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宋祖王爷 > 第190章 碑林赏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表面上看,这是蒲寿庚想作为中间派,既不得罪这个,又不得罪那个,但实际上就是他玩的手段。

伯颜围住临安城后,暗中派遣使者不伯和周青两人持带符命赴泉州,许以高官厚爵拉拢蒲氏兄弟归顺元朝。蒲寿庚弟兄商议后,决定先观望一段,他们联合知州田真子对城内反抗或是投降的议论均施以高压,尤其重点针对学子和往来结交频繁人士,不准他们有任何异动,防止生变。

谢翱怕自己留下来的消息一旦被蒲寿庚知道,自己的父母就会受到牵连。但他不知道的是,蒲寿庚已得知宋军在祖王爷的带领下正在反败为胜,这几天又刚刚收到宋军在王家湾大胜元军的消息,此时的他正心神不宁呢!

“文相,把林景熙和郑朴翁荐到方洪大人那里。”赵德芳道,“另修书一封给福州府衙,荐一下谢翱。”

文天祥赶紧答应,三人拜谢。

赵德芳接着问道:“听说你与文人贤达、侠客义士交往较多,将来我大宋需要各方面人才,也可从有志报国、甘于清苦的隐居不降者中举荐,大宋将以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标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你们可以举荐。”

“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不拘一格用人才?”

林景熙和郑朴翁喃喃自语,林景熙看向文天祥,“弟子也与蒋捷、周密等人交好,回去定将祖王爷之意说与大家。”

“如此甚好,周密和蒋捷原来也在你友人名单里,一定要将祖王爷的意思转达给他们。”文天祥道。

赵德芳感觉周密这个名字有印象,应该在历史上较有名气。他让王清惠一一记下,纳入人才储备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异族入侵,朝廷用人之际,正当有学识有抱负的文人出来做事。听说有的人已经自称为遗民,哼!莫说大宋尚未倒下,就是临安城被攻陷了,哪怕还有一丝生机,也不能自甘堕落,隐于山野。文人们的通病就是:进则朝廷庙堂,退而江湖山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抱着这种态度处世,在国家危难需要他的时候,却退而不前,在太平盛世运转正常的时候,却想着法子要挤进来,还时时处处不忘争权夺利,结党营私,勾心斗角,这样的人还真不如一个村野匹夫。”赵德芳道。

几句话说得林景熙三人满面羞红,尤其是郑朴翁,他一直不仕,游走寄情于山水,空有一身才华,却是江湖山野,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不问世事。

“祖王爷和文丞相教训的是,只是我们空有笔墨,连一把刀都抡不起来。”林景熙道。

“文人完全可以勇敢的站出来,手中的笔就是兵器,可以用笔来摇旗呐喊,用诗词文章来唤醒民众反抗压迫,反抗暴行,甚至去给入侵者宣扬仁德,以改变他们的思想,这是不同的两个战场。我们文人的笔运用得好,能抵数万雄兵,反过来如果互相倾轧,也能自伤三千。”

赵德芳一番话,让林景熙三人如醍醐灌顶,“祖王爷,弟子懂了,我们没有强壮的身体去直面元军,但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来鼓动,来开启民智,来劝导滥杀无辜者反省。”

“为了用好我们手中的笔,本王将很快创办新式邸报,让天下文人都有说话的地方,让他们的话能全天下人知晓,希望你们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用笔用文章去攻击敌人,保护自己,但是要紧紧跟着朝堂的步伐和意图,保持步调一致。”赵德芳道。

王清惠知道赵德芳说过办报纸,看来要马上实施了。

赵德芳接着道:“林景熙,听说你今日到此刻诗立碑,可否让本王一观?”

林景熙赶紧回道:“弟子得法师恩准,刚将拙作立于碑林,还请指教。”

碑林里现已有了二百余块石碑,从最早的南朝谢灵运起,包括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张扩等历代文人均在此留下墨宝。赵德芳知道,加上明清和现代,将来的碑林里约有八百余副诗词,足见其吸引力。

众人走进碑林,最前面一块石碑上刻着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这是他出任永嘉太守时描写江心屿的诗,也是历代诗人传世的第一首咏江心屿的诗: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与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好,很好!”众人边读边走,从谢灵运碑刻转向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碑刻处,这也是赵德芳必看之处。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诗仙的大作果真不凡,非常人能比。”赵德芳感叹道。

随后众人又欣赏了杜甫、孟浩然等名家碑刻,众人皆为前朝大家的诗作而惊叹连连。

最后众人来到一处刚刚立成的青石碑前。

“禀祖王爷,此乃弟子拙作,幸得法师看中,允我留碑在此。”林景熙道。

赵德芳仔细观看,题目:《江心寺》,作者:林景熙。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此诗非同凡响!”陆秀夫第一个出声道。

“陆大人,请具体评价一番如何?”文天祥道。

“老夫就斗胆在诗作者面前评论,不对地方还请林公子指出。”陆秀夫道。

“承蒙陆大人指点拙作,弟子受宠若惊。”林景熙道。

陆秀夫开始评析:“此诗首联提到了江心的一个传说,江心本是龙地,当初有神僧想要在上面建寺庙,于是向龙王借地五百年。期满之后,龙王想收回这块宝地,僧人答复,这期限是天上的五百年,可不是人间的五百年。”

“颔联,丛林喻指寺庙,双塔曾擎半壁天是因为高宗皇帝南渡曾经驻跸在此,与汴京相比至今已是平分。”

“颈联是江屿即景,也是极富画感。尾联问,袈袍不能镇住侵入寺门的潮水,十年来是谁在主持寺院,呵呵,公子敢问啊。”陆秀夫嗫嚅道。

评到此处,林景熙由开初的频频点头,到末尾忽然感觉心惊,他连忙道:“此乃弟子伤感而发,现在想来多有不妥,还请祖王爷恕罪。”

“陆大人品评的很到位,一首诗而已,你何罪之有?”赵德芳道。经陆秀夫评析,他也察觉到了林景熙在诗中借题发挥,在伤感国土被侵占的同时,将亡国归咎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