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日,一进这边的学长们也来了,现在还没来书院的,都是在考场里。

十八日下午,思贤堂的杂役就通知了新入学的学子,到崇德楼汇合。

大家收拾齐整,到院子里等待。

崇德楼前面立马跟第一日的水房和茅房差不多,乌泱泱的挤满了人。

贺宣四人找了个角落站好,等着具体事宜。

过了一会儿,四位先生从走廊走来,手里拿着纸,身后还跟着杂役。

等杂役把纸张贴好,学子们才知道原来是分班了。

曹周彭杨四位先生分别管四个学堂,他们进屋之后,学子们一拥而上。

看自己分到哪个学堂。

贺宣四人分散到四个学堂去看,比一个个看过去效率高些。

贺宣在博学堂这边找,看到一半,就听到丰叔明的声音。

四人都被分到慎思堂。

在慎思堂的名单上,傅晶排前几个,贺宣和孟长生在中间,丰叔明更后面一些。

难道这份名单是按照入学的顺序排的,这样的话倒是不奇怪四人为什么会分到一起。

走进慎思堂,周先生坐在上首,四人行礼后,找了并排的两列座位坐下。

屋里大家都不敢吭声,老老实实坐好,空气中氛围好像凝滞了。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学子们都找到学堂,落座。

周夫子等人齐之后,开口道。

“诸位学子,我乃慎思堂的先生周仲亨,教授《大学》,列位都是书院学生,切记遵守书院学规。”

“学规二十条,一曰明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接下来大半个时辰,周夫子就讲了书院的学规,贺宣之前看过,大致有个印象,随着周夫子一条条讲解下来,加深了理解。

学规不仅仅是印在石碑上供人观看,更是学子要学习的内容,不只有文化知识上的学习,还有品德的修养。

从立志,持身,居家,待人种种方面提升学子的素质。

周夫子还算温和,并不一味教条式的训导,等讲解完学规,留了时间让学子提问。

不明白的地方,耐心解释,贺宣因此对周夫子的印象分很高。

书院的课程跟以往学馆有些不一样。

学馆规模不大,许多课都是一位夫子教授,属于全科先生。

书院则是专科专授,周夫子主教《大学》,另外三位夫子教《论语》《孟子》《中庸》,更接近现代的上课方式。

五经则有另外的先生教导,除了这些主课,还有骑射两门武艺,剩余的副课可以让学子自选。

书院每日辰时开始上课,一个时辰一堂课,新入学的学子每日上午都是满课,下午安排骑射,选修课。

贺宣根据周夫子讲解,觉得自己可以画个课程表,省的不记得每日的课程。

等告知完明日上午辰时在崇德台汇合,听山长训话后,就离开了。

学子们议论纷纷,在座的就是以后的同窗了,很大可能一起度过三年的时间。

“你们学过骑射没有?我以前身体不好,家里不让学这个。”

孟长生坐在贺宣前面,说起这个,苦恼中透着一丝好奇。

“没事,骑马很简单的,等你学会了,就能感受到策马奔腾的自由。”

傅晶自小就会骑马,一点也不觉得困难。

慎思堂的学子互通了姓名,交流两句,聊得来的说起相同的话题。

这个年纪的学子,最大也就二十几岁,小的如孟长生,才十有六。

说天真吧,却早早懂得为自己考量,说经历世俗吧,身上还有一股热血义气,处于这个年龄段,正是生机勃发的时候。

贺宣忍不住加入,明明不算很有意思的话题,却又聊得那么欢快。

转眼间,到了休沐这一日。

主要是这几天,事情发生的太多,有太多的先生要了解,新接触的事务要熟悉,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太快。

上午的课上完,就可以回去。

贺宣收拾好自己的笔墨,走出崇德楼,这边已经没几个学子,第一次休沐,大家都忍不住冲出书院。

斋舍已经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贺宣把书本放下,背起行囊准备回去,里面装的都是这几日换下来的脏衣物。

傅晶的情况跟自己差不多,不过他的衣物还没收拾,等小厮来了以后再动手。

贺宣打过招呼后,就往山下走去。

大路上都是人潮,贺宣边走边看,免得错过小竹他们,不知今日是谁来接。

到了书院大门,贺宣出去没多久,就看到于五郎在外边挥手。

不好大声喊,只能跳起来挥手,希望公子能看到自己。

两人汇合后,于五郎主动拿了贺宣的行囊。

“家里这几日还好吗?”

