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来都来了,三爷爷带着贺宣进门,唾沫横飞的一通说,主要内容是四郎顾惜族里,还有村里的孩童,在京城花了几十两银子买了不少书,这些书愿意借给大家看,往后族里的孩童都得送去念书,考上几个秀才进士。

几十两银子被三爷爷说的好像几百两似的不容易,不过在村里人眼中,几十两已经很贵重了。

族长被三爷爷话语鼓动的,眼神热烈的看向贺宣,搞得贺宣有些尴尬,自己本意是捐给蒙学,大家愿意看就借,让族长或者三爷爷保管这些书籍,考上几个秀才之类的话自己可没说过。

秀才进士哪有这么容易,念上几本书就能过,没看到自己还是个童生嘛。

解释了半天,族长才明白贺宣的意思,不过多些书籍总是好事。

族长了解了捐书的首尾后,旧事重提,何时办酒席。

“我们等这一顿饭,可是等了两个月了,好不容易回来,总要庆祝下你当官这件喜事。”

贺宣离开之前族长就说过,这次再提肯定是要办的,不过刚回来,总要把事情先安排了,“族长,酒席肯定要办,不过请多少人都是个问题,还容我些时日,安排下。”

“你确定办酒席就行,之前县里来了不少人,给你下了帖子,送礼,拜访的都有,你不在家,礼物我都让他们带回去,拜帖收了不少,也说了等你回来了通知。”

贺宣上京,家里只有余叔一人撑场面,但是县里来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大户,秀才乡绅之类的,只能族长帮忙接待。

贺宣对于族长的处置方式很满意,“辛苦族长,您办事有谱,礼物我是不收的,拜帖等我回去看看再回。”

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族长家里午饭都做好了,一定不让两人离开,留下吃顿便饭,贺宣推辞不得,吃过午饭后,留下礼物,跟着三爷爷离开。

转头又去贺二叔家,总不好厚此薄彼,索性把这几户都走个遍,二叔在家教孙子念书,泽学兄有事出门了。

看到贺宣过来,让叔母把孙子带出去玩耍,自己跟贺宣聊了好久,主要就是问京城之行的见闻,贺宣已经说了三遍,这次就简略些,一盏茶时间就交代清楚。

二叔自是不满意,继续追问细节,不过知道贺宣在京城买了十几本科考书籍后,就顾不得了其他,直接跟着贺宣去家中找书。

贺宣把带来的头巾和毛笔交给二叔,让他收好,顶着大太阳,三人往盘溪村走。

这个时辰村里出门的人少,贺宣这两日受到的欢迎太多,不是很适应。

回到家中,带着二叔去书房,让二叔自己挑选。

贺二叔几十年都想科举出仕,蹉跎至今,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看到这些书籍,都是县城买不到的注疏本。

摸着书页,想着自己多年辛苦,要是早些年看到这些,会不会就能考上了,情绪上来,差点泪洒当场。

贺宣让人上了壶茶,出去擦把脸,给贺二叔一些时间缓缓。

再次回来的时候,先敲了下门,才进去,书房里,贺二叔已经迫不及待看起来。

“二叔,这些书往后我都捐给几个村里,让大家都能看到,您有空就能去借阅,不必急于一时。”

贺二叔听了很是激动,虽然自己没能考上,但是孙子比自己多了这么些书籍,说不定就能考上了,转念又想到,要是谁都能借,把书籍损坏了怎么办?

“四郎,你不能这么做,看书的人要是不小心弄坏了,后面的人就看不到了。”贺二叔急道。

贺宣没想到贺二叔会反对,听了解释后,说道,“这是小事,谁想看,就先手抄一本,以后手抄本多了,就把写的好的留下,再后面,大家要看,就都是手抄本了。”

贺二叔想想也对,抄写一本自己还能留给孙子,就问贺宣,“四郎,那能不能先借我一本,我先抄起来。”

这点小事,贺宣自然不会不同意,让贺二叔挑了一本,要是抄完了还能来换。

贺二叔高兴的带着书回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贺宣盘算着要是自家办酒席,日子只能选这几日了,到了九月,家家都要准备秋收,最好在八月就把事情办掉。

请客名单,还是要找族长商量商量,这么多拜帖,是否要邀请人家来呢?

