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玄幻魔法 > 最后一位文圣 > 第517章 又见纸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人静,月明星稀。

众人随意找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歇息,四周都是静悄悄的,李苟和堇色早就睡了,只有姜陵还在借着月光读书。

也不知道老子是怎么办到的,还是说这个世界的书籍,都是老子智慧的显化。

总而言之,春秋大陆的书籍虽然并不像天星大陆那般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盛况。

但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却是达到了天星大陆拍马也不及的水平。

忽然车外响起了一道脚步声。

姜陵的头缓缓从书中抬起,看向窗外,走近的是秦国的顾烨沅。

他的脸色有些奇怪,注意到姜陵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后,更是升起了很不自然的红晕。

顾烨沅清了清喉咙,寂静的山岭之中,顿时响起了一道苍老沉雄的歌声。

“龙公啊,我祈求风调雨顺,千年过去,您不要再睡了……”

这是一首曲调略显苍凉的童谣,具有浓烈的当地风情。

姜陵很确定自己没听过这么一首歌,不知道为什么顾烨沅会刻意唱给自己听。

歌声显然吵醒了一些没睡熟的人,一辆辆马车内响起窸窸窣窣的翻身声。

李苟更是发出了不耐烦的梦呓。

唱完歌后,顾烨沅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姜陵的马车旁,将一张揉做一团的纸掏了出来,递向了窗台的姜陵。

看着这熟悉的纸团,姜陵的瞳眸猛然一缩,几乎没有思考的,就将其拿到了手中展开。

这次留下的字比上次的多了一点,但也多的有限。

“天下大势,终将如世间所有的溪流般,伴随着末局到来,在两年内尽数归于大海……若问那人性命如何,安然无忧。”

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姜陵忽而松了一口气。

彭仁为果然没事……

虽然知道问不出什么,但姜陵还是死马当活马医问了一句:“是谁交给你这东西的?”

顾烨沅老脸一红,连忙低下头:“额……是在下好友诞辰邀我去赏月观花时,一位命运多舛的苦命女子交给我的,她还说千万要把这首歌一起带给先生。”

好友诞辰……

赏月观花……

命运多舛的苦命女子……

姜陵心累了,都不好意思戳穿他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还玩的这么花。

姜陵随意将纸条搁置到了一旁,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在燕国城给的?”

顾烨沅微微一怔,连忙摆手道:“不是的,在一年前的时候,她就让我在一年后去燕国找一位至关重要的人并将其交予。”

“当时我还不知道此人是谁,直到先生名声越来越大,文道将我深深吸引,我才知道此人是您。”

啪嗒!

车厢内忽然响起一道脆响。

姜陵转头望向身后,黑暗中,堇色一只手攥着姜陵刚刚随意放置的纸条,一只手紧紧地捂着嘴巴,两眼之中,有泪水夺眶而出,莹莹反光。

…………

…………

夏天过去,秋天来到。

燕国黎公要向天下传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当然,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传播,里面的功劳自然少不了他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此作一经问世,顿时震惊了全天下。

不光是因为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天底下所有百姓的心酸,将前文所有的情绪都汇总达到了一个大爆发,如同一把尖锐的刻刀,直入人心,剖开了世间最丑恶的真相。

还因为那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无数人认为,这乃是姜陵对秦汉两国对自身自民进行约束,严令禁止读书人前往燕国求道的报复,也可以说是宣战。

毕竟以这么一首作品的文学性来看,几乎凌驾在了春秋大陆所有类似作品之上。

只有近些年,陈国那位失踪的疯王子陈平安的那首《虞美人》能够与之媲美。

不过显然的是,《虞美人》虽然凄婉更胜一筹,但《山坡羊·潼关怀古》却更加容易触动百姓的情绪,达到共情。

一时之间,姜陵的文名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如日中天,春秋大陆各地都开始流传起了他的故事。

秦汉两个大国的反击如期而至。

两位国君,几乎不分前后的颁发了极度愤怒的旨意,皆表示了境内禁止姜陵进入,更别说传道。

此消息一出,被明公顾烨沅等人听闻后,顿时大感痛惋。

毕竟秦汉两国身为大陆少有的强国,本身百姓受到教育的机会要比落后小国的百姓要多,传道的难度自然就小。

按照他们原先的计划,若是能够以强国的百姓为文道的基础,朝着四面八方辐射而开的话,定然能够事半功倍。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还未等他们向姜陵提议,两个大国就已经彻底向他们关闭了国门。

顾烨沅等人起初有些着急,但很快,姜陵一句话便将他们的情绪安抚了下来。

“庸人方才自扰。”

姜陵道:“大国的子民本身就能学习文道,何须我们再进行传授?反倒是小国的子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一言惊醒梦中人。

这时,众人才发现自己竟然还不知不觉地站在功利的方面思考传道,唯有姜陵从始至终,一直都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此事过后,众人才算是真正地全心奉献给了文道事业。

队伍一路南下,无论是城镇还是村庄,姜陵总是会在当地逗留一段时间,开堂教导他们读书。

只是授课的对象,大多数都是没有事情干的群体。

譬如乞丐,譬如蒙童……而如果想要令这些人听课,也往往需要动用一部分的利益。

毕竟如果想要在这残酷的时代活下去,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劳作,否则连生存都没有问题,自然也就别谈什么学习了。

在一个地方,短时间的传道自然是没用的。

所以,每当离别的时候,姜陵的队伍中往往都会自愿分出一个人,为姜陵继续在此地传道。

看上去,姜陵队伍的人会越来越少。

但实际上姜陵每次离开的时候,队伍中都会赫然多出几位到十几位不等的人加入。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传道的课程中,被姜陵的观点与智慧深深折服,从而自愿申请加入的人。

于是,没过多久,姜陵的队伍当中,便是聚齐了三道九流,男女老少,几乎各行各样的人都能从中找出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