。

他只是蓟辽总督,管得了山海关的事情,管不了其他总督的边防。

朝廷不可能把数十万边防大军全都交在一名总督手里,万一有不臣之心,比起建奴的祸害还要严重。

虽说只是一个做梦,还是引起了孙传庭的重视,决定回去以后在临近顺天府的永平府囤积一批人马,让曹文诏带着最精锐的关宁铁骑驻防永平府。

京城有了突发情况,可以在一天内赶到京城。

孙传庭突然询问了一句:“听说曹变蛟去西北赈灾,是否已经回来了。”

孙传庭作为蓟辽总督,身在边疆,不方便也不应该打听京城驻军的动向。

身边有个与东厂关系匪浅的褚宪章,还是没有询问曹变蛟的情况。

面对周永宁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两人算得上知己,知道他孙传庭没有祸心。

周永宁没有回答,看了一眼旁边的褚宪章,示意让他来说。

褚宪章早就想说曹变蛟的情况了,赶紧说道:“根据东厂传回来的消息,曹变蛟已经在上个月启程回京了,估计用不了半个月时间就能赶回京城。”

孙传庭彻底放心了,有了曹文诏的数千关宁铁骑驻守在永平府,曹变蛟率领新的三千营回了京城,不管有任何突发情况,足够支撑山海关大军的到来了。

另外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只要京城有变故,完全可以率兵前往京城。

孙传庭对于京城的安危放心了,继续看向了乡间的老百姓,等着周永宁准备的第二步发挥影响。

“亩产三千斤!粮食永远吃不完。”

“一年赶超十年!生产出的粮食达到了三千斤。”

“家家吃饱饭,从此不再怕荒年。”

乡里读书人开始念诵各种震惊标题的报纸,虽说是在周永宁授意下对某种报纸的模仿,但与那些报纸的夸大其词不同,说的全都是实话。

在这些震惊标题的带动下,读书人又是从小在一个村里长大。

不少老百姓已经心动了,尝试着种上一亩土豆,找到了会种土豆的乡老。

这是周永宁在第二步的手段之一,试种,让佃户尝试种一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