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穿越齐朝,分家后让你们高攀不起 > 第52章 一饮一啄,皆是缘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一饮一啄,皆是缘法

“劳驾问下,请问这里有人叫贺大山吗?”贺宣站在柜台前问道。

“我就是,你是?”贺大山不认识贺宣,奇怪怎么会找自己。

抬头看到后面的贺茂盛,“你,你是,你是族长家的?”

“大山叔,我是茂盛啊,这是贺宣,正德叔家的四郎。”贺茂盛帮两人介绍。

“来来来,屋里坐,这铺子里都是货,没处落脚?”贺大山很是热情,把两人引到后面。“怎么这个时辰来了,是不是昨晚到的,怎么没来家里?”

屋里贺大山和妻子待客,让儿子去铺子里看一会儿。

“大山叔,还有婶子,不用麻烦了,我们吃过了。”贺宣说道,“这次过来,是有事情要办,捎了些糕点,过来看看你们。”

“这总要喝杯水,你们说着,我去倒茶。”婶子走出去。

贺宣和贺茂盛把族里的生计说了一遍,现在贺大山家里一个兄弟去作坊干活了,还有工钱,家里也宽裕一些。

贺大山闻言放心了许多,还没看到东西,就表示愿意帮着推销下铜钱碳。

两人不肯多留,小竹还在集市上摆摊。

贺大山拉着人不让走,一定让中午来家吃饭,家里也有房间,让他们不必客气,晚上过来睡觉。

贺宣推辞了一回,耐不住夫妻两人热情,只能答应。

贺大山入赘的人家姓孟,贺宣就叫孟婶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孟谦已经在学习看铺子,怎么接待生意,小儿子孟畅在学堂读书。

