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东西都放进背篓确认没有遗漏,顾老太这才带着顾媛准备出门。此时顾家除了还在收拾东西的顾欣欣,所有人都不在。
大老爷们们都去山脚下收拾大梁,小一辈也跟着亲娘去了外祖家。顾欣欣亲娘被休,她无处去,不,就算杨氏还在,顾欣欣也不喜欢去杨家 。
看着形单影只的顾欣欣,顾媛道:“欣欣,你收拾完没有,要不要跟我去赵家玩啊。”
怕顾欣欣难堪,她又道:“哎,我都快忘了赵家啥情况,万一去到那里一个不认识,多难受啊,要不,你去跟我做个伴呗。”
顾媛说的认真,顾欣欣仔细想了想还是摇头,“不了,你们都走了,正好我留下给我爹还有叔叔们做饭。”
杨家人从小就不待见顾欣欣,导致她对走亲戚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去别人家她会不自在,难受的要命。
若是她年纪再小一点,她不介意去赵家跟小姑做个伴。十五岁是大姑娘了,她再跟着去赵家不合适。而且,家里长辈都走了,总要有人留下做饭,不然她爹他们吃啥?
顾家的男人可是都不会做饭的。
“走呗,你管他们呢,谁让他们自己不学做饭的,饿着了怪谁 ?你看人江家,老的小的都会做饭。”
她说的江家是江毅父子,可不是那个江经纶家。换做江经纶,他宁愿饿死也不会踏进厨房一步。
顾欣欣还是摇了摇头。见她坚持,顾媛也不好强求,只嘱咐她几句就跟着顾老太走了。
两人出来的有些晚,路上没什么人,也避免了寒暄。
来到隔壁村码头,刚好有船只要去河对岸。说是码头,其实就是村里的人在河岸边打了几个桩子用来稳固船只,跟真正的河岸码头差远了。
船只也是村里老渔民捕鱼的船只,整个码头也就只有这么两、三条。
平时村里的渔民会开着船在仓河里捕鱼卖钱补贴家用,偶尔也会载客。当然跟牛车载人去镇上一样,想要坐船每人要给一个铜板的资费,若是携带的货物过多,还得加钱。
像顾老二之前去仓河镇收婆婆丁就是做的这渔船。
捕鱼的船并不大,上面已经坐了三个妇人,顾媛跟她娘上去就显得有些拥挤。两人也没嫌弃、挑剔,寻了人少的一边小心的坐下。
顾老太轻轻推了顾媛一把,示意她坐在船尾,然后她坐在顾媛左手边把他跟船上的人隔开。
坐在顾老太身边的妇人是个健谈的,顾老太刚坐下她就开口,“老姐姐看着面生,不是我们十里村人吧?让我猜猜,你们是北边杏花村的?”
十里村因为靠近仓河,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远近闻名’,所以想要去河对岸的都得来十里村坐船。妇人嘴里的杏花村则是附近除了十里村外,最富有的村子。
顾媛跟顾老太都背着背篓,看她们走路的姿态就知道背篓里面都装了东西。她想当然的认为对方是杏花村人。
毕竟,跟十里村一样,顾家村的穷也是在十里八乡闻名的存在。
“我是顾家村的。”
顾老太这话出口不仅仅是问话的妇人,就是船上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他们都看到了顾老太刚才给船资的时候眼睛都没眨,记忆里顾家村的人坐船,哪个不是砍半天价。谁像老太太这般痛快。
再看二人的穿着,年老的就不说了,一身灰色棉布衣裳没什么特色。小姑娘那一身粉红色衣裙可是细棉布做的,料子好不说,上衣的下摆处还绣了一株桃花,那绣工看着就不是出自寻常妇人之手。
加上顾媛长相本就不俗,这一身更是衬的她顾盼生辉,很是耀眼夺目。
“顾家村的啊,我有个侄子娶的就是顾家村的闺女,那闺女勤快。对了,这是您孙女吧,多大了,许人家没有?”
猜错了别人的出处,妇人也不尴尬,她又把目光放在顾媛身上。
在现代,十一二岁还是个孩子,这里,许人家的比比皆是。
古人成婚都比较早,像青山镇,绝大多数女娃都是十三至十五岁出嫁,嫌少还有留到十七八的。
十七八岁,在某些人眼里那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顾媛长得好,也就是顾老太名声在外,不然顾家的门槛也早就被人给踏破了。
妇人也不是随意转换的话题,她娘家有个侄子今年十七岁,还没说亲。她这是看上了顾媛。
她那个侄子在书院读了几年书,本事没学会多少,眼光倒是养高了。村里的女人他看不上,觉得人家土;镇上的姑娘他倒是不嫌弃。可话又说回来,又不是秀才老爷,人家凭什么放着镇上的好日子不过,来村里伺候人?
