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科幻小说 > 尸起校园 > 番外 地球切线 我们末世手稿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番外 地球切线 我们末世手稿见

江城大学新生学年悄无声息的多出了一个班,

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合,且群平时十分低调,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就这样,大家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

这期间,凛冬在末世起源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得益于这点,末世历史学科的名字改成了【末世拯救史】。

前沿教材中也加入了一段新的内容——【末世起源说】

根据该论断的描述,凛冬在大洋深处重新探测到了辐射物质的存在,并根据这一线索最终找到了一台古老又精密的仪器。

这台设备并不是很大,大概只有一台家用双开门冰箱大小,他被发现时已深嵌海底岩石。

其大部分表面都有沉积岩的包裹,它先于岩石而生,不似人类造物,却不死不灭的运转了无尽岁月。

这台机器的运行方式一度让凛冬的科学家惊叹不已,因为供它运行的能量并不是任何一种人类已知的能源,而像是地球的脉动。

理论上讲,只要这个星球存在,那么这台机器就会一直运转下去。

更让人惊奇的是,被发现时这台机器的周围正不断富集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各种放射性元素,且辐射的强度还在不断增强。

它以一昼夜为频率,如呼吸一般,向外发射着这些它富集到的放射性物质还有射线,像是要将这些东西重新分配到地球个各个角落。

关于这台机器的看法一时间众说纷纭,这众多猜测和说法中有一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他们说这台机器是一座时钟,一座记录地球运转的时钟。

每当地球运转一定时间,这台机器就会重新启动,将地球归零,并让一切重新来过。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还没人能给出答案。

宁奕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他总感觉这台机器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以及其发射的射线,与整个末世的爆发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尤其是那个疯子,那个引爆了整个末世的疯子了。

或许一切都能从这个方面找到答案。

正如他所想,宁奕的推测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世界各地的地壳中放射性元素正在恢复。

那些在末世初期离奇消失的元素已经在自然界中重新富集出现,这节奏和速度又恰好与末世生物的消亡和爆发式出现时段大致吻合。

这不得不让人将影响生物进化的究极因素重新联想到“辐射”上。

【辐射进化论】再一次被人类提到了台面之上。

该论调的主要观点是“超级人类”的出现和末世物种大爆发都与辐射和射线有关,是放射性元素和大量射线改变了生物的dNA结构和生存环境,强迫着生物向一个避免自身灭亡的方向进化。

当然,淘汰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因辐射和射线产生病变的种群会消失,而那些因为突变发生了良性改变的物种则会将优良基因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从而在残酷的自然筛选中存活下来,这,就是末世下的进化……

江城大学综合楼二楼,西侧阶梯教室。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师合上书本,在讲台后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开始操作电脑在大屏幕上播放出最前沿的科研资料。

“凛冬的海底探测器在这台机器周围探测到的射线种类超过了70种,大部分都是我们未曾知晓,但我们找到了那种‘消除’射线!”

此言一出,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老师抬头看了大家,继续道:“也就是当初导致人类离奇消失的那种射线,经过我们的研究讨论,所有科学家都认为它本应该从海底的这台机器上爆发开来的,因为穿透力并不强,它顶多会对海底深处的生物造成一些影响。

可不幸的是,那个物理系的疯子似乎制造出了什么同频或者其他可以用于能量传导的设备,把这次本该爆发于海底的‘消除射线灾难’转移到了学校外面……”

是因为那个疯子在自家实验设备上面加了铅板一类的屏蔽装置,所以射线才没能呈向上的发散状,对那些处于高处的人们产生威胁。

“从宏观视角来看,它就好像是地球的一个切面,或者说你们可以认为地球被放置在了一个平面上,切点就是那个疯子的家,只有切点附近的城市或者没有阻挡海拔相仿的地方受损才最严重。

我们应该庆幸地球不是平面的,曲率在一定程度上……”

老师还在悠悠的说着,教室里的学生们一片沉寂,他们大都面色凝重,像是在回忆当初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爆发时刻”。

“啧~消除射线,诶?你说……”在宁奕手中颠倒不止的笔停了下来,他侧头看了眼身旁的诗人,发现对方的表情要比其他人凝重许多,甚至在额头上布满了汗水,双手不停的敲击着键盘,像是什么东西丢了被吓的。

“你怎么了?”

