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义在家逗孩子的时候,圣旨下来了。
他看到圣旨后,被震惊了一下。
特别行政区?
这么先进的吗?
朱棣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
或者朝廷里有人是穿越过来的?
不过不对啊,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不会没有蛛丝马迹啊。
想象一下,可以影响朱棣的穿越者,他能没有什么作为?
最少你不来个肥皂发发财?
要不然也来点精盐啊。
怎么这么突兀?
郑义觉得自己需要先静观其变。
做个最坏的打算。
万一穿越者利用朱棣对付自己,自己也不能任由人拿捏不是。
还好一直以来自己没有躺平,不但挣了无数的钱,还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巨大的金身。
而且自己也一直在推进东洲计划,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还可以去东洲。
面对茫茫大海和拥有坚船利炮的自己,即使有穿越者,他也拿自己没有办法。
想通了这些,郑义也就不太担心了。
再看圣旨里的审批权,郑义明白了。
朝廷拿到了成立特别行政区的审批权和新政的审批权,自己所作所为就被打上了朝廷的烙印。
做好了是朝廷的功劳,因为是人家成立和审批的。
做不好,黑锅都是自己的。
尼玛,果然都是一群官场老油条。
简单两手,就把自己利用了。
但是郑义不在乎啊。
他做的一切都是在改变老百姓的行为模式。
以前被人像猫狗一样的圈着,都成了一只只绵羊。
而且形成了在有效空间内明争暗斗的习惯,不懂的团结,不懂的争取,不懂的自己主动抗争,没有主观能动性到处都是教你该怎么做人的。
但现在,在民兵制度,防卫制度,群体产业的模式下他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
在武器入户,长老议会,联防,推进教育和法律的普及下,他们明白了怎么说不,怎么抗争。
现在的赏功制度则让他们参与到了考核中,使他们正在养成主观能动的习惯。
肉体上的奴役不可怕,精神上的奴役才是可怕的。
明明一个绝顶聪明的民族,在国际上却以内斗,不团结,坑自己人出名,这是一种耻辱。
这不是郑义想看到的。
未来的东洲应该是一个拥有新思想的新世界。
时间匆匆。
又是一年过去了。
大明还在默默的进行军改。
北五府的军队也被调走一半。
环球探险队依然没有音信。
朱允炆的消息却传了回来。
朱棣在听说朱允炆到达东洲后,自己也吃了一大惊。
而发现朱允炆的是一只民间自发组织的南洋探险队。
他们在往东的航行中,发现了非常多的岛屿,在进入一个岛屿后,被朱允炆带人偷袭抢了一艘风帆船。
于是他们开始追击,朱允炆开始逃跑。
就在这一追一逃间他们到了东洲。
然后朱允炆弃船上岸后,钻进林子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棣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因为随着朱允炆的发现,大明内部就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那些因为新政,逐渐失去地位和财富的顽固分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开始了串联。
你问郑义是怎么知道的。
是孙若微告诉她的,有人联系了她,被她抓了起来丢给了郑义。
郑义转手又给了朱棣。
查清楚情况后,朱棣都想哭了,因为这些遗老遗少还不少,很多甚至是朝廷命官。
养了他们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个养熟的。
朱棣如何没够不生气?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是朱棣自己卸磨杀驴的事情干的太多了,寒了很多人的心。
这些人害怕,朱棣会像朱元璋一样,在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把他们抓起来全杀了。
所以他们就有了追随朱允炆的心思。
朱允炆当初虽然对他的那些叔叔非常狠,但是对他们这些文臣却是非常好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追随朱允炆。
“你们就不怕朕杀了你们吗?”
朱棣继续无能狂怒。
涉及的人太多了,杀不杀,朱棣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朱高炽这时候又站了出来。
“父皇,不是要外封吗?”
“汉王已经封到了身毒,不如把朱允炆封到东洲。”
“这些遗老遗少,也都送出去,大明还能安宁点。”
“杀了,也只能解一时之气,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要造反的意思。”
一些老臣跪在地下。
“陛下,我们真没有造反之心。”
“我们只是觉得,只是觉得,先皇孤悬海外,也需要人。”
朱棣闻言大怒。
“还说没有二心,朕待尔等不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朕的?”
“拖出去砍了,全砍了。”
杨浦这时候又跳了出来。
“陛下,罪役制度已经通行天下,砍头这样的事情不合法理。”
“而且他们是去寻先皇,我朝法律还没有对这种行为设定罪责。”
“就是依照惯例最高也不过死役。”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高炽闻言后背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
赶紧给杨浦使眼色,你参与进来干嘛?不想活了?
杨浦对于朱高炽的眼色却是置若罔闻,他之所以站出来,就是对朱棣无限制的权利不满。
凭什么你说杀就杀?罪役制度都施行了,都没有了砍头这样的刑罚了,你这不是破坏法律权威吗?
朱棣看向杨浦的颜色也冷了下来,他早就对这个郑义的小迷弟不满意了。
现在更是忤逆他。
“放肆,你眼里还有朕吗?”
杨浦还是挺直腰杆,不卑不亢的说道。
“陛下,如果臣不站出来,任由事态发展,那以后针对犯罪,底下的人又该怎么做?”
“难道砍头与罪役共行?”
“根据统计,最开始实行罪役制度的时候,被治罪的人中有一成为误判,有半成则是被诬陷,这半成中,更是有一半是当地官绅官商勾结故意害人。”
“陛下金口一开,以后就会有无数的无辜百姓被人阴死。”
“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吗?”
朱棣沉默了,罪役制度施行以来,平反的案子确实挺多。
人没死还能喊冤,死了那是死无对证,一了百了。
罪役制度施行以前,依靠审案发财的人多不胜数。
罪役制度以后,地方官审案也不敢那么随意了,也开始学习起来了查案审案的知识。
“那又如何,朕难道还不能杀个人了。”
朱棣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
杨浦再道。
“陛下,嗜杀的名声不好,既然可以换一种方法解决,陛下何必污了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