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来,我虽然称不上博古通今,但肚子里面也算是揣着两支笔的墨水。”陈树生轻笑一声,眼神中闪烁着几分回忆与自豪。

他缓缓坐下,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准备讲述一个悠长的故事。

“以前还在求学的时候,我还真的向往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家学者呢。那时候,我总梦想着能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叶卡捷琳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与质疑。

“那你说一说你了解什么样的历史?”

她故意拉长了语调,语气中充满了挑战与期待。在她看来,陈树生身上并没有那种传统历史学家所具备的儒雅与傲气,反而更多的是一种随和与幽默。

陈树生并不在意她的质疑,反而更加兴奋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

“你知道吗?历史其实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人类的悲欢离合、兴衰更替。从古老的文明起源,到帝国的崛起与陨落,再到现代的科技革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叶卡捷琳娜有些怀疑……陈树生虽然外表上看起来并不像个历史学家,说真的她还真的没从陈树生的身上看到半点历史学家的影子……他没有那种文人墨客的儒雅随和,没有那种发自骨子里面的那种对外的骄傲与傲气。

虽然“狂妄自大”、“孤芳自赏”、“狭隘偏执”这些词汇无一不带着贬义的色彩,但叶卡捷琳娜发现,在她所接触的那个文人墨客的圈子里,这些似乎成了某种不成文的徽章,被众人堂而皇之地佩戴着。

他们像是一群自我封闭在象牙塔内的君王,以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将世界划分为“我们”与“他们”,对后者充满了难以名状的轻蔑与排斥。

即便是最寻常的交谈,在他们眼中也仿佛是对其神圣领域的侵犯,足以引发一场无声的抗议。

一次聚会上,叶卡捷琳娜无意中提到自己在军队中的经历,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一阵轻笑。

有人甚至般冷漠地回应。

“军队?那与我们古老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有何关系?”这种态度让她感到极大的挫败与无奈。

叶卡捷琳娜,作为这个圈子边缘的旁观者,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困惑与疏离。

她像是误入了一片密林,四周充斥着陌生而复杂的符号与暗语,那些文人嘴角挂着的名词、引用的典故,对她而言,就如同遥远星系的语言,既神秘又难以理解。

她尝试倾听,却只能捕捉到零星片段,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意义画卷。

在一次文学沙龙中,她听到了关于某位伟大诗人的讨论。

那些文人用各种复杂的词汇和理论,旁征博引地分析诗人的作品,但她却感受不到其中的情感与灵魂。

其中一位文人用几乎不可理解的学术术语谈论着诗歌的隐喻结构,另一位则在角落里细细品读着某个古老的词典,仿佛只有这些文字才是世界的真实。

这些文人,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完全由自我构建的精神乌托邦中,那里的一切规则、逻辑乃至美学,都是由他们内心的独白所塑造。

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不是通过客观的镜头,而是透过一层又一层的情感滤镜,将现实扭曲成符合自己心意的模样。

在他们眼中,世界不是多彩的画布,而是一块空白的画布,等待他们用主观的色彩去填充,去定义。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对于未知或未曾亲身体验的事物,总是急于用那套自我构建的认知框架去套解,仿佛一切不符合他们预设答案的存在,都是对智慧的亵渎。

即便偶尔有人带来了新鲜的知识或见解,也往往会被他们以一种近乎顽固的态度加以曲解,使之符合他们既有的世界观。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学者介绍了一种新的文学理论,结果却被老资格的文人驳斥为“满纸荒唐言,不值一提”。

这种对真理的刻意扭曲,让叶卡捷琳娜感到既悲哀又无奈。

在这个圈子里,知识与智慧似乎成了某种特权,被用来巩固小团体的地位,而非促进交流与理解。

这便是叶卡捷琳娜对于那些自诩为历史学家之人的深刻印象了……这绝非她个人的夸大其词,实则,在她看来,这样的评价已算是相当克制与客观。

毕竟,在她的经历中,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所展现出的种种行径,往往比她所能言说的更加离奇与荒诞。

在一次历史研讨会中,她亲眼目睹了一位年迈的教授,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讲述着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整日沉浸在对祖先荣耀的无尽追忆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曾是他们家族的领地。

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都应被视为他们脚下的尘土,是他们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与附属品。

教授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自傲,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只属于他们家族的神话。

他们口中不断重复着那些关于家族姓氏如何显赫、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故事,那份自我陶醉与膨胀,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生活在现实之中。

每一次提到某个显赫的家族成员,他们的眼中都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语气中充满了一种不可一世的自信。

这种自信和自傲,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人往往对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视而不见。他们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将一切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都视为异端,加以批判与否定。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了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新观点,却立即遭到了几个资深历史学家的猛烈抨击。

他们毫不顾及年轻的面孔,用尖酸刻薄的言辞,将新观点贬得一文不值,仿佛在扞卫自己家族的荣誉是一切的核心。

他们的历史观,就像是一幅被精心雕琢却失去了灵魂的画卷,只有单调的色彩与僵硬的线条,缺少了生命的律动与真实的温度。

那些精挑细选的历史片段,如同被切割的钻石,闪亮却冰冷,没有一丝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在叶卡捷琳娜看来,这种历史研究不仅虚伪,更是对真实历史的亵渎。

叶卡捷琳娜自己,虽非一个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但面对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她内心深处却时常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

她想象着自己手持枪械,冷静而坚定地走向他们,用冰冷的枪口抵住他们的额头,逼迫他们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这种想象虽然极端,却真实地反映了她心中的愤怒与无奈。

