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放完鞭炮,大家互道祝福,冷风一吹,赶紧进屋。

进屋后,热气一熏,贺宣跟小女娃同步打了个喷嚏。

吃过了晚饭,就要守岁。

贺宣回屋解手,再回到前院正堂,这里已经收拾好了。

屋里烧着火盆,榻下还有炉子,老杨把买的干果蜜饯拿出来。

给贺宣单独一份,其他人放在碗里,想吃就抓一把。

“旁边屋子烧炕了吧?”

贺宣是肯定句,天气冷的时候,家里不吝啬这点柴火。

“烧了,刚还放了几块柴火。”老杨回答。

“让女眷和娃娃去炕上暖和暖和,不用一直在这屋,把干果,柿子这些也拿些去,过年嘛,就是吃吃喝喝。”

大家陪着自己背井离乡,贺宣也不在意这点吃食。

舒舒服服的聊聊天多好,一年到头也就这点时间有空闲,不用干活。

正堂里,大家的话题围着毛线毛衣生意,开始扩展,罗家旺几人说起辽阳的风土人情。

小竹有粮则是说起村里捕鱼时的热闹。

贺宣喝的不多,一小杯酒就有些昏昏沉沉,神志还清醒着,就是忍不住瞌睡,眼皮子打架。

小竹去拿了床薄被给贺宣盖上。

贺宣笑了笑接受好意,屋里的聊天声也轻了些许。

半夜,老杨把贺宣叫醒。

“公子,要吃饺子了。”

贺宣困得不行,只想睡觉,想到自己是一家之主,睁开眼睛。

“帮我打盆水,洗洗脸。”

贺青直接把洗脸布都拧好,递给公子。

擦过脸,才清醒些。

小兰她们已经把饺子下锅,正堂这边收拾好,就可以吃了。

晚饭吃的不少,吃完就坐在屋里,之前的还没消化完,贺宣吃了六只饺子,实在吃不下了。

外边又开始飘飘扬扬的下雪了。

贺宣想着瑞雪兆丰年,希望地里的麦子能长得更好吧。

“女眷这边要是熬不住,就让他们带着孩子去休息吧。”

贺宣发话,吃饺子的时候,看到杨李氏抱着个孩子去屋里嘘嘘,困得眼睛都睁不开。

自己不开口,下边的人都熬着,也没必要,守岁就是个意头。

吃过饺子,大家都清醒些,嘘嘘的嘘嘘,吃柿子的吃柿子。

“公子,这柿子,冻在外边好硬实。”

于五郎听人家说冻柿子冻柿子,就放了一个在外头,这会儿已经冻住了。

“你尝尝看,好吃把这些也拿去冻一冻。”

听公子这么一说,于五郎没多想,直接上嘴啃。

“哎呦,唔,粘住了。”于五郎发出含糊不清的音节。

刚冻好的柿子,直接上嘴,还不得黏住,把一屋子逗得大笑,精神不少。

等柿子捂热一点,于五郎的嘴巴才解脱。

“五郎,你亲身上阵,博大家一笑。”

有粮一边乐呵,还逗着于五郎。

于五郎红了脸,倒也大气,笑归笑,等柿子凉一些,再开始吃。

咬一口,哆嗦一下。

“这,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啊?”

这反应把大家都搞懵了。

“好吃,就是太冰了,我的牙都要掉了。”

大家把屋里剩下的柿子拿出去冻一冻,有粮还拿了个橘子,想着万一冻橘子也好吃呢!

贺宣神秘的笑着不说话,反正不好吃也要让有粮咽下去。

好不容易守到天亮,老杨点了香,交给贺宣,贺父的牌位这些不在府里。

只能朝着西南方拜一拜,就当祭慰先祖。

吃过早饭,府里的下人给贺宣拜了年,这才算完成守夜。

正月初一的拜年,贺宣是不给赏钱的,新年不能破财,要是去拜年,也只能给提前准备好的年礼。

京城不像村里,贺宣没有亲近的长辈,可以补个回笼觉。

而且,这两日雪下的大,哪怕要走亲戚,也会等雪停了再去。

贺宣一觉睡醒,赵林带着庄子里的下人过来给主家拜年。

老杨让他们在屋里烤火,吃点炒豆子,红薯干,唠唠嗑。

“主家过年好。”

“公子新春大吉。”

“来年发财。”

...

