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天叙仅凭散播’换家战术’的言论,就消弭了近在眼前的一场战事。

这也是拿下大都的重要意义,元廷的统治结束了,汉家终将光复整个中原,那些残元势力都是无根浮萍。

没有了元廷这杆大旗,他们连割据势力都算不上。

郭天叙倒也不是惧怕王保保来攻,拿下山西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残元北退,依旧有死灰复燃之心,中原可比大漠富庶的多,残元的贵族们无不想念着中原的美酒、佳人。

苦寒之地没什么可享受的不说,生活稳定都做不到,再次逐水草而居。

郭天叙现下的任务就是稳定北伐的防御,他先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并没有正式定都,自己暂时坐镇北方。

用了两套行政班子,南方的原有文武体系已经成熟,郭天叙比较放心,北方就麻烦些,先要从前元降臣中拔擢。

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且仅靠那些降臣,也没办法让人放心。

郭天叙本就有意定都北平,体谅自己老丈人年迈就暂时不折腾了,让他和张天佑作为文武搭档坐镇苏州。

沈卿怜、李善长挑选中书和地方官吏分批从苏州乘船北上。

郭家也要举家迁移!

“大力,你这是不准备回南方么?”

吴琼看着郭天叙不断有人员调动,骨干尽数北迁,连家人都迁来了。

郭天叙摇摇头:“我也不确定,不过如果我回南方,那想必就是和朱元璋的生死决战!”

接着又看向吴琼:“岳丈年纪大了,北方事务繁琐还不安定,等以后安定了,再接他来养老,你也可略尽孝心!”

“你两位兄长都是能治理地方,我会安排两个重镇给他们,你要叮嘱好,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你兄长!”

“是看重他们这些年勤勉用心,屡有政绩,现在国家未定,当心怀江山百姓,不得恃功而骄,恃恩而骄!”

“若有枉法、害民之举,那不是辜负你我,是辜负百姓,一样会有国法治罪!”

吴琼点点头:“二哥向来仁厚体恤百姓,又一直在你我身边,多有嘱托!”

“大哥虽远在江北,父亲也总有书信教诲,我亦会多加叮嘱!”

接着又想起什么:“对了,三叔不善政事,但也而立之年,近些年行事也颇为稳重!”

“四叔虽还年幼,但皇太妃多次曾与我说起,四叔也不算小孩子,是否该封王就藩,也想替郭家镇守一方!”

郭天叙点点头,这些他都考虑过了,人是不可能完全摒弃私心的。

郭天叙现有四子二女,以后肯定还会有子女,但只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不可能再多了。

妹妹已经册封为公主,现正准备给她安排人生大事,两个弟弟也当进行妥善安排。

郭天爵就比自己小三岁,早该封王了,天举是还小些,但在古代十多岁封王也是正常的。

皇太妃张氏,想给自己儿子讨个封地,这是人之常情,他也完全理解。

张氏不是自己的生母,但毕竟嫁入郭家二十余年,给郭子兴育有一子一女,这是割不开的血脉亲情。

郭天叙对张氏也颇为孝顺,让自己的妻子、子女都以亲母奉之,也算给天下臣民做一个榜样。

古代王朝多有糟粕,但以孝治天下,郭天叙觉得没毛病,只要别极端就好,更不能形式主义。

就现代流传的二十四孝图,郭天叙敢说一大半都是编的,因为这些大多都发生在三国以前。

那时候举孝廉进士,属于推举制,于是就有各种编排出来孝感动天的故事。

有些荒诞的甚于现代的地摊文学。

什么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简直就是把全天下人当傻子。

只要看看等科举制度全面施行后,就没那些骇人听闻的尽孝故事了,因为编出来也当不了官了。

这也是中华民族多年来的陋习,务虚形式主义严重。

郭天叙摇摇头,有些想远了。

“行,等天爵和天举来了北平,就给他们册封!”

两夫妻一言一语,把家里的事安排好了。

郭天叙自然明白分封也是大有遗患,如果自己的子嗣一代代的分封下去,不就重复了历史上的大明了?

对于这一点他也早有对策,只是还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一种可以学汉武的推恩令,这样藩王肯定是无法做大的。

还有一种可以学学满清的世袭递降模式。

不得不说满清几乎是完美的封建统治,杜绝历代王朝可能发生的权臣、藩王、宦官等等乱象。

皇帝的权威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也因为这种完美,让这个国家腐朽不堪,人民愚昧混沌,若非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华夏的子民不知道何时才能睁眼看世界。

等郭家到了北平,郭天叙正式册封自己两个弟弟。

张氏先从皇太妃晋位皇太后,提高了她的地位。

郭天叙封郭天爵为鲁王,封地在济南。

郭天举年纪尚幼,加上皇太后也希望与儿子能有机会多见面,郭天叙封其为燕王,就藩北平的门户通州。

并许他每季度都能来北平给皇太后请安。

当然作为大明的藩王,郭天叙并没有给什么实权,只是该有的私兵、规制按照传统给安排上。

治理地方还是由中央派遣的各级官吏来办,藩王只享受封地的赋税供养。

也因为郭天举才十四岁,郭天叙还安排了几位儒生充作府官,一来教育不能停,二来帮助他打理王府事务。

“天爵,你虽封王,然国家未定,你我兄弟春秋鼎盛,还未到养老的时候,你还是跟着兄长做些事如何?”

郭天叙有些舍不得放自己弟弟去就藩。

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而且郭天爵不通政事,却喜欢读书,涉猎极广,不分三教九流都喜欢看,也算博闻强记!

郭天爵闻言自无不可:“陛下,若有用的上臣弟,自然莫不尽心!”

郭天叙轻踢了下郭天爵:“没外人不用称陛下,叫哥就行!”

“行咧,哥,你想要臣弟做什么?”

郭天爵一脸笑意,二哥从濠州开始一直上马打天下,历经了多少惊险,给郭家打下了江山。

自己武不能上马安天下,文不能提笔治百姓,实在没帮上什么忙。

现在二哥居然有事让自己做,总得出把力!

“嗯,等平定南北,哥想推行新学,以后的科举不再只局限儒家经典!”

“你读书比哥好,诸子百家都是了然于胸,我想你能带一批饱学之士,取百家所长,汇编成集!”

“当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能推广于世!”

郭天叙还是首次提出自己对于以后治国方面的想法。

郭天爵连连点头:“二哥有此意甚好,我华夏泱泱数千年,岂是一家之言能囊括?”

“这件事包给臣弟,教了那几小子数年的蒙学,臣弟还是颇有心得!”

郭天爵因为自身的喜好,并不反对郭天叙推翻独尊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