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213章 “秃鹫”部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哈哈哈……,尉支大人的妙计,真是高。想不到啊,想不到!”

大辽城褥萨府大堂之上高坐的高惠真,兴奋异常。

原来,利用广皇帝明旨天下的诏书,高句丽的间谍早就获知,并飞快传入高句丽御西总指挥尉支文德的手中。

聪明的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很快就和莫离支渊爱索吻一起,琢磨出了其中的漏洞。

“天助我高句丽也!”

定好应对之计的渊爱索吻,高兴得仰天长啸。

立即以高建武的名义下旨,给以尉支文德在前线便宜行事之特权。

尉支文德,成为了高句丽大军中至高的存在。

他成为了继莫离支渊爱索吻之后的高句丽第二人,其权力范围就是连高句丽王高建武也多有不及。

痛苦来得接二连三。

被耍了的大隋军,很快便进入到一个奇怪而痛苦的怪圈。

攻城,白旗,撤退,等待,再进攻,再白旗……

而皇帝的催促,也一次比一次严厉!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士气,很快在这种无聊的游戏中,变得低迷和沮丧。

时间,也一下子拖延到了九月中旬。

皇帝按捺不住,终于亲自来到辽东城下进行一线督战。

然而,他根本没意识到,正是自己的那条招降的禁令,导致了这一切的后果。

就在大辽城下,广皇帝召开了一次全军扩大会议。

分兵!

一部大军,七十万,由杨广亲自统率,继续进攻辽东城,为正军。

正军的战术,继续行堂皇之战,以赫赫威势,逼其投降,各个击破。

另一部分大军,三十余万,以宇文述为统军大将军,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担任诸军咨禀节度,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领九军,直击王都城,是为奇军。

奇军的战术,就是采用蛙跳之法,漏过高句丽沿途各个城池,穿越鸭绿水,与来护儿率领的三十多万水军从浿水(离水),一西一南,联合夹击王都城。

直捣黄龙,一锤定音。

两军的计略,不可谓不高。

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戴在腿上的那道无解镣铐!

降而不伐!

奇军,点齐人马,带足粮草,拜别大皇帝,向一千多里外的王都城驰去。

临行前,广皇帝密招宇文述和于仲文。

口谕:“务必活捉高建武、渊爱索吻、尉迟文德等高句丽君臣,立捕入隋!”

此外,为了适应蛙跳战术的特点,防止沿途敌军袭击辎重,这次东出的奇兵,又格外增加了一项极具风险的任务。

自负百日粮秣!

这样一来,将士们加上随身物品,人均负重达三石余,也就是至少在三百斤以上。

三百斤,呵呵!!!

考验大隋大军行军的韧性和纪律的时候,到了!

于是,行军沿途,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每当大隋东去奇军拔营不久,营地上就会悄悄出现一批服饰各样、不辨来历,但行止麻利的“秃鹫”部队。

之所以叫“秃鹫”部队,因为他们不打仗,专事在废弃营垒和战场上,捡拾大军遗弃的各种各样的物资。

比如现在。

他们熟练地找到那些大军扎帐的地方,然后只是看看土色,然后就取下背上的那种像铲、像锄、像锯、像斧却又八不像的工具,鼓捣一番变成锄头后开始刨挖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越来越大的土坑底下,露出了黄橙橙的豆子、白花花的大米、炒熟的麦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资。

他们面无表情,很少说话。

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粮食、辎重一点不剩地收集起来,然后装入随身带来的麻袋、羊皮口袋、藤筐、背囊之中,封好口,再装上等在大道正中的特制马车上。

然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野秋林之间。

这样的一幕,一直持续发生在大隋军队拔营离开之后的营垒之上。

秃鹫,只吃腐尸,有大自然的“清道夫”之美誉。

秃鹫部队,就是专门打扫战场遗留的特殊部队。

人,物,但不包括死尸。

显然,为了躲避大隋“遗弃粮秣辎重者死罪”的律令,许多军兵在深夜的幕帐之中,开始偷偷减负。

他们将自认为不重要的粮食等物资,深埋在帐中土坑之中!

伴随着行军的路程越来越远,行军一千余里的蛙跳战术风险,开始爆发。

大隋奇军的最大麻烦,出现了。

给养!

