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班房之中。
刘健和李东阳中间的桌子上面摆着一堆书,俩老头一人捧着一本,苍蝇大小的字体,细小的笔画,着实有点为难两个老头,恨不得把脑袋扎进书里才能看清楚字迹。
这个时代照明手段有限,看了一辈子书,又那么大年龄,俩人都是老花眼,也是他们这些老年人的通病。
俩人尽管都是大学士,读的书都比戴义多,可是在对这些书中提出的各种概念理解上,并不比戴义强,翻了一遍之后,除了那本地理学和天文学能勉强看懂些,其他的都是看得一头雾水。
刘健最先把书放下,抬头看向坐在下首的王守仁问道:“皇上命你组建格物院,你现在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书中的内容艰深晦涩,皇上有言,这些只是入门学问,后续还有更高深内容,一般人可能需要十几年才能读通一门学问,我想在国子监招募感兴趣的学子分别钻研,然后再招募开蒙童子授课,选拔更年轻的学子一起学习,只有积累了足够的人才,格物院才可以初步组建起来!”回来的路上,王守仁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伯安的思路是对的,我们是越老思想越顽固,每个字、每个词都能看懂,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越看越迷糊,是应该找少年人学习,皇上写的这些都是天书啊!”李东阳也放下手里的一本《光学》,无奈的说道。
“那你回去就把兵部的差事交卸,我们在国子监附近给你找处院落,作为格物院的场所,还需要哪些条件,你回去拟个条陈递上来,我们酌情给你解决!”刘健痛快的决定道。
皇帝主导制定新的京察制度推行后,大批官员自首认罚,大批官员因贪污腐败被抄家流放,国库空前的充裕起来,做首辅近十来年了,手头从来没有这么宽裕过,刘健尽管对皇帝设立格物院不以为然,仍然痛快的表示支持。
“书中涉及冶铁,火药制作,天文观测,机械制造等等诸多格物实验,所需场地极大,必须有足够空间才行,尤其是天文观测,需择高处最佳,格物院暂时在国子监附近开办,日后新址可以在西郊香山附近择地建设,远离城中喧嚣,学子也可专心钻研学问!”李东阳考虑的比较细致。
另外他没有说出口的想法,那就是皇帝愿意住在城外研究格物,你们格物院也去城外陪着,看不明白的地方,也方便就近请教。
于是,在皇帝和内阁支持下,刚刚越级提拔到五品兵部郎中的王守仁,再次提升一级到从四品,转任新设立的格物院祭酒,负责筹组格物院。
格物院的开办场所就在国子监西面一墙之隔的院子,王守仁的品级也和国子监祭酒一样,他虽然祖籍浙江余姚,可是从小跟父亲在京城长大,中进士前也在从国子监读过几年书,对这里并不陌生。
王守仁并没有急着去国子监招人,皇帝亲自题写的格物院匾额挂上去后,大门敞开,院内除了一些负责打扫的仆役外,只有他一个人。
格物院低调的挂牌后,他就在自己的公房内读书,哪怕不能完全弄懂,他至少也得通读一遍才行,不然凭什么招揽人才?
没想到,他低估了国子监学生们的主动性,没等他去上门宣传招揽,就已经有胆子大的学生找过来了。
皇帝倡导格物的学问,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为了满足好奇心,都值得他们过来了解一二。
书籍只有一套,好在有十几本,可以轮流翻看,当然不能带走,真正有心学习,只能在这里抄写,拿回去慢慢琢磨。
这些书籍里面除了数学和几何国子监有算学传授以外,其他的内容对这些学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学问,能看懂的就有种茅塞顿开,闻道顿悟的感觉。
尤其是力学原理、热学、声学、电磁学、光学、化学、生物学这些前所未有的学科,里面诸多创新的名词和概念,偏偏又特别贴合日常见到的各种现象。
能看懂的学生如痴如醉,看不懂的也只能承认自己愚钝,请看得懂的帮忙讲解,这里面的学问可比那些四书五经有趣多了。
结果就是,格物院刚刚开张第一天,就招揽过来二十多个学生,只要是过来的学生,无论看得懂看不懂,都留下学习探讨了一天。
都已经过来了,灰溜溜的离开,那不是对外公开承认自己笨吗?
当然,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看懂一些,引发了兴趣,毕竟曾凡编写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个时代的背景,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一些实例也改用现在常见场景,便于他们理解。
感兴趣的人一多,书籍太少成了问题,第二天又有几十个学生过来学习,这下可好,两人看一本都不够了。
这些教材可不像《论语》《大学》那些经典,万把字一本书,这书里面随便一个章节就有万把字,字数少的一本都有七八十万字,想抄一时半会都抄不完。
王守仁雇佣了一批职业书匠连夜赶工,先抄所有书的前面部分章节,这样就快了许多,几天过后,总算是暂时缓解了书籍紧张的问题。
与过去监生们读的书不同,这些书里面的内容不是光理解就行,涉及到的那些实例还要进行实验,光学的,声学的,力学的,热学的,化学的各种实验,光有理论没有实验证实当然难以说服人。
有的实验可以自己制作简单道具,有的实验道具相对复杂,学生自己制作起来就很难了。
于是,王守仁又跑了一趟城外皇庄求助,把显微镜、望远镜、凹透镜、凸透镜、新制成的温度计、计时器、天平、量杯、滑轮组等等一系列的实验用具带了回来。
有了这些实验器材支持,证实了书中的部分理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更大了。
很快一间屋子就不够用了,自然要开始分班,根据这些人的兴趣分到不同的房间去学习不同的内容,那些最早过来,理解比较快的就成了兼职教员,负责指导后续过来的学生。
格物院学生发展的速度超过王守仁的想象,他都没有去宣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吸引过来三百多学生,每天准时过来学习,几乎每天都有生面孔过来,这个院子都有点放不下了。
眼瞅着临近年底,王守仁停止了招收新人,贪多嚼不烂,现在这些人先把这些书学一遍都要几个月时间,年后搬去城外,还愿意跟过去的学生,那才是真心实意想学的,到时候地方宽敞,再增加人数也不迟。
主要是他的心思都被书中提及的各种理论吸引,这些琐碎事务不想多费心,他已经请两位阁老帮他选派人员管理具体事务,皇上看重的是对格物的研究,他身为格物院祭酒,对这些学问的理解上,当然不能被那些学生比下去,至少讨论的时候不能露怯才行!
书中涉及的知识太过广泛,即便王守仁具备父亲一样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理解其中的内容,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过通读完生物学、天文学和地理学三本,这些对他来说相对好理解,即便一时理解不了,也可以先记忆下来,以后慢慢的研究。
其他的数学、几何、力学原理哪些都需要大量演算练习,光记住概念定理不行,没有亲自演算过,不会实际应用那些定理公式等于是白学,每一门学问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以王守仁的自负,他也没把握短时间全部掌握,只能一门门的慢慢啃。
这些书里面最核心的当然是数学和几何,也是其他所有书籍都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尽管他以前学过算学,再学习这里面的内容仍然头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