看到贺宣进屋,七嘴八舌的说着祝福话。

贺宣笑着点头回应,嘴里说着:“都好都好,一起发财。”

织坊里有的妇人跟杨李氏混熟了,知道些主家的性情。

推着孩子,上来要给贺宣磕一个。

“要不是公子好心,让我们学着织毛衣,家里孩子过年都吃不上肉,让他记得公子的恩情。”

说着就要让孩子跪下,贺宣遇到这种情况,吓得赶紧摆手,连连说着不用。

老杨把孩子拉起来,往手里塞了个橘子,给公子解围。

“孩子心理知道就行,坐下喝杯热水,大冷天冻坏了吧。”

大家的话题就转到冬日的严寒上,还好今年多准备了柴火,白日烧着火盆,晚上烧炕,比起往年好过许多。

老杨揣摩公子的神情,并不反感听这些家长里短。

贺宣捧着小秋倒好的热水,看着屋里众人的样子,能出门的,衣裳都还算厚实,大人小孩身上的补丁却不少。

几个小娃娃手上,脸上都长了冻疮,还流着鼻涕。

并不敢靠近贺宣,只是依在父母边上,看着桌上盘子里的吃食,嘬手指。

贺宣不缺这口零嘴,对于他们确实难得的好东西,让小秋给孩子们分了。

深色包头巾的妇人用手捅捅自己当家的,男子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

贺宣瞧见赵林还在跟老杨寒暄,并不知道的样子。

那妇人终于忍不住,叫了声公子。

贺宣一直在屋里坐着,面上也很和气,却莫名的有些距离。

下人们只是跟其他人攀谈,听到有人叫公子,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这妇人脸都涨红了,屋里的目光集聚在她身上,都张不开嘴。

“有何事?”

贺宣问道,这妇人是织坊的,平日干活还算麻利,所以有点印象。

“我,我就是谢谢公子,还想问问,我们,我们还能去织坊做活不?”

这桩事情,不只是一个妇人想问的,大家都悬着心。

问了杨李氏,杨李氏不清楚公子的安排,不敢多说,可是织坊没有毛线送来,想织毛衣也织不了,这才大着胆子发问。

贺宣放下茶碗,环视一圈,屋里这些人确实很关心这个问题。

“开春了,地里的农活就有不少,不管如何,不能荒废田地,织毛衣和其他挣钱的活计,等农闲了,管事们自会安排,大家不用担心。”

羊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妇人们想做,也没有材料。

等开春了,罗家旺他们去收羊绒羊毛,清洗出来,夏收过后,就是农闲,把菜地都安排好,正好开始织毛衣,到了冬日售卖。

除了毛衣这点活计,老杨提出可以养猪,让庄里的人割猪草,用猪草换猪肉,增加点油水,猪粪还可以用来肥地。

小山坡那边已经养了鸡,多几头猪也行,就让老杨看着安排。

没等多久,大家都告辞了,快到吃午饭的时辰,还要回家煮饺子。

贺宣没什么饿意,回到二进屋子后,脱了外袍,在卧室伸展几下,光吃不动,就要变成大胖子了。

拿起挂着的弓,装模作样的比划比划,想象自己是一个侠客,遇到坏人,嗖的一箭,为民除害。

外间,贺青过来敲门,“公子,午饭好了。”

中二少年,放下弓箭,恢复文质彬彬的样子,去正堂吃午饭。

下午,外面的雪停了,贺宣穿着新买的靴子去踩雪。

老杨安排人铲了必经之路的雪,很多地方还没动。

靴子里面有厚实的皮毛,贺宣脚上不冷,把未被染指过的地方都踩上脚印。

踩雪的声音很好听,踩上去还有点解压,走了大半个时辰,贺宣把这府里这一片地方都标记了脚印。

回到屋里,小兰就端了一碗姜汤进来。

“公子,喝点姜汤驱寒。”

没想到踩个雪,后果这么难以下咽。

贺宣身上不冷,甚至有些发热,露出来的手脸却冻得冰凉,只能咽下姜汤。

这火辣辣的姜汤,小兰到底放了多少老姜。

贺宣的怨念使他想起红糖姜茶,有了甜味,姜汤就顺口多了。

“小兰,下回煮姜汤往里面加点石蜜。”