“好,一切都好,就是大家都想公子了,小兰成天念叨着公子吃不吃得惯书院的饭。”

贺宣弯起嘴角,有人关心自己总是忍不住雀跃。

牛车停在山脚下,这一段路实在太多人,走到之后,老杨立马就把牛车拉出来,,车里带了小兰做的包子和鸡蛋饼,让贺宣垫垫肚子。

从书院回去要一个半时辰,再耽误下去,休沐的时间就剩不下多少了。

拢共只有一个晚上加下午的时间,回家也就洗个澡,吃个饭,明日鸡叫就要回来了。

牛车上了官道,老杨他们嘘寒问暖,关心贺宣在书院的情况。

欸~

贺宣也是槽多无口,一开始总是不习惯的,书院的饭菜味道一般,翻来覆去就白菘芦菔的炒,偶尔来个豆腐大家都抢着吃。

刚开学那两日还好,师傅还精心的调个味,等学子都入学,书院闭门之后,那叫一个彻底放飞。

除了咸味,其他味道都没有,一顿两顿也就罢了,吃了三四天,白日还要消耗脑力,贺宣带去的肉酱第三天就吃完了,接下来几日就硬撑着。

矮子里面拔高子,比起炒芦菔,炒白菘还算能入口,天然矿物质水煮熟,加点盐和油,就当减肥餐吃了。

食堂还有管事查看学子们饭菜有没有吃干净,要是浪费食物,很影响夫子们的印象,觉得自己娇气。

除了吃,还有一个就是洗漱了,早上的水房根本挤不进去,贺宣几人晚上准备好水,直接在屋里洗漱。

热水抢不到,自己烧,茅房都很难排上队,这就尴尬了。

总不能在屋里那啥吧。

虽说甲字房的屋子比四人间要空一些,那也只是相对来说没那么拥挤,还没有宽敞到放个恭桶的程度。

贺宣只能调节自己去茅房的时辰,早些起床,或者早早去崇德楼占茅房。

反正三进的茅房没去过几回。

这些都克服了,但总有些是无法克服的。

比如一个屋子上课的同窗,他的脚臭味。

不是每个人都跟贺宣一样日日洗脚的,很多男子,没有人照顾,这五日可能一回都没洗过脚。

第一眼觉得这个人还算齐整,走近确实一股脚臭味,头油味,张开嘴还有口臭。

坐在贺宣旁边的蒋诚就不怎么讲卫生。

说是边上,其实还有一点距离,两张桌子中间隔了一尺的距离,所以脚臭味总是若隐若现,却余味绕梁。

贺宣真的很佩服跟他一个屋子住的另外三个同窗,不知道是怎么忍下来的。

现在天气冷还能忍一忍,等天热了,五日不洗澡,不洗脚,那股馊味~

不能在想象下去了。

贺宣询问老杨,浴室的炕烧了吗?

“出来前就交代有粮把炕烧上,水也热上,等公子到家,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沐浴了。”

哪怕老杨没交代,小竹跟了贺宣这么久,这点事情也不用太操心。

“今儿一早还杀了鸡,等公子到家,板栗炖鸡正好能吃。”

老杨继续说着,把贺宣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贺宣为了不失面子,问起于五郎。

“五郎,城里的宅子有合适的吗?”