阿布读到此处,不由大为叹息。

熟读古今中外战史的他,知道像广皇帝这样,以三十万之众,在没有任何高效的运载手段保证后勤的条件下,行千里,奔袭敌国王都,成功的几率实在是寥寥!

翻看战史,就能明白。

最早成功的,要数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他率五万骑,行两千余里,直捣王庭,封狼居胥,俘敌首无算。

第二次,是曹魏邓艾以三万军,行军近千里,出阴平道,抵江油,再捣成都,蜀灭。

第三次,明朝朱棣率大军,从北平出发,行军两千多里,直捣南京,夺权成功。

但是,上面这些古代的准蛙跳战术,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在对方无备无算、或者后勤无恙的情况下成功的!

霍去病是就粮于敌;邓艾是攻其不备;朱棣是内外勾结!

如果说这种战术属于蛙跳战术,这也是世界古代最原始蛙跳战法。

应该准确地说,它们是兵行险着,避实就虚,直捣黄龙!

后世真正的蛙跳战术,是在热武器大盛后的二战中兴起。

利用机载设备,将武装部队,像青蛙跳跃一样的方式,避开非关键节点,空降到核心目标战场达到斩首或占领目标的战略目的。

这种战术,阿迈瑞克国用得最多,也最熟练、

因为人家,有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好多的空运技术和设备。

现代意义的蛙跳战术,出现于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美日夺岛进攻中。

像d.迈克阿色指挥的太平洋诸岛争夺战,把倭军耍的团团队,让重兵防守的岛链成为废物。

还有,像梅李国针对安南国的战争中,使用六百余架直升机,先后在十个高地成功登陆占领。

再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中,大影帝国军采取蛙跳战术,成功地避开了阿珍提拉军的重点防守线,最终夺岛上成功。

再然后,在石油湾战争中,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从“前进基地”跳至“前方作战基地”再跳至“作战区域”,经二次跳跃,前进数百千米,切断了大胡子军队的地面部队退路。

实施蛙跳战术,须周密侦察、选准目标,把握时机、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协调配合。

行动务必要隐蔽机动,突然实施,攻击不备,一击必中。

广皇帝的蛙跳突袭,是什么样情况呢?

一无隐蔽,二无突然,三无快速,四无机动,六无后勤,七无内应。

难啊!!!

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再是神功盖世、智计百出,但要在这个条件下,奔袭一千余里,而出色完成此行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高句丽,有蠢材,但也不缺聪明人。

比如说渊爱索吻、尉支文德之流等!!!

古今战争,说到底打啥?

说白了,打的就是后勤!

后勤,以粮草为主。

历史上无数次军事失败,或多或少都跟粮草短缺或损失有关。

翻开所有的兵法战策,都会发现其中总是不吝文字,对如何保护和摧毁粮草,大书特书。

一般而言,对于粮食的运输、存放、保护,都会有一支实力不弱的专门部队负责。

这也是主帅重点关注的主要军务内容。

比如,重兵保护粮道,辎重与中军同行,粮草官为主帅之心腹大将,粮草辎重营一般设置在军阵相对安全的后方,等等。

这样设置,就是为了保护粮秣的安全。

但深入敌后,穿行一千余里,这护粮呢?还是行军呢?

行军速度,战术效率,体能消耗,就成为一个解不开的三头死结。

一千余里,有一百斤粮,能剩下二十斤都算好的!

一千余里,侦查,扎营,布防,警戒……一天下来,能走多远?二十里,还是五十里?

一千余里,多山路,多丘陵,秋汛来临……攻陷王都城,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期限的战斗任务!

来护儿的水军,已经在浿水(离水)河口海域等待多时!

冬天,早已经悄然迫近!

广皇帝的对策是什么?

自负!

自行运载!

表面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用花费大力气保护粮食安全,不用耗费巨量的粮秣去承担后勤大军本身的消耗,不再担心躲在暗处的高句丽人袭击粮草。

实在是“妙计”!

广皇帝认为,他自己的百万大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样也是身负三石而面不改色的“驴子”铁军!

但是,身负三百余斤的战士,到底是驮夫呢?还是驮夫?

广皇帝眼中,只有胜利!

