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了两天课,林秋霞终于上了她们的语文课了。她感觉这种程度的教育水平,估计跟以前听说过的扫盲班差不多,老师整理了一套教学资料,又简单的开始教大家认字,对的,不是跟后世一样,从a、o、e、i、u这些教起,是直接教大家认字。

由于现在的文化环境不好,她们更不可能教什么诗词这些,就是简单的从大、中、小、上下左右前后等这些一个一个去认识,积累。

她们所在的省份dG省,历史上由于偏居一隅,官话普及度向来很低,建国后全国拼音普及本身也不统一,严格来说她都不知道这个时候全国普通话有没有统一标准。

老师上语文课教认字的时候用的是方言,所以很多六十年代上过小学认字的人,最后基本也是不会说普通话。

林秋霞庆幸自己是工作后穿过来的,要是她读小学或者上学之前就穿过来,她以后再上初中再学普通话,估计都够呛了。

以前是读书后很多字普通话会读,但是跟父母讲的时候,老家方言不知道怎么直接翻译给她们,现在是直接教这些字的方言怎么读,普通话反倒没有了。

自从上学后林秋霞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个年代人民求学的艰辛。

50年代,根据毛主席的讲话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并纳入到国家宪法之中。

初期把爱劳动定为“五爱”国民公德之一,学校把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作为一项主课,组织学生下厂下乡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外。

现在环境条件困苦就不说了,上学基本没有上一整天课的。她们每天的课程安排里面,都有专排有劳动课。

基本都是上半天课,然后老师带队组织参加劳动,学校带领学生一起响应建设农村。再加上一个老师教几个年级,一天真正教学的时间少的可怜。

她们农村下面的小学,安排的劳动课大多就是,种菜、种花生、种甘蔗、种香蕉、养兔子,或到学校近旁荒山挖地种番薯。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生五六个、七八个小孩,但是村子里人口并不算很多,荒地很多,开荒后学校种的菜园,番薯栏不少,基本每天都有农活干。

而城镇上的校外劳动,则是到离学校不远的酱油厂、糖厂、电机厂、橡胶厂、电线厂劳动,有时候一去就是一整天。

此外,每年夏收、秋收季节,师生都要背着自个铺盖下乡到农村生产队去参加农忙劳动,帮忙割水稻1~2周。

特别是夏收,南方夏天炎热,常常在大闷热的天气后会有暴雨,要是没赶在暴雨前收完稻谷,就会有很多稻穗会掉到地里,产量会大大减少。

现在的人们对于劳动课都是热情高涨,不怕苦躲累,不请假逃避,再累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大家都发自内心地以积极参与劳动为荣,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傲。

下午需要带农具的同学已经带来了,教室外屋檐挂着一口钟,有点像后世去寺庙钟楼看到敲的那种大钟一样,只是面积小很多,小林老师拿敲钟的钟杵敲了学校的钟后,代表着上课的铃声响了。

早上老师教完要认得字后,又去了其他班级,另外安排了下午的劳动课程。

大家开始拿着农具,在院子里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老师手里拿着红宝书,讲完毛主席语录后,再领着大家,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

“我是公社小社员”,在昨天下午已经教过了,这年代的小孩,只要上学的人人都会唱,这一套流程走完后就开始了光荣的劳动。

都是农村的小孩,大家干活个个都是好手,安排的任务两三个小时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时候上劳动课很多人不但不觉得累,而且还很高兴。

毕竟都是小孩子,谁小时不喜欢去外面玩,知道学习的可贵了。做完活后一个个在广阔的田野里,就好比出笼的小鸟,可比整天窝在那破旧的教室里好多了,只要不上学干什么都行。

彻底释放天性,不管男孩子女孩子,大家都欢快爬树掏鸟窝,还有一些跑到溪里面玩水,刚好劳动出了一身汗,洗了玩水放学回家澡都不用洗了,这种天气都是穿的短衣短裤,洗完上来在玩一会,到回家的时候衣服头发也都干得差不多了。

女生大都跟假小子似的,放眼看过去,女孩子一个个都剪着短发,林秋霞也一样。

这个短发,头顶部分垂下来大概长七公分左右,后脑勺的地方,估计也就比寸头长个两三公分,刘海打的很薄分段,再长两三个月估计才会遮得到眼睛,耳朵前留着尖尖的鬓角,像一滴水,所以这个发型也叫滴水发型,是这个时候经典发型。

耳边充斥着儿童的欢声笑语,虽然大家物资很贫穷,但是精神充足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