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苏家老宅,苏九一家回到了小院儿。
既然认了亲,那肯定就要计划回京城了,老国公的意思是要早点回去,开祠堂,上族谱。
但苏九的生意刚还在起步阶段,没有那么快走得开。
虽然镇国府不缺钱,但自己的事业怎能刚起步就放弃?
这对一个有事业宏图版块的生意人来说,这是不允许的。
再说了,还有一个多月,八月里秋收就开始了,她还得多屯粮,到秋收以后再回去也不迟。
她把心里的想法跟祖父祖母说了,虽然两个老的也想让他们早点回京城。
但是孙女是个有主意的人,他们也不想勉强孩子们现在就去京城。
所以就答应,两个月后再回京城。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老两口也想留下来。
留在中阳县跟老四一家生活,就让老三一个人回去就行。
苏九没有意见,祖父祖母想多跟儿子孙子接触接触,她有啥理由不让呢。
就这么决定了。
当然,两个弟弟九月份的青川学院招生,看来要搁浅了,没办法,一家人去京城,总不能留下他俩在这里念书吧。
待去了京城,一样可以上学。
第二天,一家人又驱车赶往中阳县。
苏弘毅去祥云客栈退了房,跟两个老人一起住进了苏九他们这个两进的小院。
二进小院当然比下西村的院子大多了。
所以多住下几个人完全没有问题,一点也不会挤。
中午,一家人吃了中饭,正在家里聊天,外面传话。
中阳县县令董康平前来拜访。
苏九稀奇,她这个小院没想到有一天还能接待来自县令大人的亲自拜访。
出息了呀!
老国公也没意见:“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县令大人董康平就来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苏九背后竟然有这么庞大的一个靠山。
还好他对这个姑娘是心存善意的。
县令拜见了老国公爷和老夫人后,说了苏正一家一众人的结局。
无非就是在牢里待着。到死也不会有出牢房的一天。
至于哪一天结束,那就要看他们的身体有多硬朗了。
没多久之后县令大人就准备告辞。
但他心里总还是想跟苏九说几句话,于是就厚着脸皮开口了。
“苏小姐!董某有个问题一直琢磨着想问你,不知道你可否告知?”
在知道这位是镇国公府的千金之后,他的态度就不能那么随便了。
要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且这还是大上了七八级。
虽说他的政绩没什么污点,也无愧于百姓。
但对于京城的权贵世家,总还得谨小慎微一点才是。
苏九愣住:“县令大人请说!”
董县令一脸期待的问道:
“前些日子,我见苏小姐又买了两个庄子,好奇苏姑娘买庄子种何许庄稼。于是就让田四查探了一下。”
“苏小姐别误会,在下没有恶意,只是去查探了一下农作物。”
“发现苏小姐庄子里的作物全部都长势非常好,就算今年年成不济,依然不影响作物的长势。”
“在下看着中阳县的农作物全都因为天干缺水而大量减产,心里很是心痛,就想问问苏姑娘的庄子种植可有什么技巧?”
苏九了然,原来是为了农作物来的,看来这中阳县的县令还不错。
能为百姓忧而忧,说明是个好官。
于是也不隐瞒:“我庄子里的作物种子都是以前在一个外商那里买来的,经过两年的培植,觉得还不错。”
“很耐旱,产量也还行,我听我爹分析,今年粮食减产,明年还可能遇上大旱,有这可能?”
董县令点头,他也是担心这点,才在看到庄子上的作物而心中欢喜,总想要知道这是为何。
苏九又继续:“现在中阳县的稻子正好在开花季节,只要能及时供水,秋收的损失应该也不会太大。”
董县令:“苏姑娘说的是,但是天不下雨,今年开春以来总共也就下来那么两场,这天气看着也不像要下雨的样子。”
“咱们去哪里弄水啊?靠农人挑水,这也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啊。”
“董大人,我有个办法可以把河水引上来,直接浇灌到农田里。但就是会耗费些银子,大人可愿意拨款?”
“但这也是一项造福百姓,利在千秋的事情。”
董大人眼前一亮:“请苏姑娘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