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安西兵日记 > 第98章 辞相让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么多年来,朝堂大臣们对于烦了的功劳都看在眼里,特别是先帝驾崩,他披甲入宫,以一己之力震慑宵小,郭家两兄弟愣是连宫门都没进去。先帝后事交代的清清楚楚,至新君登基,整个过程没有流一滴血,教科书一般的皇权更迭,这对大唐来说太珍贵了,所有人都在夸赞先帝识人。

先帝让他在众宰相面前发誓,然后赐其藤条以备新君无状,那根藤条便是他的地位。先帝出于种种考虑一直在强行压制他,到新君登基,第一份果然便是他封王拜相的诏书,在所有人预料之中。

今天议事,杨大帅牛刀小试,让众人都对未来充满期待,这位确实有两下子。可谁都没想到,他竟会突然提出辞相,还是以这样的方式。

宰相是人臣之巅,是所有臣子的终极梦想,从来没人会无故辞相,就算是做不下去了要辞,也是以奏折形式,皇帝挽留一番,保留双方体面。他就这样当众说了出来,等于断了自己后路,在逼迫皇帝答应。

表弟一声怪叫,作为皇帝实在有些失态,可众人顾不上在意小事,都在七嘴八舌劝他三思,莫要辜负先帝与陛下信重,尤其李德裕,竟不顾宰相之体,欲行跪拜之礼。

“郎君,万万不可……”。

烦了一把拽住他,看众人乱纷纷的模样,脸色一沉喝道,“大唐君臣的体统何在!”,殿内顿时为之一静,这里是皇宫,不是菜市场。

环视众人一眼,又道:“诸位稍待,我与陛下私下说几句”。

与表弟去到偏殿,李恒迫不及待问道:“哥,你为什么要辞相?”。

他实在不明白,老爹压制烦了官职就是为了他拜相辅佐自己,还千叮万嘱,你们哥俩要好好处,他可好,头一回开会,突然就要辞相。

烦了认真看着他,轻声道:“因为你还能叫我一声哥”。

表弟一时愣住,“哥,你说什么……”。

将他按到正座坐下,说道:“表弟,此间没有外人,我就直说吧,以我的功劳和资历,是应该就任宰相,可这个宰相我不能做。裴相于国有大功,当初没有过错,主动去幽州奔波,如今无论如何都该回朝,可我方才提出,竟无一人附和,为何?”。

表弟讷讷不能言,又道:“哥,你若辞相,我怎么办……”。

烦了摇摇头,自问自答道:“表弟,因为你们都有私心。咱俩的关系不用说,文饶和思黯与我私交深厚,田公与我有旧,杨公与我也有些旧情,以为是我向先帝举荐他宣读传位诏书,你们都觉得裴相不回来也好,可是他冤不冤?他主动放弃相位远赴边关,皇帝和宰相们竟然不想他回来,他委屈不委屈?”。

表弟急道:“哥,你这么多年……刚做了几天宰相,我下旨让裴相回来便是,我让他回来,你与他同为宰相”。

烦了摇摇头道:“表弟,其实你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一山不容二虎。我若与裴相同为宰相,你会向着谁?思黯文饶和田公会向着谁?便是杨公也就两不相帮而已。

裴相若是不争,他的颜面何在?他若要争,便会掀起党争,于国大不利。表弟,裴相德高望重,政务熟练,比我强百倍,更适合为相,我应该让他。

还有一个原因,记得我为什么向你举荐魏从简吗?思黯与文饶已经为相,元白与宗闵入朝在即,我若再为相,六人中有三个宰相和三个重臣,那时朝堂会怎样?”。

李恒急道:“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还能不相信你吗?你的忠心天下人都知道,李卿和牛卿皆是忠贞之士……”。

“我知道,可是有人不知道,也会有人不愿意知道。

我知道你相信我,正因你相信我,我才更要辞相。表弟,那晚你说,你做了皇帝咱们还是兄弟,你既然还叫我这声哥,我就要拿出做哥的样子。

你让裴相回来主持朝政,不要委屈忠臣,别人会笑话大唐,也会笑话你,我让一步,这样对大唐最好”。

“哥,这不行……”。

“行!”,烦了认真的道:“我本来也不喜杂务,正好清闲,有大事我便进宫来帮你,陛……先帝让你听我的,就按我说的做吧”。

李恒满脸纠结,“哥……你……不能这样……”。

“能!你和先帝信我,一个宰相的虚名不算什么。表弟,你听我说,等裴相回来,你就问他谁能为相,给他添个帮手,等再过些日子,我就劝文饶去幽州,这样裴相能使出力气,你也坐的安稳,明白吗?”。

“这……哥,我娘会骂我的,朝堂上下都会骂我……”。

“不会的,是我自己坚持要辞,他们都亲眼看到的,是我逼的你,他们只会说我乱来,与你无关,走啦走啦,就这么办”。

推着表弟回到正殿,烦了拱手道:“宝册印信我已让人送去政事堂,诸位忙着,在下先去”,说罢不理会众人,转身而出。

多少人为了个宰相的头衔无所不用其极,可这个头衔太扎眼了,没有这个头衔,也一样能参预政事,有了这个头衔会成为裴相的对手,还会被称为权臣,对自己和大唐都不是好事,既然这样,不如干脆辞掉。

还有一个原因,在其位谋其政,只要在宰相位上,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朝堂越绑越紧,他不想自己离开的时候造成太大影响。

第二天朝廷正式下旨,陛下召裴度回朝,杨某坚辞相位,陛下挽留不住,只得应允,消息传开,朝野哗然。

被先帝压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拜相,竟然没几天就辞了,很快更多细节曝出,没人惹到他,商量事都是他说了算,从皇帝到宰相们都很给他面子,可他突然就掏出奏折说要辞相,皇帝不答应,他与皇帝一番密谈后就回家了。众相追问缘由,皇帝说他非要让贤于裴相,怎么都阻拦不住。

某人又创造了记录,从拜相到辞相不到二十天,中书省一趟没去,宝册印信还包着好好的没打开过,进宫议了一回事,宰相当了不到一个时辰……

朝野对此有三种看法,一种是:杨大帅高风亮节,当初裴相辞相赴边,如今他又辞相让贤,真乃千古佳话。

第二种是,郡王此举实为避嫌,因其与牛李二相有旧,威望又太高,恐人非议,遂辞相以证清白,此乃人臣典范。

第三种是,洒家就服杨大帅,就没他干不出来的事儿,主打的就是个任性……

五月十二,正式的圣旨送到安西大院,罢杨凡相位,去中书左侍郎职,加封太子太师衔。

烦了半天没反应过来,前边还是太子少保,这回太子太师了,虽然只是荣衔,但这通常只用来追封德高望重的老臣,比如老武死后就可能得一个,活着受封的不多,竟然给我来了一个。

翻看圣旨下边,各部门印章都齐全,问过才知道,竟然是杨绛提出的,认为杨大帅匡扶社稷,功勋卓着,而今坚辞相位,有古贤者之风,非太子太师不足以彰其节,众臣皆附议。

行吧,混了半辈子,终于混到一个次顶级荣衔(往上还有太师太傅太保和天策上将),就眼下这一大堆头衔,除了工资高点,几乎没有实际权力,奥对了,那根藤条理论上有权揍表弟。

“太师,太师……”,默默念叨了一阵,突然精神一震,“我的球呢?拿过来!我要去上课!”。

咱也是有证的人了,这回看老武怎么拦我!

“太师……比大师多一点……嗯,这一点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