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审案时,那三人明明说贤王和贤王妃炸死在街头,都血肉模糊了,怎得人还在呢?

王府尹以为自己老眼昏花,忍不住揉眼睛。

宋九笑看着他,也没有点破。

一时间朝堂上都沉默下来,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也都被劝回归列,戴上了官帽。

宋九从王府卫的身上收回目光,刚想着这线索来得真是及时时,她突然听到一把心声:“好在老夫留了一手,这案子他们查不下去的。”

宋九凤眸一冷,看向左侧为首的魏相,此人这会儿倒是没有先前惊慌了,反而一脸的轻松,莫非这线索有问题?

其他朝臣心思各异,也都在等着高座上的皇上如何定夺。

小圆子很快看完画押的文书,脸色带怒的看向王府尹,“证人可还活着?”

王府尹不明所以,他这不是证据送来的及时呢?怎么皇上如此震怒,这案子没有审对?可是那证人是顾将军送来的,这三人也着实被打了不得不交代了,不会有假。

王府尹连忙跪下,说证人还在牢里候着,就等着发落了。

宋九很想知道小圆子手中的证词到底是什么,为何魏相如此轻松,而小圆子如此生气。

小圆子并没有公布证词,而是叫小应子将证词文书交给裴归义,交代道:“此案移交刑部,证人也即刻押送刑部大牢。”

裴归义看了一眼证词,脸色也变了,心头暗忖:“竟不知刺杀表兄和表嫂的人是寮国大宗师派来的,这何其可笑。”

宋九听到了裴归义的心声,也是面上一惊,她再次看向魏相,可算是明白了,对方早就想到东窗事发时,将祸事往寮国引。

而此刻要是她家小圆子将案情公布,那以魏相为首的各位大臣就会顺势建议替他们夫妻二人报仇,以及提起七年前实国四大宗师的恶行,从而迫使小圆子答应与寮国交战。

而真要在朝堂上提及战事,那么她和夫君必定是要领军去往燕云交战,不然就得小圆子亲征,如此一来,他们才回京城就得离京,而京都困境,仍旧不曾解决。

宋九和任荣长白白受此一劫,还要替这些人守着江山,外头刀光剑影,他们这些权贵守在京都制衡着皇帝,自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想来以前的荣家儿郎是这样守江山的吧,宋九才来京都,记不得往事,但从家里人那儿听来的,便是这样的,但她既然已经记不得往事,就不可能做出这么大公无私的事来。

什么护国夫人,护国将军的,她和夫君一点儿也不在乎,她骨子里就是石姑,她家夫君也是二板,没有这些名头时,她和夫君生活在幽州城里多轻松。

凭什么要荣家人守江山,却让这些人在京都享乐。

而且七年前,晋王和先帝之死,而后又是她和夫君“之死”,这些人呢,不仅一步步爬到了丞相之位,还在朝中拉帮结派,压制新帝无所施展,真是白费了心思。

正因为如此,小圆子也是想到了,所以他才没有公布案情,而是顺势将案子交给了刑部来处理。

这会儿魏相出列,问起案情来。

这魏相也是聪明,直接问王府尹,没想半途被小圆子打断,“贤王和贤王妃没出事,此案已交由刑部细查,王府尹便不必操心此案,且退下吧。”

王府尹刚要大声在朝堂上夸大其词的说起自己这一次怎么审的那三名犯人,结果被皇上打断,而且还察觉到皇上有怒气,于是不敢再多话,这就要默默地退下。

没想魏相将王府尹叫住了:“且慢,此案不是已经抓到了犯人,且有了证词,何不当场公布案情,贤王和贤王妃虽说没出事,但此案恶劣,岂能不明不白。”

这会儿魏相倒要深究到底了。

小圆子脸色越发的不好看,裴归义就要上前阻拦,旁边的几位追随魏相的大臣便出列了,也是要求当场公布案情的,虽然他们不知魏相如此胸有成竹是为何,但魏相已经朝他们使了眼色,那自然是要跟随的。

想必这案情还有别的可能,他们何不落井下石。

随着出列的朝臣越来越多,逼迫得小圆子不能当机立断了。

宋九更是看清了儿子的为难,比起寮国宫中发生的事,他们燕国朝堂更盛,宋九算是领教了。

任荣长可没有这么多的耐心,见这些朝臣一个个啰嗦得很,手摸向腰间软剑,唰的一下拔出软剑,目光紧锁魏相。

宋九吓了一跳,但她也没有阻拦,魏相倒是察觉到不对,本能的往旁边退了退。

这位可不得了,当年敢执剑刺杀自己的姑母,这样的人六亲不认,想必在这朝堂上亦是如此。

真要是惹急了他,这会儿出手杀人,他是不顾后果的,而且朝堂上可没有他魏府的暗卫,禁军也阻拦不了,他魏五行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给弄死了。

这一刻的魏五行已经退到一位跟随的朝臣身边,想怕一旦任荣长出手,他定会抓了旁边人挡剑了。

任荣长要不是听了媳妇的话一路忍着,便不会给魏五行有任何的机会,这会儿没动手,是因为他家媳妇拉住了他的袖口。

虽然宋九言词上没有阻拦,但夫妻二人有默契,倒也没有真的动起手来。

高座上的小圆子也忍不住起了身,他刚要出声,宋九便开了口:“敢问各位,先祖皇立下的律令可还算数?”

先祖皇立下的律令自然是作数的,谁敢说不,只是先祖皇不在了,这律令能不能执行得下去另说。

“我记得律令中有一条:私带火器,一件仗一百,每一件加一等,私造且私自持有罪加一等,仗一百流放三千里;民间不容许火药和火器的制造、买卖和运输,知察者奖十两金,违反者抄家流放。”

众人不知宋九为何提此律令,毕竟律法是有,却是多年无人理会。

自打神机营的工匠被长公主随嫁带走,燕朝便没有了神机营,如今再次成立,也没有人提及这律令。

再说昨日街头有人用了火药,那又如何,可曾查到是谁作案了?王府尹交来的证词,可敢在朝堂上说明?

这些朝臣一脸无所谓,但宋九这话无人反驳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