“等,等一下,不对啊,怎么没了呢?”

“什么没了?”宁奕问。

“手稿啊,我都快写好了,怎么就没了呢,谁动我电脑来着……”

“你是说,你为我写的那个故事,丢了?”

“对,找不到了。”

全书完————————————

以下是寄语

这个结尾我写了好多个版本,大概有二十几个,可无论哪个版本我都不满意,总是写了删,删了写的,不是感觉写多了,就是感觉写的不到位,之前始终都想不明白是为什么。

创作的时候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这本书。

我可能会在白天的任何时候溜号,可能会在夜里失眠,只为了想出更好的剧情给大家看。

在那段时间里,这本书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本想在正文结束之后再写一些番外,将那些因为遗忘或者身体不舒服落下的情节写圆满,可当我真正完结以后却发现自己不太敢再去触碰这本书的创作了。

他像是我的一个孩子,是一个让我充满希望和遗憾的作品。

我怕写了就停不下来,更怕会把心中的遗憾加深。

说句实话,这本书本应该是我的封笔之作,因为我写小说的初衷除了热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想赚钱。

在这本书之前我写过5本,前四本全都十万字出头就切了,未投稿成功的“教训”超过了200万字。

上一本小说不到60万字,叫做《末世堡垒,活下去》,那本书里我的创作尺度大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因为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我需要尝试,我在很多方面拉大张力,刻画情节。

甚至不惜毁掉三观去还原一些心理学上的病态案例,我想找出读者最喜欢看的方向,最想要获得的体验是什么。

结果我被骂的很惨,加上那段时间家里出了不少事,到了后期我完全写不下去了,只能草草完结。

那时候我就在想我到底适不适合写小说,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后来才写的《尸起校园》。

“无论如何写够一百万字,如果真的不行我就告别网文圈。”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然而背水一战的觉悟并没有给我换来一个好的开始,首秀没量加上临时出门,我一度断更了超过15天,那段时间我没太关注过应用程序上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接到断更提醒才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

可以说连续断更十五天就基本葬送了这本书的一切可能,我没有了任何评奖资格,没有了任何其他福利资格,可那条信息却彻底释放了我所有的压力。

没人看我就可以慢慢写,没有好评也没有差评,既然赚不到钱,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段时间轻松极了,没灵感的时候就不写,有灵感的时候就能写将近一万字,我很从容的安排了非常多的剧情。

从逃出校园到偶遇老高,从告别于桐再到结识露娜和胖子……

没有了压力,我的前50万字质量反而高了不少。

在几乎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我写了将近50万字,终于在50万字数推荐节点前,等到了第一批从首页赶来的读者。

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作者,在大学时我学习的专业方向是语言,我拿到了两个文学学士学位,一个是西方文学,一个是汉语言文学,我曾经以为自己的择业方向会是这方面,结果却去做了别的。

为此,写作的梦被我压在心里好多年,直到在网上看见别人卖课才重新想了起来,我发现我还是喜欢文字的,这点,没有改变过。

我平时善于观察,喜欢看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可能因为个人阅历的原因,我没办法写出那种短平快的爽文,我想写的成熟一些,可总有读者骂我,好在我已经不在乎了。

下一本还是末世小说,就像我当初吹的牛逼一样,我要给我的末世创作来一个三部曲。

第三部末世小说叫《尸起:末世手稿》以《尸起校园》和《末世堡垒:活下去》为背景,希望能写出一个不同于之前的作品,谢谢大家。

对了,我现在身体状态有点不好,希望不要总是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