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如何不知道修书的困难,他之前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
毕竟修书太难了,害怕父亲不同意,现在契机有了,也就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为父也知本草书的重要,我……,咳咳!”李言闻话还没有说完,突然就咳嗽起来。
李时珍立马扶住父亲,帮他拍着后背。
那些村民看到李言闻这样,也是关心的围了过去。
“父亲,你怎么了?”
“无妨,天气寒凉,连续看诊有些疲劳。”李言闻有些气喘的说道。
看样子可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李时珍如何不担心。
让药童去拿大氅过来,就想着要扶父亲去客栈休息。
而这个时候李言闻还关心乡亲们谁没有看诊。
听到李言闻的话,乡亲们如何不感动。
“老李先生,莫要惦记我们了!”
“小李先生都已经给我们看过了!”
一个个都说看过了,不管是真是假,大家都是不想李言闻劳累。
“乡亲们,今天看诊就到此结束,下次我们再来!”李时珍说道。
乡亲们自然是点头同意,看着李时珍搀扶其父亲回家。
乡亲们的眼中都是充满了担心,跟在后面看着。
李信和李建元在一旁看着,也是揪着心。
戏剧就是如此,演员演的好,就能将人带入其中。
离舞台越近,感受越大,这也是看戏剧的人少的原因,要是场地太大的话,后面都看不到舞台。
表情什么的就不要说了,连说话都听不到,如何能带入其中,如何能带入情景,也就看不到所以然。
就在两人准备缓缓走回客栈,一道苍老的声音喊住了他们。
“老李先生!”
听到叫喊声,李言闻父子自然是转身,看看有什么事情要说。
等到二李转身过来,那人继续说道。
“您保重身体啊!”
随着这个人话音落下,一个个也是在那跟着说了起来。
“保重身体啊!”
“多谢乡亲们!”李言闻回答道。
双方相互作揖回礼。
虽然李言闻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大家已经是有所感觉,老李先生的身体不行了。
特别是听到乡亲们那淳朴的话语,让李先生保重身体。
一种感动油然而生,感情丰富的人,已经是潸然落泪。
在掌声中,乡亲们那边的帷幕落下了,故事就在这里结束。
镜头又来到了李建元和李信这边。
李信这个时候也是有些眼眶红红的。
虽然也是在演话剧,但是不带入其中,如何能演出精髓。
他也被感动了,特别是看到老李先生,这般大的年纪,还是坚持来乡下行医。
看到了乡亲们对二李的尊重,可见二李的为人,肯定是经常来。
哪怕是老李先生身体不好,也没有想着回去休息,而是害怕有人没有就诊,要将所有人都诊断之后才走。
是多么高尚的人。
“家父随祖父行医多年,经常遇到辩错药、抓错药的病例,心中重修本草的想法愈加坚定!”李建元说道。
帷幕关上,但是中年李时珍和其父亲继续行走着,两人一边行走一边说着话。
“这些年,我随你四处行医,我看到了百姓对良医好药的期盼!”李时珍说道。
“你也见到患者求医问药的艰难。”李言闻回复着。
为医者,必医术精湛。
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
为医者,必道德高尚。
大医精诚,乃医家持身之本。
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复救,如此可做苍生大医。
“时珍啊,你从医多年,为父认为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医者!”
“父亲,孩儿自认为还不是,我心中有一个夙愿未偿!”李时珍回复道。
“你是想要修本草?”李言闻如何不知道。
“对!”
“如何下笔?”李言闻询问道。
【综合百家书籍,集合历代草本,以纲目分之。】
听到李时珍的话,李言闻很惊讶,毕竟以纲目分本草,这在以前都没有做过。
传承上千年的医者之道,可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总标正名为纲,又附释名为目,以纲为举……
“如此甚为使用,书名谓之为何?”李言闻询问道。
“《本草纲目》”
听到李时珍说出这个名字,李信和观众都是会心一笑,这本书算是要开始书写,史诗巨着从此将要诞生。
以前李言闻阻止李时珍学医,而且阻止了很多年。
因为知道医者很辛苦,不儿子走上他这条路。
知道被儿子的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带着儿子一起行医,教授知识。
李时珍可以说是很孝顺的孩子,当医者是他从小的梦想,但是父亲阻止,他也就没做,按照父亲所想求取功名。
只是从未放弃梦想,一次次的向父亲表达他的想法,直到得到父亲的支持,这才成为医者。
现在李时珍说出要修本草的想法,也是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
毕竟学医难,行医更难,修本草难上加难。
要是还没有父亲支持,和父亲反着来,岂不是更不好。
否则也不会是这个时候提出,想法早就有了。
父亲行医多年,哪里不知道缺少一本这样的书籍,可是修书太难了,如何不清楚。
李时珍:身如逆流船
李言闻:心比铁石坚
李时珍:忘父全儿志
李言闻:至死不怕难
能说出这些话,证明李言闻虽然知道编修本草书很难,还是选择支持李时珍的。
对于儿子有这样的想法,他是欣慰又担心,欣慰是李时珍的志向高远,对于医者来说,如果有这么一本书,真的是太好了。
他也是需要,还有那些药商掌柜等都是需要的。
担心就是修书困难责任大,但这就会当医者一样,是李时珍的心愿。
李言闻都这么大的岁数,自然也是看开,选择支持。
对于是这样的结果,观众们纷纷鼓掌。
心愿很难,但是有父亲的支持,真的是好太多。
“据史料记载,唐宋官修本草,那都是朝廷专门委派官员,再加上医家共同修撰,就是因为工程实在浩大”李信感慨的说道。
作为后世人,还是可以查到很多资料,明白修撰本草书的困难。
听到李信的话,李建元也是赞同的点头。
他跟在父亲身边那么多年,如何不知道修本草的艰难。
可是李时珍是一位不怕难的人,是一位迎难而上的人。
“身如逆行船,心比铁石坚!”李信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