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 第527章 一生要强的妈(3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7章 一生要强的妈(36)

后来,邢大宝拎着她的茶叶去找老先生道歉,人家还是笑眯眯的:“不要放在心上,有小友上门陪我聊天说话,我也高兴的很。”

老先生为人和善,担心邢大宝会有心理负担,一点儿没推辞的收下了他的茶叶,还让保姆现场泡了一壶。

这位老先生的家人在之前的岁月里都没了。他的亲人只剩下了已逝妻子的娘家侄子,此刻也并没有陪在身边。所以,学校安排了人照顾他。

老先生说的不是客套话,和年轻人的交流确实能排解一些过往岁月里沉积已久的伤痛。

他以为自己只是收了两罐普普通通的茶,但是喝了一口之后,他就觉出了这茶的不同寻常。

老先生眼睛一亮,说道:“这茶不错,这样算起来,我倒是占了便宜了。”

邢大宝笑得傻乎乎:“您喜欢就好。这是我小姨淘换来的,她说好喝,让我拿给您试试。”

临走的时候,老先生愣是又送了他一幅墨宝。

邢大宝:“……”

他拿着烫手,转手又交给了罗康。

据他说,老先生说了,找他要墨宝的学生也没太多,平均十天一个吧,并不算什么负担。

但是,一年多以后,再有学生上门的时候,保姆笑眯眯的开门,委婉的表示:“老先生年纪大了,精力不足,抱歉,不能再招待同学们了。”

这个时候,很多各界大佬都很平易近人,平时在校园里散步,就和普通人一样,而且因为信息的传播不像后世那么发达,除了学生和熟人,别人也不认识他们。年轻人大大咧咧的去拜访,人家也是客客气气。

等到以后大家的照片纷纷上报、上网,就会出现很多回忆录:在校园门口偶遇一个老大爷,随口交谈几句,还以为他是看大门的,几十年后才知道,那竟是赫赫有名的谁谁谁。

时光飞速溜走。

1980年冬天,拆迁工作开始了。

罗康陆续添置的几处农家院都在拆迁范围内,置换了好几套房子。因为她签字爽快,一点也没想着多拿多占,配合度很高,所以在选房子方面就占据了优势,有一栋楼的整个二单元共12套房子,都被她预定了。

她选的地方,离罗父罗母和罗平一家,都比较远。

不过现阶段,房子比较鸡肋,不管是租还是卖,都提不上价。也就自住比较合适。

但罗康根本不需要住这儿。这个时候,她已经提前大学毕业,开始了半工半读生涯。一方面继续读研,一方面开始做研究工作,后者占的比重还更大一点。她已经搬离了本科生宿舍,拥有了一个独立单间。而且她在学校附近的小院收拾的好好的,比住楼房可舒服多了。

邢大妈家买的小院也置换了两套三居,可把她高兴坏了。她也是有楼房的人了呢。

但其实,她也不去住。

81年2月,罗康回娘家拜年。整个大杂院也已经躁动起来了。因为预计今天可能会谈一些关于财产和养老的话题,罗康把儿子拜托给了邢大妈照顾,没有带着他一起来。

成年人之间的算计和丑陋,她并不想过早的让儿子见识到。

大家都笑着跟她说,大杂院要拆迁了,以后大家都要住楼房了,开春就能搬新家。大部分人家都分到了不止一套房子。人口越多,原住房面积越大,分到的就越多。

借着这个机会,大家都成功“分家”了。这要感谢现在的楼房面积都小,最大的也就80平。一大家子人挤到一起,似乎不太现实。

长辈们普遍都单独要了两居或者一居,小辈们分到了两居或者三居。

关系好的,要的房子紧挨着,关系差点的,就离远点。

大家都很高兴。在他们看来,住楼房是生活变好的象征。

罗康笑着恭喜了大家。

邻居们也都是有眼色的人,知道分房子这事罗家没有联系罗康,应该就是没她的份儿,也不去戳她的心窝子,随便说了几句就完了。

大杂院的拆迁,基本上都没有外嫁女的份,默认都是儿子们的。有的姑娘还没出嫁,家里的重大决策也没有她们说话的份,父母不会给她单独申请房子,而是要和父母住在一起,等她们以后嫁人了,家里的房间也不会给她们留着。