约好中午一定过来吃饭,贺宣才去集市。

集市上人倒是不少,小竹守着牛车,没什么人问津。

贺宣过去,把牛车上的铜钱碳拿出来,在摊子上摆起小塔,这次搭的更大些,可以吸引路人的目光。

贺茂盛看着板车,照顾牛驴,让小竹去集市上的店铺还有烧火摆摊的摊主那里推销,直接白送一块铜钱碳。

贺宣交代小竹,每次拿一块铜钱碳去,必须看着人家烧上火才能离开,嘴巴甜些,抽空的时候去推销,摊主正忙就不要守着。

小竹往豆腐摊走去,看着这边生意好,摊主也要烧火,可惜豆腐摊子事情多,还要招待客人,小竹瞅了两个空摊主都分身乏术。

只能转换目标,贺宣看着小竹被人群遮掩,收回目光,这天气要是生炉子,实在太热,而且大家会不愿意从这边过。

只能把铜钱碳搭好看些,指着有人从安德县过来,明白铜钱碳的好处。

一上午过去,虽有几人询问,奈何天气太热,铜钱碳不是这个时节的必需品,很多人家还在秋收,在集市上来去匆匆,一文钱都没卖出去。

小竹倒送出去五块,让摊主试用,也没有人订。

三人收拾东西去孟家,孟家婶婶已经做好了午饭,一整只鸡,还有肉和几个素菜。

“来来,都坐都坐,别客气。”贺大山把三人的东西放下,招呼大家吃饭。

一顿饭下来,贺宣大概了解了孟家的情况,家里的老爷子回村安排秋收,村里也有佃农,还是要自己人回去顾着放心些。

下午,孟家前面铺子的生意少了许多,孟谦一个人就能照顾,贺大山和孟婶婶招呼三人擦洗一下,忙碌半天,一身臭汗,贺宣擦过之后,身上舒服好多。

几人在堂屋坐定,贺宣讲了安德县去年开始做铜钱碳,族里人都去作坊帮忙,今年已经搭好了棚子,等农忙过去就大干一场,多挣些钱。

去年这铜钱碳在安德县城很受欢迎,比买柴火更便宜,烧的时间长,还不怎么需要人看顾,给孟家拿了一百块铜钱碳,让他们试试。

等太阳下去,温度不是很高,贺茂盛留在孟家,贺宣带着小竹去德成县的店铺里推销生意。

这大热的天,走了三条街,给几家做饭食生意的店铺都送了一块铜钱碳,等火烧起来,贺宣给店家介绍这碳能烧多久,价钱几许,卖出去三文钱。

回了孟家,族叔的小儿子也放学了,在院子里念课文,孟谦在一旁监督。

三人不能长时间耗费在德成县,贺宣家里有余叔顾着秋收,族长家里能让茂盛哥出门是把要紧的活计让其他人分担了。

贺宣琢磨着最好是把这些铜钱碳先找个接手人,贺大山虽然愿意帮着推销,但贺叔是入赘的,一直麻烦孟家也不合适。

知道三人明日就要回去,孟婶子倒是给推荐了一个人选,是自己的族兄,在城里做中人,帮着调解纠纷,介绍客户,可以让他帮忙问问。

因为三人急着回去,当天傍晚,孟婶子就找孟长敬过来商量,贺宣介绍了安德县去年售卖铜钱碳的情况,还有这碳的定价,如何售卖。

最后,铜钱碳先在贺大山这里放着,带来的六千块碳,除了已经送出去的几十块还有给孟家的一百块,剩下这些都由孟长敬做主,价钱也由他定。

要开拓市场,肯定要有付出,如果卖出去了,贺宣到时候只收五千五百块铜钱碳的费用,要是卖不出去,过段时间,族里会有人过来拉回去。

孟长敬在这桩生意里也没有损失,要是能卖出去,还能有些收入,不过只有这一回,要是天冷之后,这铜钱碳生意做得,以后合作的模式就跟周生亮一样。

第三日一早,三人起床,孟婶婶已经在做饭,准备干粮。

吃完早饭,孟婶婶道,“这次来都没好好招待,下次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带着几人逛逛德成县。”

牛车,驴车上面的东西都卸下了,三人把水粮放好,上车准备回去了,顺道在德成县买了些棉布,都是去年的布料,不过价钱便宜一些,德成县种棉花的人多,这些棉布处理的时候很实惠。

辰正,三人出了德成县,沿着官道回去。

回去的时间比来要快一些,两辆车上装的东西不多,不过路上还是很颠簸,未时三刻,看到安德县的城门,终于回来了。

外出时间不长,三天两夜,贺宣却觉得过了好久,迫不及待的回到家里,红烧和油炸老远就出门迎接。

“看来你俩也想我们了。”连一向稳重些的油炸都绕着贺宣和小竹的腿打圈圈,更别说红烧了,扭着身子不停的蹭过来。

贺宣到家后,余婶把晒好的水拿到屋后面,夏日里,贺宣就在屋后避人的地方洗澡,温水打湿,用肥皂洗头,古人不剪头发,每次洗都是一间麻烦事,两桶水下去,贺宣才洗好,一身轻快的到前院,太阳还有些余光,半个时辰就能晾干头发。

还剩下一桶水,小竹正在洗,余叔刚好到家,招呼了一声,直接去村子里担水,这几日毛驴也辛苦,就不用板车拉。

余婶在厨房做饭,贺宣要求简单些就好,外出几日,早出晚归,身体乏累,吃点清淡蔬菜,好消化,不然容易积食。

贺宣庭前闲坐,看着脚边的俩宠,难得静下心来,有些悠哉。

饭后,余叔说了近日田里的情况,没什么大问题,稻谷正在晾晒,还有几日就可以收租,家中库房,去年的粮食剩下不少,要怎么处理。

村里都是看天吃饭,除非贫苦人家,都是有些余粮的,等新粮下来,才会卖掉陈粮。

贺宣家去年收的红薯白薯,烂的烂,能吃的喂鸡喂狗喂驴,玉米保存的还好,磨成粉,稻谷还剩下大半缸,大豆除了换豆腐,就是拿去换油。

听完余叔的汇报,这些事情重要但不是很着急,今日还是先休息一下,明日另行安排。

一觉醒来,贺宣还想赖会儿床,远途的疲惫还未散去,不过今日贺宣要去三里村,不然贺族长还有三爷爷就要找过来了。

三里村,贺族长家。

贺族长,三爷爷正在听贺宣讲这次去德成县的经历,找到族叔很顺利,几人推销铜钱碳的几家铺子都试用,把铜钱碳生意交给孟长敬,过些日子,天冷后,大家感受到这碳的好处,自然也能有生意。