同时,她也希望他们能够亲手为自己准备一根绳子,象征着对过往虚荣与偏见的彻底割舍,以及对真实历史与人性深刻反思的开始。

真的,叶卡捷琳娜曾经无数次有这样的冲动,这玩意真的跟血脉召唤一般,好像就已经是刻入到了血脉当中的反应了。

她知道,这样的冲动是不理智的,但她无法否认,这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对现实的漠视和扭曲,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悲哀。

当然,叶卡捷琳娜对于读书人并非一概而论地持有偏见……她的心中,对于那些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夜以继日地钻研,为了学术的每一寸进步甘愿奉献一切的人,怀有无比的敬意与钦佩。

她曾目睹过那些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捧古籍,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渴望的光芒,那种纯粹与执着,让她深感动容。

记得有一次,她在国家图书馆的僻静角落里,偶遇一位老学者。

他正埋头于一本厚厚的古籍中,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动,一字一句地记录着自己的思考。

他的脸庞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专心致志的状态。

叶卡捷琳娜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敬意。这位老学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挖掘历史的深层真相,不为名利,只为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然而,对于那些自诩为学者,却将学识作为彰显自己高人一等、轻视文化较低者的工具的人,叶卡捷琳娜则是满心的不屑与愤怒。

这类人,在她看来,不过是穿着学问外衣的虚伪者。他们的所谓“傲骨”,不过是没有经历过真正风雨的脆弱伪装。

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上,叶卡捷琳娜就亲眼见识了这样一位“学者”的真面目。那人满口高谈阔论,自诩不畏强权,一身傲骨铮铮,仿佛世间万物皆不能动其分毫。

他身穿一袭剪裁考究的西装,举止优雅,言谈中透露出一股学识的优越感。

然而,每当谈到某些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时,他的眼神中立刻充满了轻蔑与不屑。

他贬低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人,嘲笑他们的无知与粗俗,甚至对那些在战争中饱受创伤、心灵留下深深伤痕的士兵和百姓也毫无同情之心。

在一次讨论中,一位退役士兵谈到了战场上的艰辛与挑战,那人却冷漠地打断道:“你们这些人的经历,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片段,根本无法与那些伟大的历史事件相提并论。”

他的言论像一阵冷风,瞬间将叶卡捷琳娜心中的温暖吹散。

她感到一阵愤怒和无奈,这种人的存在,不仅玷污了学者的名誉,更是对那些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人的不尊重。

结果那种人挨一拳头就得跪地求饶……

所以,当陈树生轻描淡写地自称算是半个历史学家,还顺带给自己贴上了学者的标签时,叶卡捷琳娜的嘴角不禁悄悄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仿佛是被一个不经意的笑话逗乐了。

她的眼眸里闪烁着几分戏谑与好奇交织的光芒,仿佛是在评估这个突如其来的自称是否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幽默。

但是,这股笑意迅速被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不解,甚至带有一丝轻微的责备。

她微微蹙眉,眉宇间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心中暗自思量:陈树生啊陈树生,你何须如此自谦?你的学识,你的见解,早已超越了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与“学者”不知凡几。你的智慧如同深邃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而那些人,不过是些在知识海洋里随波逐流的浮萍,怎能与你相提并论?

“为何要将自己与那些平庸之辈相较?”

叶卡捷琳娜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仿佛是为陈树生的自贬感到不值。她轻轻摇头,继续说道。

“你明明拥有着能够照亮历史长河的光芒,何必要将自己置身于那些臭鱼烂虾之中,去争夺那一亩三分地的认可?你的价值,应当被更广阔的世界所看见,被更深邃的时代所铭记。”

叶卡捷琳娜的语气虽然柔和,但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对陈树生的敬重与期望。

此时此刻,她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不为名利所累,只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智者。

她望着陈树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仿佛希望用这番话语点燃他内心的自信与热情。

“你对历史的洞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是那些所谓的学者永远无法企及的。他们的傲慢与偏见,只能让他们在狭隘的世界里自娱自乐,而你,却能够看见历史的全貌,感受到其中的温度与律动。”

“你跟他们那种人截然不同……”

叶卡捷琳娜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斩钉截铁的坚定,她的目光穿越了眼前的喧嚣,仿佛直接触及到了陈树生灵魂深处那份不为人知的纯粹与执着。

她的声音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重量,沉稳地落在空气中。

“或者更准确地说,你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气质,才真正符合‘学者’二字的精髓。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一种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火焰,燃烧在你的每一寸灵魂之中。”她的话语渐渐变得柔和,眼神中闪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学者这个词,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它是如此地单纯而美好。”她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它描绘的是那些甘愿沉浸在书海,为了解开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某个谜题,不惜牺牲个人时间、精力,甚至健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一点一滴地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基石,那份纯粹与崇高,至今仍让人心生敬仰。”

叶卡捷琳娜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仿佛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声的叹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似乎被某些人玷污了。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知识的真谛,而是名誉、地位,甚至是利益。学术界的某些角落,开始充斥着浮躁与功利,那份原始的、对知识的热爱与敬畏,反而变得稀缺起来。于是,‘学者’这个词,在某些语境下,竟成了虚伪与攀比的代名词。”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口气,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但幸运的是,还有你,陈树生。你的存在,就像是在这片被污染的学术海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航道的灯塔。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不为名利所动,只为心中的那份热爱与追求,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探索。你,才是这个词最应该代表的样子。”这是此时此刻,叶卡捷琳娜的心中所想……因为陈树生给她的感觉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