书院离庄子确实太远了,要是在城里买个宅子,自己回家的路程就可以缩短一半。

于五郎这几日也往城里跑了几回,但是城里这些中人,让于五郎再等等。

这几日正是春闱期间,大多数好房子都租出去了,毕竟卖房子的人家,要是这屋子里出了个举人老爷,立马就能涨上一成价。

现成能买的屋子,不是溢价太多,就是环境不好,邻居不好相处,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南城五间破瓦房,要价三百多两银子。这屋子根本没法住不说,还是跟别家挨着的,重新造还要跟邻里沟通许久。

宅院需要更多,最小的三间屋子也要五百两,不过地段好些,关起门来不被打扰,于五郎跟贺宣说起的时候,自己都不是很满意。

毕竟三间屋子,最多住两三个人,厨房茅房都挤在一处,公子住这样的宅子,实在有些委屈,还不如庄子里,至少宽敞。

买房子是个长久的事,也只能慢慢挑,慢慢选。

牛车咕噜噜,终于到了庄子门口,小狗子手脚麻利的开了大门。

贺宣回到庄子,直奔茅房,还是家里的干净。

从茅房出来,小竹他们都过来行礼,然后被老杨打发去准备东西,收拾贺宣带回来的衣裳。

“公子,您要休息一会儿,还是先用饭。”

老杨过来问道。

“先沐浴吧。”

贺宣在路上垫补了几口,这会儿也不饿,大不了晚饭吃早点。

但是洗澡这件事,真的忍不下去了,头皮都油腻腻的。

贺青小秋收拾好换洗衣裳,就往一进的浴室走去。

余有粮烧好的热水都换了两回,里间雾气弥漫。

贺宣脱了衣裳,舒舒服服的躺进浴桶里,水稍微有些烫,适应了一会儿,就觉得刚好,缓解了一路的疲劳。

贺青拿着盆子和板凳走进来。

“公子,沐发的东西准备好了,现在开始吗?”

贺宣点点头,以前都是自己先洗头,再泡澡的,这会儿实在不想动弹。

把脑袋靠在浴桶边上,贺青轻柔的解开头套,把头发散下来,用梳子梳理一遍后,用水打湿。

贺宣觉得老杨确实会调理人,在村里的时候,贺青哪里会这些,不都是这段日子学的。

还别说,手法不错,手指在头皮上打圈,不轻不重。

贺宣有些昏昏欲睡,直到小秋进来换水,才睁开眼睛。

洗澡就不用他们,等两人出去,贺宣开始搓澡。

皮肉已经泡开,用手一揉,就是一个十全大补丸。

搓搓洗洗,浑身干净后,已然过去半个时辰。

贺宣穿好里衣,去外间的炕上烘头发。

从浴室出来,感觉自己卸下负担,轻了好几斤,就是肚子发出不合时宜的叫喊声。

小兰已经准备好饭菜。

午时离开的书院,这会儿已经申正,吃晚饭早了一些,也不是不行。

除了板栗烧鸡,还有红烧肉,海带拌豆芽,满满当当放了一桌。

明明过年期间吃肉都吃腻味了,好几日不见,就开始想念。

贺宣觉得一定是在长个子,缺少油水。

很努力的吃了两碗饭,实在吃不下了,桌上这些菜,还剩下一半,贺宣心有余而胃动力不足。

这个海带拌豆芽,倒是吃完了,书院里炒的豆芽一股子豆腥气,炒的软趴趴,一点都不好吃,还是家里的可口。

抚着小肚腩,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赵林正好过来了。

询问家里事宜。

庄子里的麦苗返青生长,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松土,除草,这时候正是麦苗长叶的关键时期。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土地是最无私的,有没有付出汗水,收获的时候就能反映出来。

赵林回去后,余有粮罗家旺等人轮流汇报家里的情况。

余有粮负责的就是小山坡这一块,过了个年,这里的鸡都吃的差不多,正准备买些小鸡仔,扩大规模。

还有就是养猪,家里制作肥皂需要不少猪油,猪肉可以吃,粪可以肥地,浑身上下都是宝。

让余有粮负责养殖这块,也是根据个人特长,他养过羊,有些经验。

庄子上都是一个芦菔一个坑,其他位子都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余家人跟着自己好几个年头了,总要照顾一下。

罗家旺说的就跟羊毛有关,现在天气还冷,但是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去收羊绒了,总要做些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