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贺宣,你来的真巧,我们明日就走,我还想让小竹他们给你带个话,怕你跑空了。”顾川泽眉眼舒展道,担心了好些日子的天气,还好出发前晴了。

贺宣过来是想叮嘱他几句,毕竟东昌府更远些,都没去过。

顾川泽把自己的行李一一给贺宣看,带了几身衣裳,一件大衣,要是没有被子可以盖一下,反正天气热。

除此之外,还有水壶,帕子,鞋袜,笔墨这些都准备齐全了。

还把贺宣借给他的集注还了,“我自己抄了一本,这本先还了。”顾川泽担心路上遗失或者损坏了,这样一本书价钱不便宜,书铺里都不一定能买到。

贺宣也不推脱,把书收好,在继续说下去,顾母都要准备午饭了,贺宣提出告辞。

“顾兄,我先回去了,对了,明日一早我让小竹带些清凉的草药到铺子里,泡水喝可以解暑,天气太热,最好预防一下,你要是顺路就带上。”

草药就是薄荷叶,晒干了泡水喝,比较清凉,正适合夏日里,顾川泽之前在贺宣家有喝过,表示明早出发前正好路过,会去拿的。

贺宣离开顾家,中午饭就不在县城吃了,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要是吃完饭再走,没有树荫遮凉路上都能把油脂晒出来。

骑上马儿,一路奔腾,回到家的贺宣,第一件事是准备水,洗个澡,而不是吃饭。

一路的汗水和着灰尘,贺宣头都不敢抬,阳光隔着斗笠还是很刺眼,黄金甲到了家也是热的直吐舌头。

小秋拿着水去喂马,顺道给马冲个澡,降降温。

洗完后,一身清爽,正堂的午饭也摆好了。

天一热就不想吃油腻的,厨房做了蒜香茄子,鸡子炒葫芦,腊肉冬瓜汤,都比较清淡。

茄子蒸熟,撕成条,拌上蒜泥,又香又下饭,就是吃完嘴里有点味儿。

冬瓜是村里的小集上买的,家里种的还没长大,而且一个冬瓜有两个脑袋大,家里一顿吃不完,第二顿就不新鲜了。

于大嫂就买了小半,放进汤里,沾染了腊肉的鲜味,贺宣没吃饭就先喝了一碗。

中午喝了三碗汤的贺宣,脑门上冒出一层汗,吃完后,挥着扇子不停地扇风。

吃饱了坐下,容易长小肚子,贺宣站起来在屋里转悠几圈,这个天气,上午是水井边最凉快。

上面搭着棚,阻挡住了烈日,井里的凉气漏出来一些,比院子里降了好几度。

下午,棚子就挡不住太阳了,只能在屋后的屋檐下洒点水,等着偶尔吹来的小风。

黄梅时节老房子的屋顶有些漏水,余叔想着修整一下,不然小漏变大漏,这三间屋子没两年就烂了。

修整屋顶要准备木条子,稻草,还有泥巴石灰等等,余小兰带着贺青小秋做草席,到时候要铺到屋顶上。

贺宣则是在研究历年的考题,之前在府城买过一些,谢端也有送来过,这些题目完全够贺宣出一份卷子,自己练练手,主要是感受下天气,上次府试,四月份在号房呆了三天,贺宣都差点跟着受凉,六月份的院试,会有多热。