她觉得顾媛就挺好,长得好,看穿着就算是出身顾家村,家里应该也不是穷的揭不开锅那种。
虽然看着年纪有些小,以对方的容貌,她侄子肯定愿意等。
顾老太人老成精,哪能不明白对方潜在的意思,她道:“这是我闺女,还在娘胎的时候就被他爹给许了人家,准备过两年就完婚。”
顾媛满脸问号,她娘在说啥?她怎么不知道自己被许了人家,还过两年就完婚。她娘说的该不会是江经纶那王八犊子吧?
自那日顾媛跟江经纶撕破脸索要银子,两人就没见过面,江经纶那王八犊子就跟失踪了似的,躲着她不见人。
若非她最近事情多,忙的连轴转,她差点都要忘了这王八蛋。
跟他完婚?呵呵,下辈子都不可能。
心里腹诽,顾媛并没有当面拆穿她娘,她只是扯了扯她娘的衣袖,示意她别说了。
得知对方从小定了娃娃亲,妇人有些失望,是她侄子没福气。
妇人脸上的失望之色没有丝毫掩饰,她旁边的妇人开口道:“娃娃亲啊,也不知对方人咋样。老姐姐,既然是你闺女,那就更应该仔细打听才是。就说我们十里村吧,好多小时候看着不错的小子,长大后都不行。”
“脾气大不说,没本事还不知道疼媳妇。换做是我闺女,我宁愿养她一辈子也不能嫁这种人。”
她随手指着刚开始说话的妇人,“我嫂子娘家有个侄子就不错,在镇上书院读过好几年书,识字,说话做事那做派。啧啧啧”
妇人满脸羡慕。不过是读了几年书,听她的意思还没有考取任何功名,跟自己无异。再看她的脸就跟家里出了啥大官似的,一脸与有荣焉。
“老姐姐,我跟你说,这招女婿就得找读过书的,他们才最会疼人。”
顾老太脸上带着淡淡的不喜,她那话已经很明显了,不想谈这个话题,没想到此人如此砍不懂人脸色。
“读书人有什么用,我家也有俩读书的,一个个跟大老爷似的擎等着人伺候。我闺女在家娇养这么多年,难道就是为了去别家伺候人的?”
此时顾媛也从旁边探过头,她眼睛忽闪忽闪,“这位婶子,我听说在镇上读书的都喜欢啥附庸风雅,喜欢跟好多女孩不清不楚的,是不是真的?”
“嗯,就是,听说他们面对喜欢他们的女孩就算是不喜欢也不拒绝,就是吊着人家。你们说他们这是不是想要坐享齐人之福,纳小啊。”
她这话不仅仅是说给这位喜欢保媒拉线的妇人,也是说给她娘听的。她娘疼女儿啊,不管她娘之前心里啥想法,听到这话肯定会打消之前的念头吧?
江经纶那种货色谁爱要谁要,她才不稀罕。
顾老太旁边的妇人脸色当即就变了,“小姑娘你这话是听谁说的,这人传出这样的瞎话来,不是坏人名声么?他啊肯定是跟读书人有仇。”
不管外头啥样,男人有多少个妻子,村里都是一夫一妻,谁家男人若是跟别的女人不清不楚,传出去那都是要遭人笑话的。
她侄子还没成家,若是传出这样的名声,哪有好人家的姑娘会愿意嫁?
顾媛疑惑道:“不是吗?就是我们村有个姓江的书生啊,我有好几次去镇上,看到他跟不同的姑娘说说笑笑。我看他旁边的人都不惊讶,还以为大家都这样呢,原来是我理解错了吗?”
顾媛见好就收,别人矢口否认她也没有死揪着不放,只是在最后又推了江经纶一把。
反正江经纶确实跟很多女孩不清不楚,她这也不算是给他身上泼脏水。
江经纶?若是别人或许不知道江经纶是谁,妇人不然。这名字她太熟悉了。
她娘家虽然不属于青山镇,但距离青山镇比仓河镇近,因而也是在青山镇书院读的书。她侄子在读书上并没有什么天分,因为这个她弟弟没少发脾气。既然是一个书院的,江经纶这个读书有天赋的难免会被拿出来做对比。
侄子嘴甜,妇人对侄子还是很有好感的,侄子不喜江经纶她原以为是嫉妒,现在才明白侄子说的都是真的。这个江经纶真不是啥好东西。
一个时辰太长,大家坐在一起难免会闲聊打发时间。顾媛提到江经纶,大家闲聊的时候难免会就把话题扯到他身上。
顾媛这才知道,江经纶还是个名人,居然这么多人都听说过他。
只是她们说的,跟她见到的并不一样,若非她知道顾家只有一个江经纶,都要怀疑是撞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