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 第181章 被当挡箭牌的知青(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1章 被当挡箭牌的知青(12)

知青们没有留下凑热闹,趁着混乱,赶紧离开了。走得慢了,可能就会被人赖上。

王家人可能会说,“要不是为了来找陈知青,我们根本不会摔成这样。”

回到知青院,大家才放松下来,笑着说道:“活该。”

江月神秘兮兮的感慨:“王家最近是招惹了摔神吗?嘿嘿,太好了。”

看着新知青们茫然的眼神,老知青们教育道:“这家人都是神经病,遇到他们就躲着点,不然被缠上了就麻烦了。跟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知道了吗?”

几个人乖乖点头。

上辈子,王五强纠缠原主的时候,不光原主严词拒绝,知青院的大家都帮着她赶人,但是这人确实脸皮厚,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不听不管不顾。就是跟着你。

哪怕大家把他隔开在一边,他也能继续嬉皮笑脸的耍无赖。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竟然能这么丧心病狂。可能他是想着,只要他真的占了原主的便宜,原主一个姑娘家,吃了亏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只能嫁给他,随他怎么磋磨。

这个人该死!

钱来又说道:“咱们来了这儿,可能是苦点累点,但还是要自力更生。村里有些小姑娘小伙子会来献殷勤,但是你们要记住,千万不要被这些小恩小惠、一时的轻松迷惑了。那样就会失去自我,变成生活的奴隶。你们要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一点好处,那可能是要用一辈子来还的。”

瞿丽霞接着补充:“有什么把握不好的,就回来大家一起商量,千万别稀里糊涂的就被人牵着鼻子走。知道吗?只要你心里觉得犹豫,就不要做决定。老乡们大部分很淳朴,但是也有不少奸猾的恶人。千万不要把每个人都当好人。他们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

“嗯嗯嗯。”六个新人点头如小鸡啄米。

他们运气好好,知青院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厉害,懂得好多!

看到新人这么听话,老知青们也松了口气。这都是他们两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他们这边还好点,有的地方乱得很。他们也是通过跟去其他地方插队的小伙伴写信交流情况才了解到的。

新来的知青听话就好,要是不听,闹出什么乱子来,他们也很被动。

一开始,有人帮忙,他们还真的以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兄弟姐妹情呢,结果呢?人家帮你干点活,是想娶你当媳妇\/嫁你当媳妇。

就特么离谱儿!

张梅花又补充了一句:“跟异性保持距离。一定不要有任何肢体接触。在这儿,任何肢体接触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逼婚大戏!”

马安心接着说道:“对对对,遇见掉水里的,别直接就跳下去,一定要大声喊,把人都叫过来,会有合适的人去救。问就是不会游泳!遇到摔倒的,不要直接去扶,一定要大声喊!有异性在你身边,一定要警觉,别让她倒在你怀里!”

六个新人已经开始流汗了,太可怕了。

“行了行了,道理要一点一点的教,别把孩子吓坏了。”钱来说道。

然后今天的值日生就去做饭了。

下午再去干活,整个村子里都在谈论王家五兄弟的事儿。大家全都变成了瓜田里的猹,上蹿下跳,就连大队长拿着大喇叭喊,让大家不要闲聊,好好干活,都没人听他的。

这不是一般的小事儿啊!他们真的控制不住!

妇女同志们聚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王五强的小兄弟还能不能接回去,还能不能使。

事实上,在农村,已经成家多年的女同志们,聊起天来是荤素不忌的,带颜色的话题聊起来一点也不害羞。

当然,她们把未婚女同志排除在这些话题之外。要是有小年轻因为好奇凑过去,她们就会说:“去去去,我们聊的话题你不能听,你还没嫁人呢,床上那点事儿你不懂。”

男同志那边就没这忌讳了,老爷们儿凑一块堆聊天,还专门爱向未婚小伙子传授经验。

反正这一个下午,男知青们脸都木了,就恨自己不能暂时聋一下。

王家的八卦在村里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想起来就是当初血淋淋的场景。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是半个月。这期间,新知青们经历了全身酸痛到逐渐适应的过程,然后,农活就基本完成了。

再然后,就开始了并不累,但是最痛苦的工作。掏粪,晒干,然后再撒到地里去肥田。

过程那叫一个一言难尽。全村上空都飘着一股子大粪的味道。

好在这项工作不需要太长时间,几天就干完了。而且,知青们分到的工作是在田里把人家撒进去的农家肥给耙匀一点,还算可以接受。

做完了这些,就要播种小麦了。

再然后,就到了农民一年之中最清闲的冬天。

农活几乎没有了,跟着队里的安排走就行,让挖沟就去挖沟,让架桥就去架桥,让修路就去修路。

每家每户都必须出至少一个人,给工分。想多去人也可以。有的人家不怕苦不怕累,全家出动。

知青这边,大家俩人一组轮流去。小苗直接轮空。

大家表示,这么小的孩子,就在家里猫个冬吧。

而且,自从小苗来了以后,知青院别的不说,伙食是大有改进的。

小苗来之前,他们要么吃煮饼,要么吃死面窝头。都是勉强下咽。

他们都记得,当初小苗第一次看见他们做窝头的时候,都惊呆了。

“做窝头要用烫面啊,死面能好吃的了?”

当然,烫面也不怎么太好吃。

后来,小苗在碾子那儿碾玉米的时候遇见村里一位大娘,闲聊期间跟人家要了一块老酵头,回来做了一回发面窝头。

其实已经不是窝头了,应该说是杂粮馒头。比窝头软和、好嚼、好咽。

从那以后,大家就开始吃杂粮馒头了。

冬天发面还稍微有点麻烦,得用一个厚棉被把面盆包起来,里面还得放上两个灌满开水的瓶子,给这个面盆保温,不然面发不起来。

即便如此麻烦,大家也愿意麻烦点吃发面。

而且,他们用的玻璃瓶子也是小苗从公社卫生院淘换来的,输液瓶子。这年头输液用的瓶子用完了也不会扔,医生护士拿回家送人,还挺受欢迎。

有的人用它喝水,有的人用它灌了热水充当热水袋使。

这种瓶子上面有一个软皮塞,一点不漏水。软皮塞上插根火柴棍还能当陀螺玩。

知青院在小苗的带领下人手一个,冬天晚上灌满热水放到被窝里暖被窝,是真好用。第二天早上起来,水已经凉了,但是不冰,甚至还有一点点余温,倒出来正好洗脸。

而且,他们以前分到的黄豆都不知道怎么吃,实在没粮食了,才会煮黄豆。可是小苗会做大酱,还会发豆芽儿。

就算是用水泡开了煮盐水黄豆也好吃,就当咸菜吃了,比单纯吃腌萝卜强多了。

还能泡的半软不软的时候拿到碾子那儿压扁,做成豆扁子,煮玉米面粥的时候放两把进去煮,煮出来的粥更好喝,豆扁子也很好吃。这样吃粥还比较顶时候,不容易饿。

这么能干又听话,乖乖甜甜的小妹妹,他们可不得宠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