“不是带足百日之粮,怎么还有缺粮情况?”

宇文述听见九军各长史的汇报,大吃一惊。

一旁的老将军于仲文,也是拍案色变。

他们两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军大将,自然知道粮草不足会出什么问题。

很自然,经验丰富的二人,也瞬间便明白了那些缺掉的粮秣,都到了哪儿去了!

“立即整军,清点粮秣,细查遗弃之人,严惩!”

宇文述大怒,停军彻查!

然而结果却让众位将军哑然。

对于一人双马的骑军和将军、校尉们,粮秣自然不会遗弃,最多就是将战马当做驮马使用罢了!

而对于大多数步军和普通骑兵来说,三百多斤的负重,实在是一千多里高句丽丘陵山路上,不可承受之重!

这些遗弃粮秣的人数,太多了!

多到了已经无法采取任何惩罚的地步!

法不责众!

当六七成的军队人员,都有遗弃粮秣的罪行时,别说死罪了,连呵斥都不能!

这还要秘而不宣,尽量安抚,并且还得想办法尽快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否则,哗变和溃散,近在眼前。

怎么办?

大帐中的九路将军,也一同愁眉不展。

整整一天过去,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至于紧急向广皇帝告急求援之策,被大家自动忽略!

派出去搜粮的队伍,也大多空手而归!

渊爱索吻的超高压手段,已经将民间的浮粮,绝大部分收归入城。

还能怎么办?

打猎!搜粮!

节食!杀马!

大军,继续开动,但不安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军中弥漫。

军士们的负担轻了,但心里开始慌乱起来。

高句丽崎岖的山道,水洼,陷阱……让大隋军叫苦不迭。

战马瘸的、病的、瘦的,渐渐不见了!

到达乌骨城下的时候,隋军走不动了。

粮秣已经快耗费殆尽!

此时,鲜卑后裔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已经坐镇乌骨城。

乌骨城,借山命名,乌骨既是黑色城的意思,又有纪念上古凤凰——三足金乌的意思。

乌骨城,就建筑在乌骨山之上。

而乌骨山,形势突兀峥嵘,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

此城,呈簸箕之状,一面依山,三面陡岩拱卫。

它有城门、城墙、哨所、烽火台等,皆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

乌骨城城墙全长三十二里,俯瞰呈一鸡蛋形状,有三门。

城分内外,外城沿山脊分段而筑,全用楔形巨石砌筑而成,坚固异常。

以乌骨城如此险拔雄城,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早就断了攻陷它就粮于敌的念头。

这地方也不能久待!

趁着缩在城中高句丽军不出的机会,大隋派出各路搜猎队,开始大肆搜猎野物,以备军粮。

按说大军缺粮这等机密大事,应该多多保密才是。

可是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人,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肚子的事情,现在才是天大的事情。

打猎、搜粮的事情,很快就被当地猎户,传入乌骨城中的尉支文德耳中!

尉支文德多聪明,不太相信这事!

像富豪的大隋军队,怎么可能发生如此低级的事情?

宇文述和于仲文,那可是久经战阵的老帅,怎么看都是在耍诈。

可是,接连不断传入的消息,也慢慢引起了尉支文德的兴趣。

他亲自乔装出城,就近偷偷观察大隋的情况。

眼前的情况,让他大为吃惊!

这分明是一支营养不良、人疲马乏的军队。而那些四处打猎、搜粮的军士,也个个面带菜色!

大隋军,真的缺粮了!

为什么呢?

他自己也搞不明白!

或者说,他实在弄不明白,大隋军队的粮食都跑哪儿去了!

难道,还有他自己不曾知道的另一支运粮兵马?

不会啊!

所有的军报,都不曾发现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

倒是零星的传来,许多散布于野的百姓,总是跟在大隋军队废弃营盘上,捡食吃的。

这种事,太正常了!

尉支文德非常清楚,现在在高句丽城池之外,还生活着大量的饥饿百姓。

高句丽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啊!

土地贫瘠,产出无多,这也是高句丽人长期节衣缩食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在渊爱索吻施行浮粮搜归诸城的政令之后,饥饿的人也是遍布于野。

就是那些文人、老者、逃兵、农猎渔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