可以在家里隔一间号房出来,自己模拟考一回,要是真的受不了,就缓缓,多锻炼身体。

府试那回,脸色惨白的考生让贺宣印象深刻,也不能为了功名豁出性命吧。

有了这件事,贺宣的生活就从悠闲模式,重新回到复习模式,院试的内容比府试还要难一些,贺宣的文章还差些火候。

家里的羊毛已经去掉大部分脏东西,清洗后,在院子里晒干,然后还要把羊毛和羊绒分离开,之前的竹耙都坏了,重新做了一个。

贺青和小秋负责,两人对这件事很上心,毕竟羊毛是公子派给他们的活,一点点的刷,发现一点草丝或者小石粒都挑出来。

这次的羊绒比之前要多不少,有俩篮子,蓬蓬松松的。

两只手指头一捻,就有了细细的线,就是这样搓出来的线不是很结实,粗细不匀,贺宣有些奇怪,是自己手艺不行吗?明明买来的棉线还是很均匀的。

这两篮子羊绒压缩到一起,也就没多少,因为研究不顺利,暂时搁置,羊绒里面夹带的羊毛品质也不是很好,而且这次是梳绒,就没有多少羊毛被梳下来。

拿去县城换毛笔估计是不行的,不过村里没有浪费的东西,余叔用细线把羊毛根部捆住,就是一个简单的毛刷,用来刷细小的地方。

贺宣算着日子,家里的号房简单的用竹子和木板隔出来,放上桌椅,除非去茅房,否则不能出去。

家里这些人也反复注意“考场”的要点,不能跟公子说话,不能发出大动静,也不能给公子端茶递水...

余叔一家人和于五郎一家都不知道考科举竟然这么难,关小屋子里好几日,没有被褥,还要些文章,难怪考出来的都能当大官。

是的,在村里人看来,秀才举人这些老爷都是官,不是官也是官的亲戚。

一家人准备了好几日没等到模拟院试,反而等到了京城使节。

六月十二日,贺宣跟往常一样看书练字写文章,没想到突然来了人,于里长三步并做两步跑进来报信,“贺宣,贺宣在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于里长年纪不小了,跑的气喘吁吁,进了院子,家里人都出来,贺宣也从书房走出来,“于里长,什么事这么急,快去倒碗水解解渴。”

于里长满头大汗,说道,“来了,来了,你快准备准备。”挥着手,一脸着急。

“什么来了?”贺宣没听懂,两只眼睛里都是迷茫。

于里长深吸口气,“知县来了,里甲也来了,他们就在后面,说是京城来人找你。”一句话说完,接过水喝了一口,于里长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诉贺宣。

两人还没说明白,后面里甲带着知县到了,贺族长在前面带路。

贺宣和于里长赶忙去迎接知县,行礼。

安德县的知县,贺宣四月的时候刚见过,认得出来,拱手道,“学生见过知县大人。”

知县虽然是坐马车来的,天气太热,也出了不少汗。

行完礼后,一行人进了正堂,余叔和余有粮负责上茶水,天气太热,家里的茶水都是摊凉后的凉茶。

热水也煮上了,就是一时来不及,贺宣接过茶水,给知县大人和里甲他们倒水。

“大人,这是家中常备的凉茶,夏日喝着解暑,您尝尝。”

知县正好渴了,不过为了保持形象,还是慢慢的品尝,喝完一杯后,贺宣又给倒上。

知县一般不会到下辖的村里,这次过来也是因为京城的使节来了,要给贺宣颁旨,而且是好事。

使节先去了山上,那里还有一位官大些的要先接旨,之后才能轮到贺宣。

知县过来就是教贺宣接旨的礼仪,其实知县也没有接到过圣旨,安德县知县当初来这边,是考中了举人,然后找门路才有了这个空缺,吏部发了一纸调令,但是接旨的礼仪还是学习过的。

现在有了用上的机会,把京城使节过来宣旨的事情说了后,就开始教贺宣如何行礼。

贺宣跟着跪拜,挺直腰背,目不斜视,跪拜礼谢端也教过,主要是接旨的时候,如何应答,不能失礼,毕竟圣旨代表着皇帝。

跪了好几次,知县才满意,让家中下人安排香案,等着使节到来。

贺宣找到机会打听细节,问知县大人,“大人可知使节所谓何事?”

知县倒是不担心,来之前看使节的样子就知道不是坏事。

“贺小郎放心,看样子不是坏事,你想想自己跟京城有何关系!”

知县也不是很清楚,早上接到的使节,不过肯定跟黑岩山有关,黑岩山的事情前任知县交接的时候只说是上头关照过的,不得随意插手,就是不知贺宣跟黑岩山有何瓜葛?

