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诚双手一拱,“藏富于民的好处,崔兄已经说过,我不在赘述。

藏富于民的弊处在于大量财富被民间控制,在国家遇到战事时或国家需要修建大型富民工程时,国家财政不足以支付。

比如魏国来犯,国家军费不足,怎么办?还有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国家财政不能负担,怎么办?”

崔元道:“可以临时征税。”

孙诚冷笑,“临时征税,敌国大兵压境,你跟我说临时征税?等你税征好了,再打造兵器,征发士兵,你认为来得及吗?

还有修建大型工程,工程在一处,以当地的财政是不足以支撑的,所以需要朝廷支持,朝廷没有钱,你说怎么办?

你要去另一处百姓那征税,给这一处百姓修工程,你认为他们会交吗?

比如在我国西部流川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汛期时洪水经常破堤,造成生灵涂炭。

建国时工部就有提议,在西部兴建一处堤堰,这样便可将水分流,一是可防止洪水破堤,二是可以灌溉大批良田。

但工程浩大,当地无力承担。谁都知道这个工程好?能护国安民。

可钱从哪里出?你要征税,西部百姓负担不起,东部的百姓又没有享受围堰的好处,你想征税,他们会交吗?

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弊处,不能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

大儒们沉默了,下面的博士也都窃窃私语。

“所以,学生认为,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并不矛盾。

在国有外敌之时,应以藏富于国为主,藏富于民为辅。

国家一统,应以藏富于民为主,藏富于国为辅。而现在,对于宁国,还是以藏富于国为好。”

大儒们隐约感到孙诚说的是对的,但这还是不符朝廷宣传口径。

要是国家认为应该藏富于国,那就要加税,国中的世家、乡绅还不得闹起来。何况这些大儒也是那群不交税的人。

结果,孙诚输的更惨,五比零。

一些博士开始讨论,都是认为孙诚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文才都放在了诗词小道之上。

崔元心中大喜,用挑衅的目光望着孙诚。孙诚面如常色,对自己的输赢好像毫不在意。

林异望着孙诚道:“最后一个问题,国用不足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就是说国家没钱了,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能让国家有钱用。

崔元道:“国用不足,应崇尚节俭。并核查朝廷各项开支,开源节流方能足国用。”

这又是一个标准答案。

崔元的话让大儒们有些失望,以为崔元身为茂才,能提供一些特别的见解,结果还是老生常谈。

孙诚沉吟了一下,“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之所以不足者,是理财之人不重视科技。

崔元道:“善理财之人要增加国用,不过加大赋税,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穷困,流离为盗,岂是国家之利。与那科技有何关系?”

孙诚看着崔元不屑一顾,“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岂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都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

孙诚笑道:“谁说天地所生财货?都有定数?千年前,小米亩产不过一百来斤来斤。

后来北方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亩产飙升为小麦一百七十余斤,水稻三百余斤,而且亩产还在增长。

请问,这多出来粮食的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加赋百姓才得到的吗?”

崔元一怔,一下子说不出来了。对啊!要是天地所生都定数的话,那粮食应该不会增产的呀!

“那你认为是什么缘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要重视科技,重视人才,财富就能不断的增长。

民间财货增加,通过赋税,自然也能增加国用,百姓也能更加富裕。”

一位大儒道:“何谓科技?”

“科技乃科学与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

技术是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也就是说,不但要重视杂学,还要重视工匠,他们才是增加财富的重点。”

崔元道:“杂学,工匠,那不就是奇技淫巧吗?此乱国之道,绝不可行。”

孙诚瞥了一眼崔元,“井底之蛙。”

可孙诚的话太超前了,五位大儒都对这科技都不感冒,特别是那些杂学和工匠。

一个是杂学,一个是工匠,他们若能得到朝廷重视,那将我儒学置于何地?大儒们都对孙诚有些不满。

于是,大殿中众人都对孙诚不断的指责,有的博士为了讨好崔家,还口出恶言。

孙诚只是闭上眼睛,对众人的指责充耳不闻。

林异大叫一声,“肃静,我太学学风自由,允许各人争鸣,尔等不可口出恶言。”

博士们这才闭上了嘴。

五位大儒讨论了一番,林异道:“此次文才比试,崔元胜。

崔元的话语符合圣人之道,不愧为朝廷茂才。

孙诚话语则言论偏颇,对儒家之学不甚了解,至于那诗词,那只是小道,不必浪费精力。

望回去之后,多读圣贤之书,成为朝廷栋梁之才。你们下去吧!”

孙诚冷冷一笑,站起身来,对着众大儒,双手一拱道:“各位先生可以评学生输,但学生认为我才是对的,这个以后会证明,告辞。”

孙诚扬长而去。

大殿中,众位博士纷纷怒喝。

“狂妄。”

“猖狂。”

“傲慢。”

几位大儒心中更是不快。

…………

孙诚回到府中,孙尚夫妇已等在那里,孙尚叹了口气,脸上有些落寞。

“输了也没什么?反正你又不想当官,输了就输了吧?家里的钱财足够你过一辈子了。”

孙夫人也安慰道:“那些大儒不识货,才认为诚儿输了。

要我说,什么财货自有定数,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要是有了定数,那些文人能穿上那么好的衣服?以前,丝织品只有王族、贵族才能穿的,现在富人也能穿了,那这些从哪来的?

还不是一代一代加大丝绸产量,降低价格,他们才能穿上的。

现在好了,自己穿上了丝绸,却说天下财货自有定数,也不知道他们脑子是怎么想的?”

孙诚自然是大点其头,“母亲高见。”

孙尚叹道:“好了,别说了,历来大儒就是这么说的,你用嘴是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