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熟悉的人没来,可是那些钱老爷子甚至叫不上名号的人,却来的比比皆是。

其实,那些主动过来结交的人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觉得岭山村今时不同往日,岭山村钱家同样今时不同往日,他们过来了,能结交上那当然好,就是不能结交上,那也至少混个脸熟,以后在县里遇上,不会有啥冲突。

毕竟,他们可是听说,钱老爷子那个儿子现在还在北境军里,听说还是个什么不大不小的官呢。

而且,更多的人是想着即使以前没有瓜葛,因着这件事搭上了关系,走动了起来,不就有瓜葛了吗?

再怎么说,钱老爷子人家那也是被皇上赏赐了的,可不是一般人了,就是值得交的,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此,钱家门前又足足闹了三日方才罢休,流水席也是又摆了三日。

钱老爷子和张氏这一次倒是想得开,不过就是花出去了三五十两银子,但他们心里高兴啊。

原本,老村长还说要和钱老爷子平摊这些流水席的银子,可钱老爷子说啥都没要。

这可是在自己家一亩三分地儿上,况且这次自己可是点名受了皇帝的赏赐,那能一样吗?

而且岭山村受封,钱老爷子同样高兴,毕竟他也是岭山村的一份子。

皇帝陛下夸奖领山村人“英勇”,那不还是同样在夸奖他钱满英勇吗?

这银子他掏的值得,这银子他掏的甘愿。

见家里所有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在家里休息了一个多月的钱玉山和喜乐两个人,就开始商量养着要回府城上工的事儿了。

“爹,娘,我和喜乐已经商量好了,明天早上就出发。”

钱老爷子点点头,小儿子迟早得走,他自己做决定就行。

“行吧,家里也没什么事了,你们回去路上小心些,喜乐啊,在我们家过年,还牵连了你受了无妄之灾,大伯心里过意不去,你呀,什么时候有空,在随老四一起过来,到时候大伯好好招待你。”

“大伯,您这是说的哪里话,能抗击北戎人,还生擒了北戎那个勇士,都够我喜乐回去吹嘘一辈子的了,不过,我以后肯定还会再来打扰走就是了,只怕大伯别厌烦我就行。”

“你这小子,真是会说话!”

其实,钱玉山和喜乐这俩人,一直是在等大管事给他们传信儿回去上工,可是直到现在,大管事那边也没个消息。

府城离长林县距离尚远,钱玉山和喜乐两个人就是再着急,也只能干瞪眼,终于家里的事利索了,俩人就商量了一下,立即收拾了东西,打算即日启程。

他们两个人心里都有点不好的预感,大管事之前明明说了,过了十五就会来人通知他们的,可都过了十五好几天了,府城铺子还没个消息,这事怎么琢磨怎么有些不对头。

听见儿子要走,张氏哪能不操心。

儿子这可是离家在外,身边连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看来,他应该加紧速度,先给小儿子张罗一个媳妇儿了。

张氏手脚极为利索,半天的功夫就准备了不少东西。

干净的换洗衣裳,家里的一些糕点吃食,还有自己做的熏肉,酱的各色小菜,林林总总下来,也有将近一马车。

甚至还有给钱玉山和喜乐两个人做的新衣服,之前没来得及穿,现在也一并给带上了。

“娘,你是认真的?”

“身子,这栋也太多了吧!”

钱玉山和喜乐两个人看的目瞪口呆,看这样子,他们可不是去铺子里上工,倒像是去走亲戚。

“娘啊,有些东西我们铺子里就有,不用带啊。”

张氏却不以为然。

“儿啊,多带些怕什么,这东西是自己家的,带过去也不犯什么说道,下次你再回来还不定什么时候呢,都带着吧。

而且,就算你们俩吃不了,也可以到了府城以后,给铺子里大管事,还有那些伙计们分上一二,他们对咱们家也算有恩,他们要是不收,你就说是娘说的,让他们务必都收下。”

喜乐和钱银山两个人见张氏十分执拗,便只得收下东西。

好在这次是钱金山和大郎两个赶着马车一起去送他们,要不然这老些东西,他们两个自己带回去,那可得费一番功夫。

原本钱银山还一直撺掇着,想要和大哥一起去送四弟,顺便到府城看看热闹。

府城他也去过,可那还是多年以前的事呢,印象早就模糊了。

可是钱老爷子愣是没同意,“老二啊,你得在家坐镇,等老四他们走了以后,我还得和你娘去趟县成。”

呃——

钱银山垮了一张脸,他就知道是这样。

老爹都发了话,他就是在蹦跶,也蹦跶不起来了。

以至于这一整天,钱银山都在强颜欢笑。

为啥?

当然是因为上边有老爹老娘压迫着,他不敢当真撂脸子啊!

钱玉山和喜乐两个人走了之后,钱老爷子也在第二天早上,与张氏两个人带着二郎三郎,去了县城学堂。

钱老爷子是想着自己亲自去,和学堂的夫子好好说一说五郎六郎七郎几个孩子的事。

这一次,他做好了决定,想让几个孩子,在村里和周举人进学。

就像老婆子说的那样,县城离家远,还不如把孩子都留在身边,等大一些了再看看。

坐在驴车上晃悠的钱老爷子,想到这里,立马心里就浮起了一个主意。

确实,县城离家太远了,而且二郎他们一直是住在学堂里得,虽说夫子一家对孩子照顾的也是十分周到,可是听二孙子那意思,现在有不少人同样住在学堂里,吃住——甚至是晚上的学习复习都不太方便。

所以,钱老爷子心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家何不在县城里头安家落户,买上一处宅子。

他倒不是自己想去住,他想的是二郎和三郎。

到时候两个孙子住在自家院子里,又宽敞又消停,学习复习什么的,也都不会有人打扰。

对对对,这个主意甚好。

“老婆子,你今儿身上带了多少银子?”

这一次出来,老两口子带着二郎,三郎,是特意借了老村长家的驴车来的,而且老村长家的驴车,也已经升级了。

——驴还是那头驴,可车却换成了一辆带篷的车。

没错,这还是徐正看到钱老爷子家买了马车之后,硬劝着老村长将家里原来那辆板车换成了带篷的。

其实,以前徐正就劝过老村长,自家又不是差这点钱,换个带篷的车,出来进去也方便。

冬天能御寒,夏天还能遮阴挡个雨什么的,多好。

可是老村长却不喜欢那样,“你看这满村子里,谁家用带篷的车了,我要是用了,人家不还得说我这村长是借着当村长的机会,还指不定薅了多少银子呢?”

如今钱家都养了带篷的马车,徐正这回给自家老爹也换辆带篷的驴车,总不过分了吧?

好在这一次,老村长没再反对。

因为老村长自己也觉得,好像,似乎,仿佛,带篷的车确实比没篷的要舒服。