贺宣家里布置妥当,香案就设在正堂门口,盘溪村的村民看一早上一个个跑到贺宣家,也到门口凑热闹,就是碍于于里长和唐里甲的威严,不好进来,在外面偷偷打听。

村民们才不认识知县,不过走在里甲前面的,肯定是个大官。

让余叔准备了几个香袋,每个都塞了银子,贺宣看电视,颁旨的人都是公公,需要打点打点,不过自己也不清楚这里面的规矩,到底给多少合适。

让余叔往香袋里装银子,五两银子的两个,剩下的几个二两,一两装一半,到时候见机行事。

使节从山上下来,已经中午,贺宣家都等着,不敢吃饭,有粮顶着日头在小路上盯着,要是使节下来了,赶紧回家报信。

厨房里于大嫂和余小兰也是忙得热火朝天的,虽然还没开饭,但是饭菜得先做出来,村里也没有饭馆。

杀鸡肯定是来不及了,直接把腊鸡肉切碎蒸上,腊肉炒蒜叶,虾仁鸡子羹,干菜炒肉,家里的荤菜凑一凑四个也不算少了。

素菜就多了,青菜,苋菜,茄子,葫芦,按拿手的做,冷的热的整了一桌子菜,最后一个炒青菜,只要炝一下就行,等准备上菜了,开始炒也来的及。

有粮跑着到院子里报信,“来了,来了。”

正堂里休息的众人,整理下衣冠,来到门口等候,贺宣脑子里有些怀疑,又不确定,可是自己只跟谢端有过接触,京城怎么会下旨给自己,莫非是因为制碳。

本以为使节是一位公公,贺宣看着知县迎上去的,是有胡须的中年官员,看样子就不是太监,电视剧误我。

知县帮着两边介绍,“这是贺宣,今年四月刚考上童生,县试的时候是一众学子里最有印象的,文采好,长相俊秀。”知县努力回忆当时的场景,给贺宣说好话。

贺宣在心里默默吐槽,当日明明连句话都没跟我说,花花轿子人人抬,这道理贺宣懂,一副腼腆的样子,给使节行礼。

使节受了礼后,大家都不想在日头下聊天,进了院子,先干正事。

屋子里所有人都出来跪下,贺宣打头,跪在香案下方,然后是知县大人,因为圣旨是给贺宣的,其余人都要靠边跪跪。

使节看了一眼后,打开圣旨,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庶民贺宣,聪慧敏睿,性行温良。昔宗周煌煌、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念贺宣献物有功,今特奖尔为荣身官,册封为从六品忠显校尉,赐京郊田庄一座。钦哉。永安十五年六月,中书令臣吴为正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庶民贺宣接旨。”贺宣拜完后,双手举过头顶,摆出接旨的动作。

等收好圣旨,供在香案上,插上三炷香,拜过之后,才算结束。

贺宣邀请几位大人去正堂休息,趁机让余叔给使节塞了个香袋,“多谢使节大人过来宣旨,辛苦大人了,一点心意,请您收下。”

吴大人也不见怪,收好后,对贺宣说,“贺大人,以后就是同朝为官,来之前,安国公府的谢郡王还派人上门,说不定以后还要靠你关照我呢。”

吴大人收下后,余叔把其他的红包递给几个侍卫和小厮。

贺宣安排人给吴大人上茶,邀请几位大人和长辈在家用些便饭,面上应和着吴大人的话,心里琢磨着刚才的事情,谢郡王难道是谢端,可是之前不是将军嘛?

他升官了,自己这个职位也是他帮忙了?

贺宣满肚子问题,可是没人解答。

吴大人说起了黑岩山,“这黑岩山,现在看来是大有可为,不过谢郡王也是大气,把一座山都捐给了朝廷。”

这句话不是突然说说的,贺宣打起精神,脑袋转了两圈,自己在黑岩山下还有作坊,圣旨上给自己赐了田庄。

“是啊,谢郡王是我辈楷模,不巧,在下还有一些田地正好在黑岩山下,皇上仁厚宽和,爱民如子,我愿效仿谢郡王,捐给朝廷,以做公用。”

“真是后生可畏,贺大人,你有这份心意就很好。”吴大人很是满意的夸奖贺宣,知县里甲跟着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