德成县暂定就是孟长敬了,后续要是他要是来进货,愿意交银子,这个县城零售铜钱碳就由他做了。

三人商量了下,要是德成县能推广铜钱碳生意,今年干活的人手可以筛选起来了,一开始肯定先做些按压,搬运的工作,不过选煤和配比也要增加人手,最好还是在族长和三爷爷家里选,这样子制碳技术的保密性更好些。

贺宣把制碳技术交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会被泄露的准备,但是族长和三爷爷时不时给族人上弦,这一年技术还是好好的在族人手中,贺宣也少了很多事情,都被三爷爷这里挡下来。

两位长辈如此对待自己,贺宣知恩图报也希望能带着族里挣钱,对内有这两位长者,贺宣就把对外的渠道打开,铜钱碳生意就能源源不断。

铜钱碳由于价格低廉,本身的利润并不高,最起码作坊去年一年的收入,去掉人工和材料成本,还没有贺家大兄一年的租钱来的多。

这个原因也让族里能够继续开作坊,没有太多人来谋取。

贺氏一族和盘溪村的人占着地利人和,除非能把这两个村子还有唐里甲踢走,不然光有技术也没有原材料。

铜钱碳价格低廉反倒保护了族里,所以说,世间事务,一饮一啄,皆是缘法。

贺宣今年扩大销售范围,选择代理商制度而不是自己销售,也是这个原因,这个时代,农人基本不离开生活范围,每个县城和村落都有自己的宗族势力,贺宣在三里村和盘溪村生活的还算平静,也是因为宗族能说得上话。

去过德成县之后,贺宣打算先不去商河县,等秋收完成,大家开始囤柴火的时候再出门,那时气候舒适,也能推销的出去。

九月丰收,乘着阳光好,余婶已经晒好了干豆角,芦菔也切成丝,晾在笸箩里,再有几个日头就可以收集起来。

贺宣读书后出门看到余婶在给葫芦削皮,两斤的菜刀在余婶手上举重若轻,一片片的瓜皮掉到篮子里,等会儿拿去喂鸡。

切好的葫芦对半破开,中间的瓤扔出去,把葫芦过遍水,余婶知道贺宣讲究,本来就爱干净的妇人,现在做饭做菜都洗好几遍,可仔细了。

把葫芦切成片,再切成丝,扔到笸箩里,两个葫芦就能装满一个笸箩,跟芦菔丝一起放在围墙上。

让红烧和油炸待在围墙下面,要是有鸟儿来啄食,这俩就汪汪叫,把鸟儿吓走。

一个上午,余婶把菜地里的五个葫芦砍了,剩下四个形状完整些的,自然老去,这样的葫芦能做水瓢,外出当水壶也是很好的。

成熟的葫芦才能留籽,等藤蔓自然枯萎,把葫芦摘下来,放在干燥的地方,葫芦的表皮就会变得坚硬,摇晃的时候听到里面葫芦籽的声音就可以了。

葫芦做的水壶是华夏民族的伟大发现,外出的时候取水不易,一个大口径的葫芦就能满足一个人一日的水量,而且葫芦外皮坚硬却轻便,取材方便,只要保护好了,一个葫芦水壶十几年都不会坏,是农家人家家必备的东西。

贺宣空闲的时候,再次探望于姑母,上次外出,去的路上穿着草鞋,贺宣的脚就磨出了水泡,还好有单鞋备用,这才走下来,这次,让于姑母帮着多做几双单鞋,鞋底厚实些,方便外出用。

贺宣把德成县买来的布料带了几尺给姑母,让她看着安排。

“这哪里用得了。”于姑母推辞道,几双鞋子,也就鞋面和鞋底费些料子,鞋底还大多是麻布做的,麻布结实,最多给贺宣上面糊两层棉布就很好啦。

“这本是该的,这次出门还好有姑母做的鞋,这多出的料子,想着给姑母也做一双鞋,尽尽孝心,可惜我不会这手艺,只能出些料子,麻烦姑母自便了。”贺宣话说的诚心,姑母听着更开心了。

贺宣和姑母说的开心,离开时说道,“要是五郎有时间,等忙完秋收后来家里帮几日忙,包一餐,做完了再给些吃食。”贺宣想着干活的这段时间观察下于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