在书房把几十张拜帖拆开来,贺宣一一看过去,大多都是安德县附近的秀才,乡绅,富商。

值得一提的是举人,县城共有两个举人,年级都四十余岁,一个在县学教书,一个被东昌府的大户请去当夫子。

递贺帖的是县学的夫子刘举人,贺宣要是办酒席,这些递了拜帖却不熟悉的人要不要请呢?

贺宣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整理好名单,先放在书房,等自己去县城问问周夫子,可以向他请教下。

下午,大家都回家的时候,贺宣去盘溪村一趟,还有于姑母家和于里长两家要看望下,这些都是照顾自己的长辈,理当前去。

不过这个时候出门,一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扛着锄头或担着箩筐,贺宣很多都只是面熟,却叫不上来。

人家主动恭喜贺宣,上来就直接叫,“贺老爷上哪去?”

贺宣愣了一下,贺老爷是叫自己,不过考中举人或者当官了,确实可以被称为老爷,自己才十五,就当上老爷了,贺宣内心很是丰富,面上笑着回道,“大伯,叫我贺宣就好,我去姑母家看看。”

这个大伯应该是刚浇完水回来,挑着两个水桶,听到贺宣对自己的称呼,有些不好意思,却很自豪,一路跟贺宣说着话,直到于姑母家,分开前还要送贺宣两把菜,说是自家种的菜最好吃了,贺宣推辞了好一会儿。

于姑母在院子里收衣裳,看到贺宣跟大伯在门口说话,赶紧过来,把贺宣迎进去,“四郎,我昨晚听五郎说你回来了,还想着去看你,又想着你这几日事情多,就不去给你添麻烦,没成想你先来了。”

“姑母看我,怎么叫做添麻烦,这是关心侄儿...”贺宣被拉进屋,于家人把家里小孩吃的果子都拿上来,什么八月炸,野葡萄。

京城之行,贺宣说的已经不想再说了,可是每个遇到的人都很好奇京城是什么样的,昨日听于五郎说了一遍的于家人,还是不过瘾,听到贺宣开始说起京城,正屋站了好些人,小娃娃都蹲在边上似模似样的听。

贺宣简略的讲述一遍,最后提到通州的水果,这个季节已经有不少品种,“贡品的王桃虽然味美,不过村里的八月炸也好吃。”

“那是,这是今天刚摘的,正新鲜,四郎喜欢,把剩下都给你带上。”于姑母很是高兴,让儿媳把厨房的野果都给贺宣带走。

“不,不用了,姑母,还是留给小侄儿们吃,我又不缺这一口,传出去了,人家还以为我这么大了,还跟小娃娃争吃食。”贺宣连手里这根都没吃完,赶紧制止。

说完了京城的事,大家都出去干活了,留于姑母于姑父陪客。

贺宣把带来的头巾和毛笔给姑母,于姑母推辞一回,还是收下了,虽然自己不能用,可以留给孩他爹戴,毛笔更是好看,家里这几个孙子,哪个读书好,才能给他用,书念不好的不配使这京城带回来的笔。

爱惜的摸了摸,于姑母才放好。

“侄儿得圣上青眼,祖宗保佑,封了个小官,族长说是要办酒席庆祝一下,还没定好日子,等确定好了,于姑父姑母一家子都来吃饭。”贺宣邀请道,这事也顺道说了,之后自己要写的拜帖不少,怕事情忙不过来。

贺宣又坐了一盏茶功夫,表示自己还要去趟于里长家。

于家人挽留贺宣吃了饭再走,留不住只好送贺宣两人出门。

贺宣走到于里长家也很快,就在水井边上几户,于爷爷在菜园子里伺候蔬菜,贺宣也不进屋,直接在外边跟于爷爷招呼起来。

“于爷爷,摘豆角呢?”

