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78章 劝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这时候的道教,真的有点矜持和清高!

不像儒家和释家那样,积极走近凡俗,主动靠近民生、国政。

所以,此时的道家,发展得并不如儒家和释家那样好,一直被其神秘主义所包裹!

但是,这无为主义,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功利心,没有发扬家派、弘大教宗的理想。

而是一时之间,还没找到走入凡俗的勇气和门径。

现在,阿布说的道路,不失为紧跟和超越另外两大教的契机!

王远知明白,杨子灿上门,肯定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远在江都的广皇帝、以及近在皇城内的皇太孙杨侑。

人家,这是代表国家向自己递话!

就是想借助自己在民间的影响力,去到刚刚经历战火、或者正在经历战火的地方,抚愈!

抚愈!

真是个好词儿!

可自己、上清派、道教,能得到什么呢?

……

正想着,却见阿布从怀中掏出一卷物事。

那,不是黄橙橙的诏书,是什么?

“天师,请观之?”

阿布笑呵呵地双手递来诏书。

王远知只好接住,并小心打开。

上面,赫然是广皇帝的亲笔,言语之间很是客气。

但意思很明确,请其发动教门,为抚慰匪患平息之地、遭受战乱创伤的百姓,出出力。

利用其教派的是影响力,给与朝廷切实的帮助!

广皇帝,对于王远知是执弟子之礼的。

可即便如此,那也是一个帝国的皇帝!

皇帝的诏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皇帝的个人之语了,那代表的可是一个浩浩大国之权威。

其实,这两年,王远知是有点看不上广这个有点懒散、消极、出手乖张的皇帝的。

这,源自于道教一派对整个大隋趋势的判断和敏感。

可即便如此,现在就说大隋不行了,恐怕就连他这个道教国师也不相信。

他,可没有如阿布那样的穿越之眼!

退一步说,即使是阿布,就能一口断定这一世大隋就不行了?

不可能!

而且,也不能铁齿铜牙地断定,那李渊、李二,就必定是未来华夏帝国的天下共主!

……

所有的预言,都是扯谈!

历史,从来就没有一定!

特别是当阿布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就已经发现许许多多的,与前世历史记载的相悖之处!

“杨子灿,你怎么看?”

王远知看罢诏书,微微吐了口气,不动声色地问面前端坐的杨子灿。

“我?”

“如果您天师看重的话,那我就啰嗦两句!”

“道者,万物之源。德者,万事之本。有道有德,立身之本!”

“当今之世,何谓道?民生也!何谓德?生民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国之道,民生足而生民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吾非圣人,随圣而为,不问前程!”

阿布说完,便不再言语,端起面前的茶水,狠狠地喝了一口。

费劲啊!

总算,吹完了!

当面前是一个百年老怪的时候,吹水的压力,山大!

听了杨子灿这番似是而非、颠三倒四的狗屁话,一代尊师王远知竟然发了呆。

阿布见面前之人半天没动静,便抬头细看。

便见这老“年轻”,竟然在自己面前合闭眼眸,声色沉静,一动不动。

不,不是发呆。

羽化?

阿布吓一跳!

事情还没办呢,不会这么巧吧?

他连忙抬身,走进这老小子的身体,把他放在膝盖上的手腕抓过来摸摸。

哦,还好。

就是心跳有点慢,但脉搏沉稳有力!

这是……入定了啊!

哎呀,有神通的人,难道都这么牛逼?

说入定就入定,根本不来个姿势和前奏!

无法,他也不好拾起屁股就滚!

只好默默地坐在那儿,自斟自饮,细细品味那壶上清派的养生蒙顶香茶……

初冬的风,吹过玉清观内的松柏,发出呜呜咽咽的呻吟。

那枚太阳,挂在天空之上,一点儿也不见暖色。

屋宇翘檐上的铜铃,被风吹动,发出一串串悦耳的叮当声……

等了好久,看着老道还是一动不动,阿布便知道人家这是开始大定了!

还等啥啊?

走呗!

于是收拾摆放好茶具,静悄悄地退出静室,到外边穿好鞋子。

他跟守在门口的道童叮嘱一句,“小心伺候!”

然后,便自顾自地走了!

过了三四天,但肯定不是七天,王远知传来话,答应了阿布的请求。

不过奇怪的是,自此王远知总是远远地避着和阿布见面。

好几次,阿布去玉清观里找他吹水,竟然连蓬莱阁的门都没让进。

各种理由!

什么天师云游去了、天师访友去了、天师……

总之,现在的天师很忙,忙得顾不上和柱国上大将军坐在那里闲聊。

其实,阿布知道,人家这是开始躲着自己了!

为啥?

难道是碎嘴,还是胡说八道,亦或是……看穿了自己!

不会吧,哥们?!

算了,算了,你再厉害,总有一天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阿布总是高高兴兴地回去,但又一次次欢欢喜喜地来……

豫州总管府治下各郡县道观中人,也开始行动了……

在河南地,一条轰动性消息,在学子们中间传开。

什么?

开科!

大隋,将于十三年二月,诏举“贤良”,开科取士。

这道诏书,是以广皇帝诏令的形式,于十二年十月中,晓谕各地。

诏令诸郡,以分类九科举人。

哪九科?

“学业优敏、文才秀美”!

“膂力骄壮,超绝等伦”!

“在官勤慎,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不避强御”!

“志行修谨、清平干济”!

“孝悌有闻、德行敦厚”!

“结义可称、操履清洁”!

“强毅正直、执宪不饶”!