小兰应下了,端起碗回厨房。

铺子里买的石蜜,不知道是不是材料不好,还是手艺问题,不够甜,还有点硬。

贺宣琢磨着要不要弄点白糖出来,可是自己不知道怎么把石蜜变成白糖的。

要不然早就动手了。

不过细想想,知道要给石蜜脱色,去除杂质,让它变得更甜。

怎么样才能去除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贺宣晚上突然想到了不知道是初中还是高中化学老师提过一句,黄泥水淋糖法。

大半夜起来,把这句话记下,才敢回炕上继续睡。

正月初二,贺宣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

哈哈哈哈~

看着纸上写着的字,才发现昨晚的梦是真的,这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要不今日再数一遍银票。

或者想自己有一身绝世武功。

会不会...

贺宣去厨房找小兰,石蜜一般都放在厨房。

把家里装石蜜的罐子抱出来,让老杨安排人去挖黄泥。

老杨很是奇怪,“公子,这两日可能不是很好挖地。”

雪还没化,地面都硬实着,锄头砸下去,还能被冻住的地面反震回来。

“那少挖一点,我冬日制碳的地方,不是挖出来些黄泥,先搬些回来试试。”

贺宣正在兴头上,实验的话,也不用很多。

后面家里空着的人都来帮忙,黄泥搬回来,挑选出干净的,然后化成水。

接下来,贺宣就不知道了。

这石蜜是整块淋黄泥水,还是要砸碎淋?

这几日有时间,可以慢慢试。

小竹小兰老杨几人都配合着贺宣,给石蜜淋上黄泥水。

宋婆子有些心疼,糟蹋吃食也不是这么个法子啊!

缸里的黄泥水淋了一下午,石蜜块也没成白色。

砸碎的石蜜粉更是和黄泥混为一体,根本找不出来了。

贺宣也懵了⊙▃⊙,自己就记得这么一句话。

怎么没把过程也想起来呢!

这两缸子黄泥水和石蜜,继续下去也没啥用。

就把石蜜块放在黄泥水里。

这个时候,贺宣还抱着幻想,万一过两天,才能出白糖呢?

等到雪化开,那两缸子黄泥水都沉淀了,白糖的影子都没见到。

贺宣听小竹的汇报,想着是不是自己漏了哪个步骤。

过了两日,官道上的路已经不再泥泞,山脚下的村民去城里赶了回集。

贺宣暂时放下这让人糟心的黄泥水,打算去京城,把自己准备的新游戏拿去给谢泰。

大赢家游戏要出售,总要先把成品做出来。

贺宣带着家中一半的人进城里,老杨说年节里,还有专门的人表演敲鼓,踩高跷这些。

要是离城近一些的村子,说不定还会去村里演。

贺宣的庄子要个把时辰,表演的人不会来到这么偏僻的地方。

大家都想进城看热闹。

三辆牛车出动,贺宣坐在车上,想着有集市的话,有没有蔬菜卖。

这几日日日都是白菘芦菔,偶尔配点豆芽啥的,肉吃的嘴角都烂了。

想吃点绿色的菜叶子。

年前买的藕和竹笋,早就吃完了,家里剩下些梨子还是当时买的多剩的。

实在不行,买上一板豆腐也成。

城门这里排了队伍,三辆牛车连在一起,没有分开。

看着架势,估计里面人不少。

大家约好跟着谁,要是走散了就到西直门城门汇合。

估摸着时间是中午回去,要是想多逛逛,只要商量好就成,不能一个人留下。

这是上次于五郎被抓,留下阴影。

贺宣的车子先去国公府,其他两辆牛车直接往外城去。

内城住的人富贵,但是热闹不如外城。

毕竟富贵人家想看杂耍了,就叫杂戏班子上门表演。

而外城的人,都是围着杂耍班子,鼓掌叫好,大方些的给两个铜板,抠门的就躲远些围观。

这才是过年有的氛围。

路过几家高门大户,贺宣在车里都听到腰鼓,锣鼓声,八成在家宴客呢!

来过几回,门房的人也认识小竹,去西院通报。

很是不巧,今日谢端一家人都去做客,家里能做主的都是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