于族长抬起头,看到是贺宣,问道,“四郎怎么有功夫过来?这是刚回来吧。”

“是啊,昨日到家的。”贺宣站在菜园子入口处回答道。

于族长把手里的豆角收一收,放到篮子里,就出了菜地,带着贺宣进院子说话。

在菜地收拾了一会儿,手上不免有些泥土,于族长舀了一瓢水,冲洗后,在裤子上擦了擦,让自家婆子上茶水。

贺宣已经说出经验来了,于族长问起,京城之行先讲一遍,然后送上礼物,跟于爷爷说过些日子,家里要办酒席,还请于族长赏光。

说的差不多,于里长也回来了,看到贺宣,免不了一番恭喜寒暄。

事情说的差不多,贺宣就要告辞,于里长挽留,在家里吃顿便饭。

“于爷爷,于里长,我也不跟你们客气,今日家中已经做好饭菜,而且长途回来,确实辛苦,就让我早些回去躺着吧。”贺宣话说的实在,又透着一股亲近,于里长夫子俩把贺宣送出门,还在门口直到贺宣不见人影才往回走。

贺宣上午出门带贺青,下午带张小秋,两人快步回家,实在是不希望有人再拉着自己问京城皇宫大不大,是不是很热闹?

到家的时候,小兰三人已经在做饭,贺宣让小竹备水,洗漱一番,正好吃饭。

八月二十四,贺宣去县城,看望周夫子,中午午休的时候,跟学馆内熟悉的同窗聊了好久,邀请他们过些日子来村里吃席。

下午去顾川泽家一趟,把顾兄带的口信捎给顾母,让她放心。

最后是周爷爷家,至此,贺宣的探望之旅告一段落,可以在家清净几日。

周夫子给贺宣的建议是,举人,秀才这些有功名在身的,办酒席最好邀请一下,一来表达亲近,二来贺宣算是横空出世,哪怕日后去京城读书,跟大家熟悉一下也没有坏处。

至于富商之流,看往日是否有接触,要是之前就有往来的,也可以邀请,要是不算亲近的,最好不好过多接触。

读书人不喜商人的油滑,市侩,商人却总想攀附仕人,有些不顾场合的,闹出事来,就不好收场了。

周夫子这么建议,也是有缘故的,之前有学子中了秀才,因为商人送了不少贺礼,就邀请商人吃席,结果人家大张旗鼓的送了更多礼物,宴席上要跟秀才长子结亲。

这么一来,秀才的宴席就成了个笑话,大家虽然都嘲笑商人异想天开,却也觉得这个秀才眼光短浅,不值得深交。

贺宣回家后细想了下,周夫子这么建议固然有些偏见,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圈子不同,不能硬融。

读书人清高,也不是不通事理,到时候就专门把有功名的秀才,童生放到屋里,开两桌,村里这些长辈也在屋里,其他的族人,村人就在屋外搭上棚子,摆上几桌,免得互相冲撞。

大致有了主意,贺宣就找族长商量办酒席这事,没想到族长比自己还急,不等贺宣去三里村,就来了贺宣家。

“四郎,你酒席考虑的如何?何日办?”贺族长进门后,屁股还没坐热,就先问道。

贺宣给族长倒水,“我正打算去找您,刚把拜帖看完,大致有个想法,还是要请族长帮着拿主意。”

两人足足商量了个把时辰,才把人员名单,日期这些都定下来,至于酒席菜色贺宣自己做主就行。

日子定在九月初五,主要是考虑到周夫子,还有学馆这帮小伙伴,初五休沐,也可以来参加。

人员就是贺宣的族人,还有盘溪村亲近人家,县城的夫子同窗,还有送过拜帖的秀才举人。

这样一算起码要十来桌,族长还给贺宣带来一个消息,就是县令知道贺宣回来,跟贺六叔的儿子打听过这事,是不是也要送个请帖去,邀请知县大人参加宴席。

贺族长的意思是,知县管着村里,最好还是打好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