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嫂说,到时要提前两天叫上徐晓霜一起商量做哪些菜,要买多少菜这些。徐晓霜答应了。
不管怎么说,杨大爷一家子对自己一家是真的很好了。
反正到时叫上青雨帮忙,还有铁花婶呢,这事肯定没问题。
徐晓霜拿了一个碗,装了一碗自己炸出来的过年用的酥肉,准备给杨大嫂带走。
杨大嫂哪里会要啊。这一大碗可不少了。这家孩子吃一餐可是吃不完了。
杨大嫂知道他们家现在还欠着钱呢,大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心里都有点数的。
杨大嫂走后,程志新凑过来问:
“大嫂说啥了?”
“大嫂说初八他们家请客,杨大爷过七十大寿,到时,让我去帮着做菜,我不会做饭,只会弄菜。”
程志新一边问,一边又塞了一个肉丸子到嘴里:
“霜啊,你做的好吃,你就去帮忙吧,到时我帮着抬了桌子后,我到厨房给你打下手。”
徐晓霜把锅里最后炸的捞了起来,伸手拍向程志新的又要去拿的手:
“都没洗手就吃,你手上还有锯沫呢。去地里给我砍一棵白菜回来,这锅里有油,我们炒个溜白菜。”
“嘿嘿,我马上就去。”
手上有点油,程志新抬手就要在身上擦一下。又被徐晓霜看到了,一巴掌拍下去:
“这衣服上弄上油可不好洗,你也注意一点习惯,再说,一身的锯沫,你在这里抖,是想往这些东西里放点佐料吗?”
好吧,知道自己又错了,程志新转身就跑了。
去菜地弄了两棵白菜回来,还顺手在塘里先把多的泥洗掉了。拿回来再清洗了一下。
徐晓霜一边舀水一边说道:
“要是我们这西厢边上再打一个井就好了。到时自己家就有井,再在这边上搭个石台,就可以做洗衣台了,都不用出去担水了。”
徐晓霜只是念叨了一下,程志新却是听进去了:
“咦,这个,我哪天问问就是不知道这下面有水没得,你看我们打屋基时,下面是石头呢。”
徐晓霜没说话。只是念念。
忙了一上午,炸的都是肉,但到中午吃饭时,却没有一道肉菜。只是今天的菜的油特别的多,因为都是炸了菜的锅里炒的。
但孩子们先说是尝尝,每个人最少都吃了三个肉丸子。完全够量了。
“晓霜,初八那天你就给他们炒一个这个白菜,你叫的啥子名字呢?”
“溜白菜,也就比平时炒勾了点芡粉,吃着顺溜下去,就感觉好吃一些。”
程母一听,问道:
“初八有啥子事?”
他们家因为才请了客吃新屋基酒,大家也知道,今年也不会来吃拜年酒。所以,没说初八要请客啊。
徐晓霜就说了一下初八杨大爷办七十大寿的事。
“哟,对哟,明年他是过七十岁了,不过是六月过生,他提前到正月办哟。”
队里就那么几个高龄的人,互相也是知道各位的生日的。
程母想了一下说道:
“晓霜,你真的不回去啊?”
程母知道她娘家的人不是好东西,但真的不去好像又有点不对。
可是在徐晓霜这里就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在她看来,那个娘家只是原身的娘家,要是他们对原身很好,自己还帮原身去感个恩。
现在看来,这种亲人不认也罢。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一大早,程志新就起了床,家里有一只从谷青雨娘家买回来的大公鸡,他一早就起来杀鸡。杀好鸡后,徐晓霜就先把鸡汤炖起来。
盆里还养着几条鲫鱼。对过年来说,只要能买得起,或是自己家养着有,那过年是一定要吃鸡吃鱼的,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程母也一早就起来了,昨晚她就叮嘱了徐晓霜,今天要把鸡头和鸡翅膀还有鸡脚煮好后捞起来,还有留两条鲫鱼给煎一个两面黄。
再准备一个刀头。
刀头就是煮一块有皮有肥有瘦的肉,然后把肉的一端切下来,就叫刀头。
这种肉一般煮好后,切成薄片炒回锅肉。比较偏肥。
程母要留下这些,是用来上坟用的。
这里有个习俗,大年初一,要给家里死去了的先人上坟,就要带上这些东西。
摆在坟前的祭台上,敬献给先人享用。
程母生怕徐晓霜忘记了,再提醒了一下,徐晓霜表示都记下了。鱼还没弄,留了两条来煎了做祭。
徐晓霜和程志新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开了,三个孩子就在坝子里玩得很开心,因为她们今天有新的鸡毛毽子。
还是程母找出来两个小钱(小钱:指古币的一种,外圆内方的那种,什么通宝这些。)说让徐晓霜给孩子们缝两个鸡毛毽子。
家家小姑娘过年都喜欢玩这个,就是把小钱用布包起来缝成一个圆盘做底座,然后用一根鹅毛管缝在这个底座上。最后过年杀的那只大公鸡,在被烫毛之前,就会先把最好看的鸡尾巴上的毛给拔了下来。
有的大红公鸡的脖子毛也漂亮,也会拔几根下来。插到那鹅毛管里,插紧为止,然后就是一个鸡毛毽子了。
哪家有没有过年吃鸡,就看那家的孩子手上有没有鸡毛毽子了。
每年小孩子都会比,谁的鸡毛毽子更好看。
今年徐晓霜就给家里三个都做了。不用争,自己踢自己的。
笑笑踢不来,就拿来丢,然后又去捡,跑着跑着亮亮就和妹妹互相丢。只有兰兰认真的踢,因为她想和大院子的几个玩的时候,自己可以比她们踢得多。
到中午的时候,先把今天的丰盛的年饭摆上桌子,大人孩子还不能坐,还让程志新先把酒倒上。
家里明明没有一桌人,但得摆上满满一桌人的碗筷。
程母主持这事,说这是先摆给先人们吃的。
其实,徐晓霜更觉得,这是让先人们来看看,这家人过年吃的啥。算是先做一个展示,然后大家入席。
坐下来吃,程母看不到,程志新还是先给老娘夹了块鸡肉:
“娘,又过年了,你尝尝,今年我们过年吃得好些了。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