但是罗康和别的外嫁女又不一样。人家有丈夫,夫家拆迁能跟着住楼房,夫家不拆也能跟着住平房,全都好过罗康哪边都不靠,不能住夫家,也不能住娘家,只能自己租房子住,居无定所。

他们看罗康的眼神多少有一点同情,然而罗康不以为意,她表示,现在有学生宿舍可以住,以后等她大学毕业了,分配了工作,单位会分房子给她的。

“女人呐,关键还是要自己立起来。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能靠自己。只要你自己立起来,男人算什么呢,他听话就留着,不听话就一脚踹了。女人也不需要委曲求全。离了婚自己潇洒自在,不用伺候那么多人,多好。”

离婚宣传大使随时在线。

众人:“……”

她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女人立不起来,遇到事情就只能委曲求全了。怪不得罗康这么拼呢,二十多岁了,离了婚带着孩子还坚持要考大学,就是为了立起来,为了没有父母和丈夫可以依靠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罗父罗母见到她有点尴尬,要是他们通知了罗康,提前把他们娘俩的户口迁回来,或许能给他们要个一居室。但是为了不让儿媳妇有意见,他们没有这么做。

罗康就当没看见他们那点少的可怜的内疚,也没有主动提起拆迁和分房子的事,她就是单纯的来拜年而已。

不来不行。毕竟这时候的大环境如此,在外人看来,罗父罗母的做法虽然偏心,但纯属正常。谁家不偏心呢?

倒是张红英在她面前炫耀:“他小姑啊,开春不久咱们就要搬楼房了,明年你再来给爸妈拜年,就不来这个大杂院了,直接到楼房里去。”

罗康挨个扫了大家一眼,笑着说道:“我听邻居们说了,恭喜你们。去哪儿都一样,我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回来一趟拜年,楼房和平房没区别。”

等他们搬到楼房,老邻居们也分散开了,她平时回不回就更无所谓了。

张红英:“……”

这不是她想要的反应。小姑子怎么能不羡慕呢?

她还想说点什么,就听罗康说道:“拆迁政策我也听说了,要有房产人家才给分房子,光有户口没有房产也是白搭,所以你们能分到房子,关键还是在于咱们家本来就有几间房。这房是属于爸妈的,你们能分到楼房,能住进去,全都是靠爸妈,说到底,这都是爸妈的财产,你们住的依然是爸妈的房子,你们一定要念着点爸妈的好,以后记得好好孝顺他们。”

张红英:“……”

罗康接着说道:“我是外嫁女,虽然离婚了,但是为了不给爸妈添麻烦,户口也没迁回来,离了婚一个人在外面带着孩子讨生活,也没跟爸妈伸手要过一分钱。当然了,爸妈也从来没有主动给过我一分钱。我在外面生活不容易,爸妈也没想过要帮帮我。”

罗父罗母:“……”

罗康:“我明白,爸妈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儿子,家里所有的财产也都是儿子的,我理解,养儿防老嘛,他们把财产留给你们,也是指望着你们给他们养老,大哥大嫂千万别辜负了父母的心意。你们放心,我有自知之明,我是泼出去的水,不用给父母养老,当然也就不会分家里的财产。不管是房子还是钱,我统统都不要。”

跟张红英说完,她又笑着跟罗父罗母说道:“爸,妈,我说的对吧?你们挺直腰杆让大哥大嫂给你们养老,也不要觉得麻烦了他们。该指使他们干活的就让他们干!想吃什么喝什么,想要什么,就让他们买。你们俩现在有工资,以后有退休金,还有房子,虽说有一套房给大哥他们住,但说到底,那也是你们的房子。大哥大嫂要是对你们不好,你们立刻就把他们赶出去。就是闹到了派出所,闹到了法院,也是你们有理。那房子纵然写了大哥的名,本质上也是你们的。而且,你们俩什么都不缺,其实也花不着大哥的钱,所谓养老,也无非就是等以后上了年纪,行动不便了,让他俩伺候着。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张红英:“!!!”

罗父罗母若有所思。

罗康点到即止。反正该表的态已经表完了。

要说起来,父母把孩子养大,就算尽到了法律责任。至于他们的财产给谁,那是他们的事,他们有权利做决定,哪怕他们捐出去呢,别人也无权置喙。但是作为不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心里总是意难平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1860年的东直门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