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事情那是相当麻烦的,萧干原本不想去,不过他们一家从他妈妈到他,对于皇上都是如此忠心耿耿,他自然这次也是不可能会违背皇上意思。这次也是不例外,他自己自然也是会去,再者他自己也是可以利用这次的事撇清关系,从这里也是能够看出他自己厉害。不过他不知道皇上远比他遇到每一个皇上还要厉害的多。这次他不知道,皇上为何要会这么安排。
可是他不知道耶律隆绪正是利用这次的事情,反复试探?他不知道这个人是否贪污,可是他知道要查出贪污腐化,就只有放长线,钓大鱼。不然啥也查不到。历朝历代贪污层出不穷,一个人就算他再做出完美犯罪,总会突出点破绽。只要有了破绽,真相也就不远了。贪污之人,是逃不过自己的眼睛,耶律隆绪有自己查贪手段。他对于贪污就一个字,杀。别说贪污几两,就是贪污几十两,他耶律隆绪也不会放过。朕是皇上。任何人贪赃枉法,就算再有能力自己也是不可能放过对方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他嫉恶如仇一点,每个朝代都有奸臣,而奸臣里面最有名的莫过于和珅了。而和珅之所以能够贪污那么多钱财,最大的原因还是受乾隆的喜爱,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对他贪污这件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更加助长了和珅的嚣张气焰,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时间弄得民不聊生。
和珅运气好,遇到一个能够容忍贪官的皇帝,如果他在明朝可就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贪官可是要被剥皮的。朱元璋对贪官是深恶痛绝,发现贪官绝不手软,他会把贪官的皮剥下来里面塞上稻草,做成一个假人,给其他官员起到警示作用。
有一次,曾经追随他南征北战的一个亲信,也犯了贪污罪,朱元璋也是毫不留情当众鞭笞了他,后来也把他的皮给剥了。此举有效的震慑住了文武百官,自己的亲信贪污都这个下场,自己要想贪污还真的要掂量掂量自己在皇上心里的分量。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痛恨贪官呢?这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除了作为统治者要解决贪官的猖獗,还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饿死了,当时朝廷了解当时情况,给他们家发放了救济粮,但是被各级官员层层剥削,根本发不到朱元璋的家里。朱元璋看着自己父母的尸体,就立誓,有朝一日必要杀尽天下贪官,给自己的父母报仇。
后来,朱元璋加入了造反大军,一步一步走上了皇位。飞黄腾达的他并没有忘记小时候的誓言,一登基就大力查处朝廷中的贪官。朱元璋对贪官毫不留情的态度,有效整顿了官场的秩序,让朝中大臣不敢腐败,时刻感觉自己头上悬着一柄利剑,百姓生活水平当然大大提高,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办法也是十分赞同。
而耶律隆绪生在现在,他极度了解贪污之人没有道德底线,对于他们这群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对付他们只有杀无赦,如果心慈手软,那么结果也救国将不国,耶律隆绪之所以想出这样的计策,就是看看萧干有没有和幽州之人相互勾结。达成攻守同盟。只要他们相互勾结,就必然会露出破绽,这才是他耶律隆绪的小心思,当然这样的计策,萧干是没有意识到,他没有想到皇上如此狡猾,阴险。
“皇上让我做幽州知府,真是对于我信任有加,不过我有些不敢相信,公公这条消息是否为真呢?”此刻的萧干看着过来传旨意的人。也是开口说道?
小贵子也是开口说道:“我只是配合皇上。我又不知道,你要是不相信,你就自己去问问皇上,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问,皇上的脾气可是非常的不好。”
耶律隆绪做事风格比起朱元璋还狠辣,他认为对于臣子。你不能够对于他们太过客气,古代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点,君主如果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臣子,臣子才能成为他的心腹,君主如果对狗对马一样对待臣子,臣子就视他为陌生人,而君主如果像对待土颗粒像芥草这种最不值钱的东西的态度,来对待臣子,那么臣子看你,就像敌寇就像仇人一样,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荒谬的理论也算在孔孟之道当中,是典型的冤假错案。当然,孔子说过,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有君要的样子,君要有君的义务,君要有君的责任,反过来臣也一样。但孔子从来没有倡导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晏子春秋》里面有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君臣关系。有一年冬天,齐景公和国相晏婴讨论国事,天太冷了。齐景公对晏婴提出个要求,你帮我把那碗热汤端过来,晏婴当场拒绝,说,我不是给你端热汤的臣子。过一会,齐景公更冷了,再对齐景公提个要求,你帮我把那件皮衣递过来。晏婴再次拒绝,说,我不是给你拿衣服的臣子。齐景公非常生气,说那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臣子?晏婴说,我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是跟你讨论国家大事的。用今天的话说,你只有不以对待老妈子对待小丫头的态度对待我,那么我在跟你讨论国事的时候,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才不至于唯唯诺诺,你说什么我就点头哈腰称是什么, 才能尽到我社稷之臣的责任。他说的很对,齐景公只好认了。又是一年冬天,趁晏婴到邻国去访问了,逮着这个机会,齐景公把好不容易农闲时候的老百姓全召集起来,给他自己修建一个游乐用的大台。天那么冷,干的完全是可以不干的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他们编了歌谣,说在这样的气候下,让我们干这样的活,生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没法活晏婴在回国的路上,就听到了这个歌谣,见到齐景公,汇报完外交事务,接着说,我听到我们的百姓新创作的歌谣了。接着他把这个歌谣学唱了一遍。齐景公当然聪明,说:你指的是给我造大台的事吧,我立刻下令停工。晏婴领了圣旨,出了宫门,直奔工地,先用棍棒挥向那些老百姓,并恶言相向,说我们的国君让每个百姓都有房住,现在他要造个大台你们就如此怨声载道。百姓于是都恨晏婴助纣为虐。而正在这时,齐景公停工的命令到了。老百姓都说还是我们的国君好,自己知道错了,自己就能改正。这两个故事的后一个故事,说的是臣事君以忠。当面直言进谏上级的决策错误,但出了宫门之后,最高的望,最后的荣誉,仍然归于君主,而不是炫耀自己,归功于自己。而前一个故事说的是君使臣以礼, 如果不符合礼,端一碗热汤递一件衣服都不行,更不要说为所欲为的杀戮了。孔子听到这两个故事,专门表扬说,这样的君臣关系才是合格的君臣关系。
当然这样的话耶律隆绪觉得不行,作为臣子必须要做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