“博闻广识、才堪将略”!

不过,这一次推举完后,须得参加郡里举行的举试,也叫乡试。

乡试合格者,便为举人,举人可以参加京师举行的会试。

同样,大隋中央和地方官学的学生,也同样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参加考试的生源,被分为“生徒”和“乡贡”。

所谓生徒,便是指官办学校毕业的学生。

他们也需要参加地方考试,也就是举人试,然后再参加京师的乡试。

所谓乡贡,则是指那些通过自学或私塾学成者。

同样需要先通过地方考试,合格后再到京城参加“会试”。

考试方式,沿用大业五年的明经,秀才、进士三科,以“试策”取士。

举人,进士,招收数量巨大。

举人,一千五百名;进士,三百名。

进士及地者,四品实授!

凡中举者,吃皇粮,免除租庸调,候郡县佐官。

凡进士者,进入新成立的政务学院,学习一年,届满根据成绩评估进入中央、郡、县,俱授实职!

以此同时,与诏书同下的,还是一份备考题范和书目!

里面,赫然存在儒释道三家经典。

这,是真要打破三教界限啊!

天下文人、士子、僧、道,莫不哗然!

其实,这次重启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有人是最开心的。

这些人,就是豫州总管府治下的各郡县的才子们!

因为新任大总管杨子灿强令,各郡郡县废弛的官办、私塾学堂,开始专题开办科进试强化学习班。

不仅如此,还专门精选和挑选各科名士,进行讲习。

儒家、释家、道家的着名学者,各有被邀请形成教团来授讲。

这也算此时大隋教育界的一大奇观和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四五个还活着、闲着的大隋科举秀才进士,有一个算一个,也被豫州总管府想办法邀请去,加入教团。

做为特聘教授,巡回演讲其当年参加科举、并成功考中的真实经验!

哇!

好大一股学习和备考科举试的巨大风潮,席卷“天下”!

这风头,似乎与当今到处匪患狼烟的格局,很是不协调!

怪异,诡异,奇葩!

你造你的反,我考我的试!

好多挟裹进匪贼旋涡的学子、才子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脱离匪窝、抹除头上的贼帽,准备属于自己的科举试!

他们这群特殊的人才,朝廷允许吗?

其他的地方不知道,但豫州总管府下各郡的不成文规定,只要你能获得当地甲长、三老、郡或县主官的担保书,就可以参加各级考试!

至于最后能不能取、按照什么取,却没有什么明文昭示。

好多从过匪的学子,战战兢兢地去托人做保,竟然没有一个被拒绝!

当他们壮着胆子,走进强化冲刺学校,也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刁难和问责。

饭食,住宿,和别人没什么两样!

是啊,这一次豫州总管府可是为了推动和响应中央的科举考试,花了大血本!

怎么说?

原来,凡是获得保举资格,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学子,都获得一项福利。

由郡里出钱出粮,各县安排和修建宿住地点,保障学子们备考期间的温饱生活!

而如果中举了,还有进一步福利。

要去参加京师会试的学子,则由郡署统一安排行程,出钱出粮给衣物,专人送往京师陪考!

而从全国各地到达京师洛阳的天下举子,自然有人进行接待。

尚书省统筹,礼部专责,统一为举子们安排食宿学馆,准备二月二日举办的全国大会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在京师应考的举子,无论贫富,都有薪俸拿取。

美名其曰:优才俸禄!

俸,一月五十铢!

禄,一月两石!

管吃管住管穿的情况下,还有钱粮拿着在京师耍子?

真是,牛!

……

如此等等,自然少不了搅屎棍子杨子灿在后面的上蹿下跳、鼓动撺掇。

虽然朝廷之中多有非议,但是现在的京师朝廷中,还有几个能硬扛东宫小朝廷的几个巨鳄?

是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户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尚书省右司郎中卢楚?

不可能,他们的段位,哪儿能和“苏威+萧瑀+杨子灿+监国皇太孙杨侑”的组合,相提并论?

文有苏威、萧瑀,武有杨子灿!

居中而坐的,是主意很正的杨侑,和他旁边的姑姑杨吉儿!

实在是铁铁的三角+1+0.5!

远在南方的虞世基、裴蕴、裴矩、宇文家人等旧势力,鞭长莫及啊!

藏身于无形的鬼谷纵横一派、华夏五大豪门势力等,猝不及防啊!

……

天下士子,真的动起来了!

考试!

科举!

谋身!

这一次,朝廷似乎来真的了!

尚书省左右仆射、京师正副留守,苏威和萧瑀,出面公告担保!

豫州大总管、柱国、上大将军、卫王杨子灿,出面声明担保!

监国皇太孙杨侑,露布天下,自己便是本次新启科举试的主考官!

然后,是大隋皇帝广的正式诏告!

大家抓紧啊,每一个举子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当今皇太孙的得意门生啊!

皇太孙是谁?

那是啥,还用说?!

赶紧赶紧,同去同去!

……

与此同时,广皇帝于大业元年七月,创作的散文《劝学诏》,再一次风行天下。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浸微。

汉采坑焚之馀,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

自时厥後,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遂使纡青拖紫,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

上陵下替,纲维靡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

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

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谐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

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

庶夫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

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

说真的,为了尽快让饱受匪患之苦的社会秩序恢复过来,北方的留守政府,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代价!

年仅十一岁的杨侑,原本胖乎乎的小身材,开始变得消瘦单薄!

这让密切关注其身体的姑姑杨吉儿大为紧张,就把许多气撒在了偷心贼杨子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