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冲杀,明国官兵不敢肉搏!\"
\"此战过后,我等皆是大名!\"
在德川忠长的命令之下,场中如狼似虎的倭国骑兵们在短暂的迟疑过后,便是争先恐后的催动着胯下战马,呼喝上前。
见状,才刚刚翻身上马,并准备作势领兵反扑的黄得功心中便是一沉,他已然注意到此时场中搏杀的倭国士卒们均是身披甲胄,并且因为阵型分散的缘故,刚刚好不容易才取得的些许战果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引起半点涟漪。
一直立于高台之上凝神观察场中局势的总督袁可立也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褶皱都是随之挤到了一起。
单从场中这些倭国士卒的披甲情况来看,只怕江户城中的德川秀忠是将其麾下军队的甲胄尽数搜刮一空,方才凑出了眼前这群\"悍不畏死\"的骑兵。
\"刺!\"
森严的官兵军中再度响起了校尉歇斯底里的呼啸声,训练有素的官兵们纷纷下意识的挺举手中兵刃,但来势汹汹的倭国士卒们有了最初的教训之后,皆是有了经验,在麾下战马即将于眼前盾兵相撞之前勒紧缰绳,使得官兵们提前刺出的长枪落空。
砰!
稀稀落落的金属碰撞声响起,盾兵们手中紧握的藤牌或被倭国士卒挑飞,或被直接刺穿,连带着其身后的长枪手们也是向后踉跄几步,险些跌倒在地。
尽管经验丰富的官兵们很快便反应过来,以手中长枪为矛,直接将其掷出,在倭国士卒不敢置信的眼神中将其钉死,但仍有不少盾兵在这一轮交锋中落于下风,本是牢不可破的军阵也出现了些许裂痕。
\"这群杂碎!\"
听闻耳畔旁次第响起的惨叫声,高居于战马之上的黄得功便是心中发狠,直接将拦在身前的一名倭国士卒挑飞,随即便是高呼道:\"鸳鸯阵!\"
鸳鸯阵!
随着各式各样的火铳问世,大明官兵的战斗力及杀伤力显着提高,历朝历代所推崇的军阵反倒是难以适应作战需求。
尤其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时常有海盗打着\"倭寇\"的幌子乘船而来,对当地百姓烧杀抢掠,以至于人心惶惶,但装备精良的官兵们对上这些\"衣衫褴褛\"却训练有素的倭寇们却是屡战屡败,溃不成军。
待到蓟镇总兵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奉命肃清\"倭乱\",便吸取此前官兵溃败的经验,着手训练一支新兵,并针对倭寇惯用的军阵,创建出了与其针锋相对的\"鸳鸯阵\"。
在戚少保的整饬之下,\"戚家军\"迅速崛起,并且凭借着专门针对倭寇的\"鸳鸯阵\",肆虐东南沿海地区数十年之久的倭乱也得以彻底解决。
眼下几十年过去了,百战百胜的戚少保早已化作累累白骨,但其亲手创建的\"鸳鸯阵\"却得以在大明军中传承下来。
虽然战场已由大明本土转移至千里之外的倭国,但大明官兵的对手仍是这些身材矮小,生性卑劣的倭国人。
\"鸳鸯阵!\"
像是听到了黄得功的呼喝一般,本在各自领兵冲杀的卢象升,周遇吉等人也是纷纷止住胯下战马,一脸急切的朝着周遭苦苦支撑的将士们呼喝道。
虽然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已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京营的将士们却悉数接受过大明诸多名将的训练。
尤其是现如今仍在京营任职,并且一度领兵前往辽东与女真鞑子交手的老将\"戚金\"更是硕果仅存的戚家军元老,将其毕生所得对于京营将士们倾囊相授,就连场中奋力搏杀的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等人也曾受过他的点拨。
\"鸳鸯阵!\"
听闻耳畔旁骤然响起的呼喝声,本是苦苦支撑的大明将士们纷纷身躯一震,近乎于电光火石之间,便在眼前倭国骑兵错愕的眼神中,重新换了站位。
相比较之前的\"各自为战\",如今的大明官兵们更像是\"集体作战\",约莫十余人为一小队,涌在前列的依然是手持藤牌的盾兵,但后方却有两三名手持\"狼筅\"的士卒呈匍匐状态,后方则是眼神犀利的长枪手。
如若是\"完整\"的鸳鸯阵,每一队官兵两侧还应有战车压阵,其上摆放着诸如佛朗机炮,虎蹲炮这等较为轻便的火炮。
不过此时条件有限,因地制宜的官兵们也顾不得这么多,只是就近与身旁的袍泽们组成瞧上去有些另类的\"鸳鸯阵\",一脸桀骜的盯着不远处不知所措的倭国士卒们。
对于官兵这一突兀的举动,非但场中的倭国士卒们不知所措,就连后方的德川忠长也是一脸茫然,眼中满是不解之色。
这些官兵们在搞些什么把戏?竟然主动将苦苦支撑的防线解散,转而摆出眼前这有些不伦不类的阵仗。
正当德川忠长舔了舔嘴唇,准备挥舞兵刃,命令大军继续冲锋的时候,却不曾想被其身旁的几名将校突然打断。
\"何事?!\"
战机稍纵即逝,满脸戾气的德川忠长便是扭头看向身旁的将校,一脸不满的诘问道。
在他的指挥下,场中这些悍不畏死的骑兵们已然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性,并且成功拖过了官兵的强势期。
眼下只需要继续与场中的官兵缠斗,不出半个时辰,便能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将眼前这群负隅顽抗的官兵尽数歼灭。
\"公子,这官兵的阵势好似有些不对..\"丝毫没有理会德川忠长不善的诘问,几位上了年纪的武将在彼此对视一眼过后,便是面色沉重的低喃道。
他们总觉得,眼前这些官兵摆出的阵势好似有些熟悉,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还伴随有强烈的不安。
可他们\"江户旗本\"自创建之初,便一直在国内征战,从未与明国大军打过交道,纵然有些\"前辈\"曾亲身经历了万历朝鲜战场,见识了官兵辽东铁骑的厉害,并将其所见所得带回国内,对后续的江户铁骑言传身教,至多也就是骑兵之间的交锋。
眼前这群明国官兵分明是一群\"步卒\",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是来源于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